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活得都不是太坚定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2:13:54人气:0
火车上的男人

视频火车上的男人状态年代:2002

主演让·雷谢夫JohnnyHallydayJean-FrançoisStévenin更新时间:2012-09-07 03:11:39

一个偏僻的小镇,一个普通的火车站,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即将在火车的轰鸣声中结束时,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站台,一个叫米恩的男人下了火车。他虽然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小镇,却对这里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因为对于一个已经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的人来说,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在一个准备关门的药店里,米恩打算买些阿斯匹林来治疗自己的间歇性头痛,在这里他遇到了退休教师马内基斯。3天后…

观看这类影片可能与心情有关,也可能与年龄有关,谁知道呢。人到了一定年龄,或者有一种心情,当感觉到弯腰系鞋带都是一种运动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厌倦。与此相伴,对快节奏电影也就会渐渐失去了兴趣。这也像听摇滚乐,老年人不喜欢它不一定是因为嚎叫刺耳,而是不喜欢这个“嚎叫”背后的那种进入世界的态度。在这个影片中,“火车”是个具象,因为故事的确与火车有关,但火车于片中更多的是个像喻,它是一具活动的“棺材”,人在里面却不能自主。火车上的人只知道要到下一站,却不知道要到哪里。有的只是漂移、颠簸、去向远方。流浪天涯,却无归乡处,这是影片人物的人生写实。现实中,我们习惯于人生中的安定:一个安定的工作,一个安定的房子,一个安定的家庭,一个安定的人生。任何有打破这安定的风吹草动,我们都会感到莫大的恐惧。人这一辈子,身在安定中,心却一直在漂泊。不是吗?心老了,往往都有坏毛病。人都会有老的时候,但什么才叫”老“?”老“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特征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了“的特征就是喋喋不休,想倾诉,想喃喃自语。有时他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说话,那不是自恋,而是一种自渐形秽;有时他驻足在一幅少女肖像的油画前长时间地凝望,看到的那是他自己的过去,那个已不再了的少年----个少年当时就是这样站在她的面前,得到了愉悦,也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他是一个教授法国诗歌的退休教师,在他为教的四十多年的光景里,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敬重。这是他人生的成就与光荣。现在他退休了,还是希望能教教学生。他未婚独居,人和善随和,是个安定的人。有一天他对着镜子,似乎看到了他的另一个自己。他想到那个面包店的老板娘,三十年对顾客只会说一句:”您还要点别的吗?“这是一种无聊的重复。他对着镜子,穿上皮夹克,做着戴牛仔帽的掏枪的动作,然后下着命令:”不许动!“这是另一个自己的画像。三十年了,到银行存钱取钱,这也是一种单调。现在想想,最想做的不是去存钱取钱而是想抢劫,这念头是他踏进这门槛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有了,只是现在才意识到罢了。他的另一个自我告诉他,他本不是这样安定的人,他最想做的是漂泊:”我想航行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是美洲就是某个大陆,从不停留那些新的岛屿,成为一块土地的发现者、开发者。“其实,人生的欲望并不大,只是不想成为现在这样的自己,能成为”一小块土地“的”发现者“就足够了,这人生也算避免了循环往复,有了新奇。当他发现了这个自我时,他感到了莫大的悲哀。这悲哀就是,年轻时总被人生的假象所蒙骗,当真正意识到想做改变的时候,什么也改变不了,因为年华已经老去。要想知道衰老的办法很简单:当走到大街上任何女人都不看你一眼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老了。人可以被轻视,却不能容忍被漠视。这是男人悲哀的根源。事情没这么简单,因为镜子也会骗人。镜子里面那个未必就是”本我“,”本我“可能在镜子的背后。他在镜子中发现了那个漂泊性的”另一个我“,但那个”我“也同样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其实,我早已厌倦了漂泊,我一直都想停下来。“这个”我“又极端的羡慕现实中的那个教师的”我“----想教授学生诗歌,感受人间的美艺;想在房间里换上拖鞋,让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我多么想和你一样,在那少女肖像下,弹着钢琴,想象着这飘拂的音符里的故事。。。人生的本质就是这无法完美的残缺性。存在永远都与心灵相分离----现在安定,心灵祈求漂泊;现实动荡,心灵想要安宁。影片的结束是这样的一个镜头:”他死在了手术台上,在闭上眼镜之前,他看到了自己实现了自我----把钥匙留给了现实中的自己,而‘真我’登上了那象征这流落远方的火车。“这只是梦,是梦在流浪;而”我“却站在原地,果真”真我“也飘泊了,那就是另一种残缺性的开始。。。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