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疑云》:其实,我也有疑惑啊!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9:57:15人气:0
虐童疑云Doubt

视频虐童疑云Doubt状态年代:2008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米·亚当斯维奥拉·戴维斯更新时间:2014-12-25 10:43:11

1964年,纽约布朗克斯区,圣尼古拉斯天主学校。长久以来,这所学校都由修女阿洛伊修斯·贝维尔(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尽忠尽职地掌管,她相信纪律与恐惧的力量,并制定了严格的教条使得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信教已久的天主教徒家庭──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虔诚的心态。 但是这一切都在一名充满魅力,名叫布伦丹·弗林的神父(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到来后改变了。他提倡…

1964年,马德里的一间修道院,伊格纳西奥和恩里克在足球场上惊鸿一瞥,内心的情愫在黑暗的戏院中慢慢滋生,然而两个男孩之间的“友谊”却遭到校长莫罗神父揭发。为了让恩里克不被逐出学校,伊格纳西奥向莫罗神父奉上了自己无邪的童贞······这是阿莫多瓦《不良教育》的开头,影片根据阿莫多瓦本人童年遭神父性侵犯的真实事件改编,带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此片着重强调了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对于成年后心理的影响,同时借助这样一个故事撕下了教会虚伪的面具。同样在1964年,同样是在一个天主教学校里,只不过故事发生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布朗克斯,长久以来,这个天主教学校都一直秉承保守与严格的校风,但这一切都因为弗林神父的到来而渐渐有所改观。但弗林神父却对学校里的唯一的一名黑人学生情有独钟,而年轻的修女都将这些看在了眼里,并将她所看到的告诉了校长阿洛伊修斯,于是阿洛伊修斯修女开始了一场关于真相的大猜想,并想借此把弗林神父逐出学校。电影《虐童疑云》是一部探讨道德伦理、宗教权威以及疑惑信仰的影片,当然影片的重点不在于神父是否“娈童”和怎样“娈童”这些肤浅的表象上,而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娈童”的怀疑去探讨道德伦常。个人认为《虐童疑云》这样一个中文译名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因为影片的本质不是在于这个“虐”字,而在于那个“疑”,而这个译名多少冲淡了怀疑的意味而多了些许吸引眼球的因素。神父到底有没有侵犯黑人小孩?在这样一个大的“怀疑”中衍生出影片的主人公更多的怀疑。通常我们会怎么样去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内心中所掌控这样的判断机制的标准又是什么?从何而来?我想很多人在判断时也未必会去想这些问题,即便去想也未必能弄明白。平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老鼠是坏的动物,猫捉老鼠,因此猫是好的动物,同理我们可以推出小偷是坏人,而警察抓小偷,所以警察就是好人,然而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就比如说我问你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似乎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电影《虐童疑云》多少有点这个问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问题的味道,弗林神父慈爱和蔼,性格开朗,给死气沉沉的天主教学校带来了自由的风气,他更是对受同伴排挤的黑人学生关爱有加,但是你能说他是好人吗?从影片中的种种暗示我们早已经得知这个表面慈爱的神父绝对是一个衣冠禽兽,影片没有明确地否定神父,但同时也没有肯定他,因为他即便如何慈爱如何悲悯天下,都无法证明自我的高尚;阿洛伊修斯校长从一开始好像就被刻意地置于了道德的反面,她独断专行,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人性关怀,并且用卑鄙的手段去妄加定夺别人的罪恶,然而她做错了什么?影片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都显得暧昧不清,而这一写使得整个“娈童”事件成为一团疑云。正是因为这样的暧昧不清,使得道德的裁决一不小心就成为暴力的工具。影片着重在于doubt,关于doubt,电影中有两段特别的提示,一个就是开始不久神父关于Doubt的布道,另一个就是影片结尾处校长的哭诉,这两处,为电影做了很好的注脚。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德克萨斯之行中遇刺身亡;1964年,金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年美国议会立法通过《民权法》,在《民权法》中提及了黑人的选举权、就业权和公共领域等方面的权力,但有人认为这个法案实际上是将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从“字面上”变成了“实际上”的种族隔离。并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还伴随着学生、妇女、民权等等运动的兴起,旧的信仰被打破,人们普遍感到迷茫,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社会信仰确实,白人与有色人种之间冲突不断。《虐童疑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旧信仰风雨飘摇,而新信仰尚未形成的真空期。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后,再去看看影片的人物就能明显感觉到道德天平的失衡。阿洛伊修斯校长象征着传统、保守,对于学校的管教甚严,她不满孩子们用圆珠笔写字,认为这样会导致制笔业的衰亡,她更是看不惯神父对孩子的偏袒,他喝茶要放三颗糖等等,所以在她的眼里,只要一切有悖于她的那一套“行为准则”的都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是她所不能容忍的,而这一切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样一个蛮狠专横的老太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要一口咬定别人有罪,所以无论如何在我们看来她都是一个反面角色,再加上弗林神父在布道时那句含沙射影的“不要用正义的名义随意诋毁别人的爱心”的告诫更是将女校长推上了被众人否定的地步。但是她这样做到底错了吗?她对于制笔业衰亡的感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絮絮叨叨而已,回想自己上学时老师还硬性规定铅笔不能用自动的,钢笔墨水只能用蓝黑的等等。阿洛伊修斯校长对于年老逐渐丧失视力的老修女的关心,对于年轻修女生病哥哥的问候等等都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不善表露但实际是有有爱心的女人。而弗林神父代表着现代,他给严谨的学校带来了变革,他关爱学生,尤其是对于受人排挤的黑人学生的关爱更是使得观众会认为这是一个正面角色,然而那桩娈童案使得这个人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是从影片所反映的信息来看,对于弗林神父娈童的事情,黑人小男孩显然不是被强迫的,而且男孩的母亲即便是在知道了此事的情况下纵容神父,她的理由是这个世界上出了神父关心她的孩子之外就没人关心了,在家常被父亲殴打,在学校里被同学起伏,在社会上他什么也不是,所以神父对于黑人男孩的“特别关爱”反而得到了当事人和其母的认可,实则罪恶的一桩猥亵事在那样的环境中竟然变成了一个善举,所以我们也很难将慈爱的神父和禽兽这个词联系起来。年轻的修女可以看成是观众在影片中的思维,她的所思所想代表着观众的观点,在一个实善表恶的修女和一个实恶表善的神父的角力中摇摆不定,于是怀疑产生了,是对于自我信仰的否定?她一方面看不惯女校长的专横妄猜,另一方面始终游离于神父是否真正娈童一事,道德的天平在她身上失衡了。她难道认为阿洛伊修斯是可恶的?显然很难,因为修女不是出于私利去认定神父的罪行,她之所以认定神父“有罪”,竟然是出于神圣的信仰,是为了维护“神”之下的荣耀,但修女所谓遵循上帝之“美德”异变成扼杀他人爱心的暴力。孰是孰非?其实,我也有疑惑啊!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