视频:台湾往事状态:52集全年代:2018
主演:左小青刘以豪简嫚书张书豪更新时间:2020-08-06 19:05:44
日据时期台湾新竹中学三位少年周绍祯、庄是耕、林清文相继在“皇民化运动”中遭受殖民当局的打击迫害被迫离开校园。他们在为生计奔波摔打历练中思想逐渐成长,在饱尝战时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底层人民强征暴敛野蛮管制后民族主义意识逐步觉醒,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分头迈向不同的道路。周绍祯辗转深入内地抗战,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后经中共协助加入台湾义勇队为民族抗战倾尽全力。庄是耕考取…
人类步入21世纪后,世界权力版图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中国的强势崛起。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的中国北京,正在成为美国好莱坞之外的,又一个亟需向全世界提高自我声量的力量之源。在此背景下,主旋律影视作品集中涌现,并在题材、类型、制作、故事等多维度纵深发展,已是历史必然:曾经的《地道战》《地雷战》《大决战》,代表了传统军教片、政教片的艺术峰值,如今《智取威虎山2》《战狼2》《红海行动》则再度拓展主旋律影片的品质边界。在小荧屏上,《风筝》《和平饭店》等接连播出,也不断开辟谍战剧的全新打开方式。正在热播中的《台湾往事》,拥有与生俱来的题材优势——与其他主旋律作品相比,台湾日据时代的荧屏呈现,尚属首次。台湾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所有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宝岛,不仅是小清新电影抑或台湾偶像剧的现代都市,更曾是有着惨痛历史创伤与身份困惑的“亚细亚孤儿”。这一次,《台湾往事》将如何拨开历史迷雾,展现怎样的台湾图景?大陆视角下的台湾日据时代,文化认同取代身份焦虑尽管被冠以“宝岛”之称,台湾在大陆年轻人中的集体印象中,却是模糊而含混不清的。在赴台旅行的游客眼中,台湾是“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整洁有序服务到位的优良休假地;在热爱台剧与台湾电影的观众眼里,台湾更多带有太平洋咸湿海风的小清新气息,浪漫、唯美、童话感十足;而在时政新闻中,台湾又是“帝吧出征”里,那个充斥着不安分因子的“海上航母”,藏着随时引爆南海局势的炸弹。多重面貌与标签,都是台湾的某种局部真实,却又整体失真的侧影。对相隔台湾海峡的大陆民众而言,认清台湾现状的第一步,首先得把握台湾历史脉络。因政治对立的两个历史时期,大陆与台湾断绝交流,反倒能成为独特的解读钥匙——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到日本二战投降,台湾经历了整整50年的日据时期;而从国民党败退盘踞台湾,到九二共识的建立,又有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令人可惜的是,这两段历史时期的影像呈现,尤其是前者,却是极端匮乏的。《台湾往事》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该题材的空白。自1919年展开故事的《台湾往事》,是国内首部呈现台湾日据时代的电视剧作品,其影像风格有着相当多元的风格:在台南农村,风吹麦浪的自然景观与软糯清甜的台湾腔,描摹出台式青春片里的小清新色调;庭院深深的中式建筑与乡俗传统的保持,则又有年代戏的质感;等到了战争戏码上演,《台湾往事》又变成了主旋律抗战剧的画风……更为特殊的是,《台湾往事》是大陆视角下的台湾日据时代。对待这段“失父状态”的台湾历史,其本土导演魏德圣用《海角七号》与《赛德克·巴莱》做出了或儿女情长、或民族史诗的影像回顾。在两部电影中,台湾原住民有着日据时代难以言说的身份焦虑——“我到底是殖民地的二等公民,还是被祖国母亲弃如敝屣的弃儿?”而在《台湾往事》中,身份焦虑被文化认同所取代:在已播出的剧集中,《台湾往事》呈现出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域意向。大陆的唐山,既是民风淳朴的富庶之地,更是血脉所在的祖庭处所;台湾的台北,是浸润现代文明的开化之所,孕育着革命的潜力;而农业生产为主的台南,则有着强烈的殖民地属性。在臭名昭著的“皇民化运动”中,《赛德克·巴莱》用角色的自杀,来宣告自我认知的纠结与错位;而《台湾往事》则用主角们手中的《论语》,来消解和抵抗文化同化,不断输送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成长主题下的热血青春,探索主旋律边界的“微创新”当题材上的猎奇感散尽,《台湾往事》的故事徐徐展开。因殖民统治而被迫休学在家的三位少年,被裹挟在汹涌的时代洪流中。家庭发生巨变、他乡辛苦谋生、民族意识觉醒、辗转大陆抗战、台海两地相隔、多年后再度重聚……横跨多年的《台湾往事》,用一代台湾青年跌宕起伏的命运,描摹台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从小人物切入历史叙事,本身避免了“伟光正”的人物形象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台湾往事》以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台湾青年成长史,来折射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外表清秀俊朗、内心笃厚坚定的
林清文,性格火爆、率真可爱的
周绍祯,家道中落、理想色彩浓郁的
庄是耕,经历了年少时的血气方刚、“皇民化运动”中的反抗、对殖民统治的控诉、为民族命运上下求索的艰辛尝试,逐渐走上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成长主题的统摄下,没有手撕鬼子的戏谑与调侃,《台湾往事》的叙事根基回归到了活生生的人。《台湾往事》野心很大,它试图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呈现近代中国的全景画。剧中有菁菁校园的热血青春,血气方刚的台湾学生与日本学生冲突迭起;有传统中国与现代文明的文化对抗,保守求存的心态与救亡奋起的努力并存;有两代人的代际冲突,对婚恋、职业选择的迷茫与踟蹰;还有高压态势下,对殖民者威权统治的反抗。种种元素交织在一起,让《台湾往事》呈现出较为多元的面貌。在探索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类型边界上,《台湾往事》与《风筝》《和平饭店》等2018新晋剧目都做出了有趣的尝试——《风筝》跳出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人设,探索人性幽暗深处,关于信仰之争的讨论不落窠臼;《和平饭店》则在方寸之地中,通过不断反转的剧情,加强戏剧冲突,为表演增强张力;《台湾往事》除了题材的先天优势外,近代台湾历史的全景画也有闪光之处。不过,《台湾往事》未能全面革新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水准——日本反派的脸谱化塑造倾向,拖沓的剧情节奏也有注水嫌疑,而急于展示孔孟之道、抒发对祖国的思乡之情,更像是为政治正确服务的刻意之举。在娓娓道来的历史风云与主旋律叙事中,《台湾往事》最终呈现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微创新”。本文版权归作者锋芒智库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