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悲剧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4:10:16人气:0
成长教育

视频成长教育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09

主演凯瑞·穆里根彼得·萨斯加德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卡拉·西摩更新时间:2020-08-06 20:43:19

本片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LynnBarber)的回忆录改编。1961年,16岁的少女珍妮(凯瑞·穆里根CareyMulligan饰)对父母反复督促她学好拉丁文考上牛津的唠叨不厌其烦,而正在追求自己的男孩又不令父亲杰克(阿尔弗雷德·莫里纳AlfredMolina饰)满意。一个雨天,珍妮邂逅了成熟男人大卫(彼得·萨斯加德PeterSarsgaard饰),对方的风流倜傥和举手投足的迷人气质深深吸引…

昨夜深夜开始看《成长教育》,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其一,这部电影的叙事非常平静,自信而有底气,波澜不惊,故事平而不淡,在平静无波的叙述中,你感觉到有异样的东西,你在等待重重的一击,这种焦虑渐渐累积,加强,直至爆发。其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这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孩,电影跳脱了年幼无知少女被社会油滑成功男欺骗的俗套,虽然故事本身的层面是俗套,但是它塑造了一个独立,有头脑的女孩。她享受艺术,爵士,向往巴黎,厌恶乏味和无聊,但是她能掌控自己。她拥有的不仅仅是无辜的天真,还有一份少女的自持,和对自己的珍视。这份珍视让她俨然是不可侵犯的,我最欣赏两人初夜的那一场戏,她一旦发觉不对,立刻要求停下,男主角潜在的男孩心态跳出来,居然要用一只香蕉给她破处,女孩笑着拒绝了,她从这里掌握了两人关系的主动权,她拿香蕉开玩笑,她拒绝叫米妮,她要求得到自己该有的对待:第一次的温柔,珍贵,还有自己已然是一个成年女人的自觉。其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讨论,时至今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所谓的独立,还是为了嫁得更好,更贵?读了大学,变得优秀,进入社会,独当一面,也未必幸福,为什么我们不拿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来学习其他的东西,比如挑选男人?中午我和玛花纤体的人们讨论这部电影,她们请我来为品牌做小小的示范,女人依然在为这个问题烦恼,争论,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但是我自以为得到了我内心的答案,那就是,学习让我们有尊严。财富不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财富都在内心忌惮知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懂。是的,也许学习,变得强大也只是形成了我们的悲剧,但是我们仍旧变得可以选择:起码,我们选择独自承受悲剧,或者和另外一个人走进悲剧。我们还谈到了“剩女”,我从来不同情剩女,我欣赏她们,没有女人真的嫁不出去,只要你肯放低自己,但是你不肯,情愿孤独。她们有能力孤独,这是了不起的。其四,我和玛花的女孩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都觉得电影的底牌是一个败笔。男人是有妇之夫,这个事情变得无可选择了。最好的讨论应该是女孩是可以选择的,她的最终选择才会变得更有力量。其五,我喜欢这部电影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哪怕是只有一两场戏的小人物。我欣赏对女孩爸爸的描写,最后爸爸给女孩送饼干时说的那些话让我潸然泪下。还有电影中的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代表女人的其他可能:没有权力,暗中有主见却无奈的妈妈,孤独而真诚的女老师,愚蠢,天真而善良的海伦,她是一只快乐的花瓶,以及男主角的妻子。我喜欢女人之间的关系,她们真切体谅,感同身受,没有嫉妒和最好的剧作是准确而微妙,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物描写是准确的。最后说说我的强烈感受:女主角长得好像故事啊!!!!那种少女的甜蜜的脸颊,真的很像~~~~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