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米香状态:正片年代:2009
主演:陶红孙亮王菁华潘泰名更新时间:2023-12-27 17:45:05
家在阿坝的农妇米香带着个先天痴呆的九岁傻儿子一起生活,丈夫嫌弃儿子痴傻抛弃了她,母子日子过的举步维艰。听村子的姐妹马金花说,北方的矿上常出事儿,到那里找个无父母兄弟的光棍嫁了,等他一死就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为了傻儿子皮娃子的幸福,米香毅然带着皮娃子来到了北方的一座小煤矿。为了找到理想的对象,米香摆了个豆花摊。一个叫大李的英俊男人赢得了米香的芳心。但经过马金花核…
韩浩月完成于2008年并屡获国际电影节奖项的《
米香》,在被积压了整整两年后即将公映。“演员
陶红”试图通过《米香》完成到“制作人陶红”这个身份转变的想法清晰可见,身为这部电影的唯一大牌,她并没有主导影片使之成为个人色彩浓厚的作品,而在努力成为影片的一分子。《米香》的故事主体是:通过一个女人的心灵变迁,来折射生存的苦痛对人的改变。影片的结尾是温暖的,温暖是因为女主角米香凭借真爱的力量,摆脱了内心的功利与阴冷,而这功利与阴冷,如影追随于中国农村女性身上何止千百年。对于米香的心理形成,电影给出了这样的背景:她有个傻儿子,经常遭受丈夫虐待,因此在选择再婚时,如何能控制男方实现给儿子赚一笔成家的钱,成为她首要考虑的条件。其实无需交代这样的背景,在过去困苦的年代,无数中国女性都有着米香类似的心理遭遇。扯远一点,马诺的形成土壤其实就是归功于“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思维。但米香的那个时代(影片交代的时代背景大约是1990年代后期),还不至于势利到令人无法接受,因此米香在知道矿工
王驼子(影片男主角,中国版的钟楼怪人)无家庭负担有存款还有不错的工资收入之后,毅然与英俊的暗恋对象诀别,嫁给了王驼子。与不喜欢的男人同床共枕,米香显然对此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不堪忍受之后她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用最传统的诅咒让王驼子送命。但米香毕竟是个底色善良的女人,送命的不是王驼子让她即失落又庆幸,大病了一场。影片也在她大病之后进入到不断迎来戏剧冲突的好看阶段。《米香》有一个关键词:牺牲。观众很容易理解米香的牺牲,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可以赌上自己,忍受痛苦。王驼子的牺牲却可能是被忽略的,因为大家都直白地看到,他娶米香为地就是让鲜花插在牛粪上,吸引一点世人羡慕的眼光。但我想说的是,就整个故事而言,王驼子的牺牲是要大于米香的。王驼子对米香的情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垂涎阶段,为了得手不惜利诱,第二层次是犹豫阶段,既想得手又不愿被“嫁死”(指女人有意嫁给矿工,等待矿工在矿难中出事后拿赔偿金),第三层次是为了爱情甘愿去死。于是,王驼子的感情是整个电影的最闪光点。堪称精明的王驼子并非不知米香的早期心思,但家庭组建后带来的温暖以及与傻儿子之间的情感累积,让他沉浸在虚假的幸福中。在知道自己患肝癌后,王驼子决定自掘坟墓,用死于矿难换来巨额赔偿金,来表白对米香和家庭的爱。他用死换来了自己一生当中最高大的一次形象。联想到最近的话题电影《山楂树之恋》,也有一位英俊版的“王驼子”,老三用自己的死换来了静秋对他永生难忘的爱,此前他也是不断地用自己的牺牲来应对静秋的慌张、猜疑和不安。不要怀疑王驼子和老三为什么会为一个女人如此,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这样的男性角色是会被推崇为英雄的,而在漫长的农业时代,亦是这样的男性用自己的牺牲,支撑起来传承至今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米香》和《盲井》一样,都是以矿井为背景来叙事的,但与《盲井》突出的社会批判性不同,《米香》是通过对爱情和人性的描写,来侧面影射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米香》里面的爱情并不动人,可却是真实可信的,唯一一点不可信的是,米香在王驼子死后拒绝了那笔赔偿款,因为在现代社会,会有90%以上的女人选择接受。但电影不得不这么处理,因为只有这样,米香才会完成对自己的彻底救赎。那么,作为观众,是该为米香的选择感到庆幸,还是为她失去了和王驼子最为现实的一种联系而感到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