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我梦里的家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3:15:14人气:0
江城夏日

视频江城夏日状态年代:2006

主演田原吴有才黄鹤李贻清更新时间:2012-09-07 03:27:12

乡村教师李启明(吴有才饰)来到阔别四十年之久的武汉,因为妻子病重,他要在这里寻找一年未有音信的儿子返家。在武汉做陪酒女的女儿艳红(田原饰)安排李启明到自己的合租房中暂住。江城夏日,老教师在一名武汉老警察的帮助下开始了寻子之旅。另一方面,艳红的情人鹤哥以男友的身份出面陪同,鹤哥驾驶着劫来的奥迪车,对身怀自己孩子的艳红照顾有加,但他的感情之中,似乎隐藏着别样的内…

originalbyPassionfly2006年8月16日星期三,《江城夏日》在北京上映的第五天。人大东门的华星影院因为没有票房,早已下线。几经周折,终于在星美订到了票,却被商业片挤到了午夜场,从半夜12点放到凌晨1点半。偌大的影厅里只有我和另外一对情侣,而他们自始至终似乎并不太计较荧幕上放的是什么。电影在类似泉水一样的音乐中开始闪现字幕,背景是那么熟悉的武汉江面,向着汉口那高楼林立的城市远眺……是的,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甚至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我儿时的记忆……以这样的身份来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是否会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呢?也许吧,那又有什么不好?画面从江面转向轮渡,缓缓驶入渡口,汽笛声,船闸打开,无数具有鲜明武汉人特征的面孔出现在镜头里,来来往往……没错,这正是我想看到的。然后吴有才,一个来武汉找儿子的乡村教师,从人群里落了出来,清瘦且面无表情,在轮渡码头的出口处好像一只没头没脑、失魂落魄的鸬鹚。真是太有感觉了,就这一个人物的亮相,把我对后面剧情煽动性的期待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候,田原冒了出来,一句极不自然的武汉话:“爸爸”,愣把我听得直打颤。接着影片开始对白和叙事,同时通过吴有才进城的视野,让你看一看今天的大武汉——长江二桥,青岛路老租界的房子,新江滩,轻轨,武汉大学……也让你看一看城市角落中的普通人——建筑工人,江边的船工,娱乐城里的小姐,大学里的学生,食堂火房的厨子……虽然镜头的节奏已经放得很慢,与商业片那是没得比,但给人的感觉仍是浮光掠影一般,没有太深的烙印,绝然比不得塔可夫斯基的构图意蕴,甚至还没有田原的摄影有生趣。王超生长在南京,近似武汉的江城,也一直与武汉有缘,但他对武汉的理解,还达不到池莉那样沉淀的深度。田原和鹤哥跟在《安阳婴儿》中的妓女和黑帮老大在社会角色上没有太多差异,这只能解释为王超的电影缺乏亲身投入的感受和呕心沥血的倾吐,而更多生产制造的成分。“江城夏日”,应该是火辣辣的街头卖二厂汽水的小贩,早起卖米酒热干面的过早的,夜晚街头露宿乘凉的,司机吼吼神且招手即停满街按喇叭飙车的公汽,没几个钱还要抛闪玩味的细哥细姐,只晓得吵架抖狠就是不敢动手的街坊邻居,堆满世间万物而拥挤不堪的小巷胡同,炒股票玩彩票做着发财梦却被套牢的小市民,小学中学门口翘首接送孩子含辛茹苦的工薪父母,夜市一条街好吃一条街上磨厚脸皮的下岗职工,背街后面还有更低一层搬运、洗涮的农民工,街头还有擦皮鞋的,踩麻木的,卖唱的,讨饭的,卖花的……那个才叫真正厚重的武汉啊,而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安阳婴儿》的拍摄效果很差,正好符合地下的感觉,算得上谐调;而《汉口夏日》把武汉的背景拍得有点新浪潮,但却是个夹生半吊子;画面高清,但内容又不踩点,说重了,有点像实景的偶像剧。背景拍摄上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一个是江船上的那只狗,让我想到了大卫·林奇那位写意蒙太奇的怪才,或者有点像《恋恋三季》里的抒情镜头;再一个就是烧香那段,有点《春逝》的感觉,可惜只有主角的一个镜头,要是镜头再运转开,来个归元寺门口攒动的人头,暗示一下众生之苦难,那就到位了。要知道,寺庙是城市的源点,就像信仰是人类的源点一样。最后那段农村的背景,如前所述,就是《东京爱情故事》和《小武》的杂糅版,导演想要表达一个平和的归宿,这个意念很好,只是手法不太纯熟。那个有秋千的山村小学,就让我想着永尾完治的家乡,还有《暖》里面的秋千去了;而那个送葬的远景长镜头,让我一直看着电线杆,想那地方是不是搞了村村通的问题%¥*—。说完背景再来说主线的情节和表演。先接着说田原,她的问题一个是太洋气,二个是武汉味道不够。虽然她自己很害怕自己在影片里太老太俗有损形象,不过我倒是觉得她的问题恰恰是在里面形象太漂亮了,虽然是“天上人间”的高级小姐,但是一个乡下女孩应该有些土气,而她处处透着真实生活中的学生气,这个怎么得了?不过她是山村小学教师的女儿,算是一个脱辞吧。另外她的武汉话也太接近普通话了,更没有郊县的乡音,真是还不如就说普通话感觉自然点。整部电影里面只有整她的那个黄老板和武大食堂的胖师傅的武汉话正宗,听得那个舒服啊,像喝汤一样,因为他们好像都是武汉话剧院的演员。除了以上两个先天问题以外,田原的表演还是基本让人满意的,尤其在医院的两段都很有戏份,夜总会被逼酒时脖子在抽搐,眼神非常复杂,十分难得,较之《蝴蝶》和《诅咒》有所进步;但常规叙事的镜头中还有些生硬,这个也有导演电影镜头语言不精致的问题。吴有才的表演开始给人印象太过惊艳,后来因为导演的风格制约了他的发挥,其实,我是很想看一看中国人演绎的《教父》里面马龙·白兰度给大儿子收尸的那一段“Howcouldtheydothistomyboy!”那个脸上神经的抽搐啊……可惜,王超没那么煽情和矫情,只是让老警察在看尸体图片的时候擒了一筐泪水,颇为收敛,所以煽情的效果远没那么明显。全片最煽情的高潮,是影片开始不久吴有才和老警察在餐馆对话的那段,那种中年人沉默中的惺惺相惜,太有张力了,很能打动人。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吴有才一直被蒙在鼓里,没有机会让他哭,等到让他哭的时候,又是苦中带笑,所以煽情被弱化了。也许这正是导演的风格,他要的就是复杂得“不是滋味”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单簿的感人。总的来说,王超和吴有才对这个父亲的角色定位还是不错的,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吴有才一生被伤害的命运和他付之以的善良回应,要把这个东西变成电影语言其实很不容易,王超的编剧在这一点上是显示出功夫的。他重复的“四十年”的台词,对晴川阁大禹治水的解说等,很到位地把上一代人具有的历史性生命,凝结在了这部电影里,真是一言难尽……同时通过鹤哥与他的对比,把这一代年轻人的历史脱节和城市浮躁展现无余。另外吴有才对女儿细腻的劝引和对儿子的忏悔,又非常体现王超的内敛风格,直让我想起了《撒玛利亚的少女》里面的那个父亲。鹤哥这个演员的选择总觉得是王超的惯性,也许他喜欢跟他自己有点像的男主演吧。不过黄鹤和导演对这个人物的定位也是不错的,没有脸谱化,较之《安阳婴儿》有进步,王超在反面人物中一以贯之的传达他的人性主题,脆弱、恐惧、适应、忏悔、矛盾而自我安慰……只是在叙事的表现手法上,王超还是有些不力,劫车案和王超被捕拍得像电视剧,有些倒胃口,连商业片都不如,更别说艺术性。另外,配角啊配角,真是太不讲究了,田原的同宿舍女孩、医院告知怀孕的医生,那念台词真叫一个小品。对于导演,总的看来王超的拍摄驾驭还显不足,节奏把握得适中但是相应慢节奏的内容就不够精致。艺术片的确可以不追求娱乐、流行和票房,但不等于它不讲究观赏性,恰恰相反,它需要更高层次的观赏性。就这一点,王超还没有超越他自己,他应当以大师的作品要求自己,而不是随便当街拍点实景就拿它去外国人面前炫新奇。你用了多少功夫自然会被人肯定,就好像《青木瓜》全是摄影棚里拍的,但同样能成为经典;拍实景可以省去布景道具的费用,那就更加要精于拍摄和选景了。就编剧而言,王超一贯的作家风范还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江城夏日》出于浮上水面的考虑,加入了很多非地下的元素,但是并没有让我们像看“主旋律”那样反感,实属难能可贵。你也可能爱上黑帮老大,黑帮的人可能也心有忏悔;娱乐城的小姐可能生活不堪,但却也是苦心经营的营生;你可能被发配山区,但是山区里却也有留住你的东西;你可能反感城管和警察,但是警察可能也是为人父母的活生生的人;你可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可能在那里你活得根本就不像个人……王超在对我们诉说着它对社会的理解,一如《安阳婴儿》和《来来往往》,人性是那么的矛盾而真切,使得社会有那么多的恶毒在癌变,但同时却有着自生的机理在清洗伤口、弥合痛苦和救赎罪恶,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们在默默地承担。最后再为田原说一句话吧,我觉得对于演员最高的评价不是“很努力”,而是“很真实”。从这一点上说,一个真正的好演员似乎不会是教育和锻炼出来的,而应该是浑然天成的。所以我觉得演技好不好并不重要(这话好像有点怂恿消极怠工),重要的是这个演员本身过着怎样的生活,以及,她有一颗怎样的心。这话对于作家、歌手和导演其实也一样。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8月17日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我在北京遥想汉口现在的夏日,虽然炎热刺目;但对于深夜里思念故土和寻找家园的心来说,那里却是温暖和明亮的地方。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