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天》赢了口碑却失了收视率,农村主旋律剧到底还行不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4:38:23人气:0
黄土高天

视频黄土高天状态:第38集年代:2018

主演董勇王海燕王伟嵇波更新时间:2023-12-14 14:07:59

该剧讲述了以秦学安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四十年的奋斗历程,真实还原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故事围绕“三农”进行,四十年农村的变迁改革。从最初的“大包干”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再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允许农民经商,从而出现“乡镇企业”,再到“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发…

《黄土高天》作为一部历史正剧,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不仅是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献礼,它从历史群像到历史跨越的年代感,以及庞大格局与立意,都堪称行业剧的翘楚。相比于当下多数网文题材改编电视剧动辄七八十集起步的工艺,《黄土高天》用短短38集讲述了40年的时代变迁,实乃将“水分”挤得无处可存了。时代洪流的真实展现,做草根人物的情感故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从“大包干”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再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允许农民经商,从而出现“乡镇企业”,再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70、80年代出生生存在华夏这方热土上的中青年来说,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这场历史大潮之中。从各型各色人物刻画到时代洪流的真实展现,以及剧集第一视角讲述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斗争、改革统购统销制度等农村经济改革与斗争的深刻描绘……几乎剧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角色和有过深刻历史意义的事件,都能在《黄土高天》中得以鲜明的体现。导演阚卫平的视野和手法,再一次得到观众的认可。上一部作品《天下粮田》里对角色设计和结构特征,“正邪”之间的对立、农民对改革的迫切愿望和信仰的激发和压迫感,都丝丝入扣地演绎出来。特别是这一次《黄土高天》给观众们的代入感和剧情中弥漫开来的真实感更加强烈。董勇饰演的秦学安,代表了编剧赋予的极其深厚的涵义,有三代农民事业努力向的也有人物感情发展向的。起初木讷老实的秦学安,直到去安徽看人家分田到户,才渐渐展现出他的眼光、意识与野心——他不仅带着乡亲们的希望,分田不惜被拘押,敢于向领导提各种要求。也深埋着中国农民“敢为天下先”的担当和善良。随着剧情的深入,出现了县农委主任高满仓、张天顺之子张守信等保守派在“秦学安的发展道路”上屡屡阻挠的矛盾,在与各方势力的周旋似一股愈发强烈的力量和火焰,反衬和“炙烤”着这个即将翻天覆地的大时代。不刻意高歌颂德农民群体,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本性改革,总是伴随着阶级斗争和人性的贪婪。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人被历史推着向前,只有少数人敢于和有能力影响时代和身边的人。秦学安在改革历程中,无疑是先行者,他带领着村民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做到俊杰,自然是游刃有余,身处那个时代农民除了“活下去”,还面临着如何“富起来”的命题。在政治、权利、人性甚至所谓信仰的纠缠中,判定新道路是否可行,有无违背政治正确,以及最终决定是否土改……创作者的用意之深,以及手法的沉稳,让人称道。特别是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莫伸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选取了农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以影视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不仅真实表现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人文风貌,也对于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大有裨益。在这部剧中没有社会上的黑白混沌,人物上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没有谁绝对的站在正义的一边,只有不停的在生存和生活的边缘试探,剧中的金银花就是很典型的代表,每天怼天怼地怼空气,她怪“奋斗环境“不公平,怪天顺叔偏袒别人挤兑他们家,还怪秦学安不会带路,但是一有好资源出现时,就高喊着有钱一起挣,出了状况时又学秦学安闹“分地“。剧情随人物很巧妙的形成了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人受苦时,不会向村庄表面一样宁静祥和。贫穷是来打破“平衡“的,将这个闭环撕开一个口子,同时在剧中人物中最重要的一个落点就在于”利益“。同时也是这样的”利益冲突”来让这部剧的戏骨在飙戏,堪称神仙打架。也就是这部剧保有的底线。“它没有因为对农民阶级的高歌颂德去刻意美化每一个人物而是尊重了人性的根本。这是一个现实题材剧没错,但同时也有着幽默和温情,而这些内容就体现了农民群体的性格优势,例如剧中的卷毛偷摸的接别人家的牛粪,并疑惑于“牛是别人的,粪到底是不是可以属于自己“这些沙雕剧情的外表下包裹着柔软、温情的情感表达。农村题材剧为何走向式微?积极拥抱时代,吸引年轻人是持久战能够收割一批农村剧观剧人群的《黄土高天》,最终还是在收视率和网播量上败下阵来。该剧上映27天,累计播放量2.6亿,这样的网播成绩远远比不上剧情相对轻松的《幸福一家人》等剧,《黄土高天》显得有点土,也有点闷。现在的“农村戏”网播量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剧用户年龄层与网络端用户层不匹,这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但农村题材电视剧也曾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如2002年,《刘老根》掀起了新世纪农村剧的播出热潮,当时的实时收视率一度突破10%,几乎算得上是内地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鼻祖“了,比同类型的《平凡的世界》要超前不少。随后,《马大帅》系列、《乡村爱情》系列农村轻喜剧,一时间呈现了霸屏之态。《刘老根》的实时收视率一度突破10%,《马大帅》在播出期间,收视率维持在2%左右。而这几部剧里挑大梁的角色,也是各有特色,做到了标签而不刻板的程度。而《乡村爱情》系列在央视一连播了三部,其中《乡村爱情3》的平均收视率高达6.73%,平均收视份额高达17.23%。在2013年之后,各种IP剧悄然崛起,电视荧屏变成了古装剧、都市剧的天下,大多数的剧都被挤下了电视主流市场。从《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同类型剧的网播量和收视率来看似乎不尽人意,平均收视率基本维持在1%左右。它不仅遭到了古装剧和都市剧的无情碾压,还遭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诟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年轻观众或多或少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对于历史车轮变革,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人精神世界的展现,或多或少能够引发他们共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逐渐演变为“宅丧文化”,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这些村口巷尾的家长里短,都不如夜屯里的爱恨情仇。说到底,观众群体的变化,意味着电视剧市场需求的变化。多数年轻观众更希望看到大IP改编,高颜值演员,精致的服道化,而非农村剧中土里土气的演员,以及年代久远的故事,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即便“从吃穿来看改革开放40年”,共情感也仅仅局限于隔辈情,更多的是打一波回忆杀,很难引发观众对于农民、农村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被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想要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上有所突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注定是个持久战。本文版权归作者贵圈儿探姐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