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独醒不是好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3:54:08人气:0

视频:盲流感状态:正片年代:2008
主演:马克·鲁弗洛朱丽安·摩尔艾莉丝·布拉加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更新时间:2023-12-22 14:16:24
一个坐在交通灯下的日本男子突然自己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是第一个罹患盲流感的人。一个看似好心的路人主动提出载他回家,却把他扔在了路口,开车扬长而去。他的妻子带他去看眼科医生(马克·鲁弗洛饰),然而医生也找不到病人突然失明的原因。第二天,他们都忽然失明,医生候诊室里的其他病人,以及病人周围的亲友也无一逃脱,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医生妻子(朱丽安…
盲流感这类性质的片,充满全然理性的思索,很难与它情感共呜,观后带着疲倦却又会被里头企图传达的蛛丝马迹给拉回。整体而言,片子刻意营造的光影效果令人惊艳,全片浸淫在惨白色调中,时常出现压迫的过度曝光镜头,景框中的人物被白光覆盖、淹没,导演有他的美学用意存在,但我也不想强加附会。影像虽然风格化,却相当流畅地以此弥补了许多细节上的空隙,这么说并非片子给人衔接不当之感,反而多了诗意和虚幻的感受去填补和现实断裂的违和,和故事的荒谬相符。惨白吞没诸多事物的意象,恰如片中的「盲」。我挺喜欢这只片子,虽然它评价两极,然而在片头红绿灯由近而远的几个简单镜头,却让我有种笃定会喜欢它的熟悉感?「盲流感」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得奖小说「盲目」,故事叙述一个离奇的疾病席卷世界,患病者无预警的眼前一闪白光,随即陷入光亮的不可视世界。主角是一群关联薄弱的人,他们的染病的联系仅止于生活的偶然相遇,一个接着一个病变。政府为遏止这场不明其因的灾难,决定在找出解决法前将患病者集中管理,美其名隔离,实则放任他们自生自灭。茱丽安摩尔,饰演一位眼科医生的妻子,丈夫在诊疗了突然失明的病患后,一夜之间也怪病缠身。在丈夫被政府强制遣送隔离所时,忧心的她决定,要假装失明一同前去。剧情的开展便是隔离所内丑恶的人性交锋,他们是群无法看见彼此面容的人,彼此互不相识,为了饥饿、性欲,在这个彻底被放弃的区域做出了文明不容的互噬。无政府的看守所,演变出各谋其利的派系,尤以第三号寝室之王做为代表,囤积食物,要求各病人若要填饱肚子,必须以财物交易;甚至最后要挟以各寝室的女子做为购买粮食的筹码。观影时偶然发现,那些似曾相识之感,正是「厄夜变奏曲」对人性的紧紧相逼,只不过与「厄」片彻头彻尾地绝望相较,「盲流感」在灰暗之余仍不忘补捉与其共存的良善。逃出隔离所是较明显的分界,一群人来到女主角的家中,像是家人般的过着生活,其中有好友相濡以沫的淋浴场景,嘻笑着享受这难能可贵的平安相聚;也有出人意料的爱情在他们之间萌芽,老迈的独眼黑人与面容佼好的青年女子,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互吐情意;在隔离所内关系面临决裂的夫妻,在历经险恶人事后重拾最初的温暖记忆。然而若仅止于此,盲流感就是一部探讨人性最深层善恶的电影,它或有新意,却不够犀利。人性的至善至恶在生死存亡之际愈发棱角分明,这样的描写在盲流感里或许是出现了,但却似景片般架设在影片的前与后,真正串穿起这个故事的灵魂核心,却是落在女主角茱丽安摩尔身上。她的身份、她的心境转折,是这部作品独树一帜之处。眼盲的世界里,女主角以清明的双眼走过这一遭,她是如何面对这个不断质变的世界和人性?盲与不盲,却已经将这个世界生硬的撕裂为「文明」与「本性」。女主角眼看着第三号寝室划地为王,毫无人性的要求他人贡献财物并略夺女性身体;也看见征求自愿献身以换取粮食的女子时,有些人仗着大家盲不视物而默不吭声,甚至藏匿床底。然而她却对这一切隐忍不发,她以宽容和无私的精神自愿献身,在扭曲的世界里用扭曲的方式争夺福利。这样的伤害是难以言表的。并不是说,因眼盲而失去主控力的其他人所受的伤害较小,而是他们所受的伤有着根本的差异。BBS电影版上有句话说:「女主角是个彻底被排除在外的人」。当他人因为失去优势而不得不沉沦,她却是压抑了自己的优势,去接受她可以「清楚感受」的不合理。不仅如此,她对于崩溃的人性和制度都束手无策。她无法救助伤口感染的病者,也无法要求大家停止随地便溺。当别人可以因为眼盲而替自己找到失去文明的藉口时,她无法为自己的文明教化找到出口。为此她甚至与丈夫渐行渐远,但她至始自终都了解,这些失去文明教养的人是情境促成,她坚强地接纳这一切;当她发现丈夫和好友发生了关系,她说:「没关系,不用解释,不然我会更不明白我看到的是什么」,接着拥抱因为无助而哭泣,这个勾引她丈夫的女人。当别人的无助能以本能得到抒发,她却仍需扮演体贴的角色,拘束在文明的角色里。但接纳不等于不受伤害。正是因为她理性的了解她需要接受,才让她的心灵受到说不出口的伤。电影里她有数次的崩溃,有两次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因脚伤无法得到治疗而化脓的男子,粗暴地拉着她的衣襟说:「我知道妳看得到。」「不,我看不到。」「妳不相信我吗,不相信一个小偷吗?」在拉扯之后她回到丈夫身边,丈夫一如既往的温柔安慰,然后说「现在几点了。」看了看手中的表,她压抑的情绪就此溃堤。「我忘了上发条了。」她是这样被珍而重之的仰赖着,最后的未盲人。或许只是生活上的细碎小事,替丈夫洗澡、处理便溺、告知时间。这个场景证实原著的功力之深,她理应是仅存制序,但是她同样无助和疲累,她的内心企图像钟表的指针踏实地走在每个正确的时间点,她却无心力再上发条。逃离隔离所后,有一幕她进入超级市场替伙伴寻找粮食的桥段,她避开其他摸索着架上食物的人群,在一个隐秘的地下室找到粮食。当她提着全新的粮食想要走出超市时,却被层层人潮拉扯住了,因为她身上散着食物的味道。她不断的咆哮、推挤,试图想要逃开这些争食的丑陋,直到她被丈夫拉走。事后她坐在阶梯上,看着野狗群啃食人的尸体,感到作呕,然而却有一只驯良的家犬从旁走过,没有争食死尸的丑态,反而亲昵地舔舐女主角的脸颊。像是同病相怜的依靠,她露出了难得的微笑。这两件事看似细琐,但相当隐晦地记录了女主角由前至后的脆弱和救赎,这也和影片中段晦暗、后段明朗的氛围相呼应。从一开始她觉得快被压垮,到她在购物中心感觉自己捍卫粮食的丑态已和他人无异,到最后发现她仍从这只驯良的家犬身上找到温暖。担心会日益破损的人格,「盲流感」作者似乎显得较为宽厚,相较于「厄夜变奏曲」的层层进逼,盲流感的女主角仍然是找到了相对温暖的心理出口。「盲」究竟是什么呢?这在电影是个浩翰的开展,以致于三言两语要将所有的意义条列而出似乎略显小家子气。片尾的旁白却发人深省。女主角身边的伙伴,第一个感染怪病的人竟突然看得见了,这是心怀喜悦的时刻,或许所有人都会逐一康复,众人开心相拥。然而却仍有小小的疑虑和静默在少数人身上滋长。电影旁白说:『他们会再次看到,而这一次,他们会真正看见。但谁会胆怯到躲在盲人的世界里,谁会害怕到失去眼盲时的亲密,谁会料到这个异常沉默的女人,竟有如此惊人的力量,现在又如此自由。她早已料到这个城市会大声咆哮着:「我看得见」。但是她想。I’mgoingblind。』她看见独眼黑人与妙龄女子的诚挚相爱,也看见求生意识的粗野和暴力;然而当视力再度回来的那一刻,苍老的独眼黑人会持续地和美貌女子相爱吗?那些曾在文明破损时干下的坏事,就此能够一笔勾消吗?她曾经「亲眼」见证过那些人,包括自己,她确实是没有借口的,无法像其他人一样「真正的」懵懂无知。她曾强迫自己做着沦丧的事,尽管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有要清明的心。当一切归来时她该如何自处,这是影片最后的大悬念,隐藏在其他人欢乐又怅然的气氛里,只在这个沉默的女子心中滋长。或许独醒不是好事。编织些动人的故事告诉我,现实种种我已了然于胸http://madlyblue.pixnet.net/blog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