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十四城记状态:正片年代:2008
主演: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更新时间:2023-12-28 12:55:35
曾经的繁华荣耀,随着时光流转与时代变迁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落寞与慨叹。420厂(成华集团),一座从东北迁至四川的飞机军工厂,在特殊的年代里它曾是无数人羡慕与自豪的所在,然而和平的气息和体制改革却将它的光鲜逐渐销蚀。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它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转型的阵痛,而今旧厂址易作他主,一片现代化的楼宇将拔地而起。 大丽(吕丽萍饰)、小花(陈冲饰)、娜…
昨晚看了《二十四城记》。如果说,“电影”是从“打算看电影”这个念头产生就开始的:《24城记》也开始得未免有点太早了。中途又历经波折,好容易拿到票,坐在电影院里,去年看《三峡好人》那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又再度回到我心中。《二十四城记》如何?诸位,我昨晚看完,直到现在才写这么点感想……这就是我的评语。如今所有的导演都在进行伟大的尝试:就是试图打破“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界限的尝试。大部分导演采取的是这样一种策略:试图赋予剧情片以纪录片的质地,丰厚和真实。《三峡好人》也是如此。在我看来,《二十四城记》试图进行的是反向尝试:在纪录片中安插剧情,故事就在讲述者的口中。所有人都没有直接关系,他们的人物关系笼罩在巨大的命运下面:他们相互裹挟,相互观看,相互漠视,相互抚慰。一点闪光的东西都没有吗?当然有。贾樟柯毕竟是贾樟柯呀!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小片段是两个人工人站在镜头前:其中一个年长的不断搔另外一个的脖子,直到对方笑出来。那个笑容,那些面孔,实在是太生动了,让我感动不已。但是,正因为是贾樟柯,那种“不够!完全不够!”的渴求,深植在我心中。《三峡好人》开头那酣畅淋漓充满各种体液的长镜头呢?举起一张十元人民币,放下时出现实景的天才想法呢?更多的,那种气韵,气质,气息的东西呢?并不是说我没有感动。你们知道,我是一个工人的女儿,从小因为三线建设出生在四川。可以说,电影里的点点滴滴我都太熟悉了:我爸妈的单位叫716,是搞潜水艇的,我们过去的番号是成字138部队,我们在四川的山沟沟里一住就是十七年,我们的单位有电影院,有子弟学校,有医院,还有豆浆厂!我们也有保密费,我小时候经常能分到保密本儿。我们也是走的奉节。我妈妈,简直就是电影里那个沈阳妇女的影子:她老家是大连,十三岁随父母来到四川,再回东北,已经人过中年。我感动了,我哭了,我看见那个下岗女工在公车上讲述她的艰辛,我看见
赵涛讲那个在工厂里劳作的妈妈……泪流不止。我的父母,是体力劳动者,当儿女目睹父母年事已高,还在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那种心痛,也真的是像赵涛所说:是从内心里痛出来的。但是这种感动太肤浅了。我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寻求的绝不是这种“百姓人生”的感动。我的感动被破坏了:我们祭典父母这一代人苦涩青春的方式,难道只是买一套“24城”的房子?这是贾樟柯第一次在电影里使用职业演员,他采取了一个小心翼翼的方式:正如很多导演在电影里掺杂了非职业演员在职业演员中,他恰好相反:他将职业演员掺杂在非职业演员中。
陈冲,
吕丽萍,
陈建斌,扮演了三个老厂的职工。有时,贾樟柯的电影里会出现少许“有些过”的东西,比如《三峡好人》里的小马哥,是有些造作的。但是在《三峡好人》这种湍急如大江大河的电影里,少许的败笔一闪而过,但是在《二十四城记》这种静止的电影里,那些瑕疵,不,我不认为是仅仅是瑕疵,而是缺陷的东西,却被放大了。陈冲扮演了一个叫做“
小花”的厂花,她说自己因为长得像陈冲得了这么一个外号,真名反而不被人所知。镜头外的人(是贾樟柯自己吗?)问:“那你真名叫什么?”我们的陈冲笑着说:“我叫顾敏华。”全场大笑。是为了这种幽默感吗?不,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幽默感。观众们大笑的时刻,是察觉这是“扮演”的时刻,也是梦醒的时刻。也许这正是贾樟柯所要的:他要一种间离的效果,要这种浅薄的幽默,要观众明白,不要那么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即便是你愿意相信。但是,我只是感觉到,我被嘲弄了。陈冲演得不错,就像吕丽萍和陈建斌,他们已经演到了一个职业演员所能演出的最好。但他们不是“
大丽”,也不是“顾敏华”,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真正的,被隐藏在电影后的,也许真的存在的“大丽”,“顾敏华”呢?我深爱贾樟柯。这是我苛责的原因,也是我失望的原因。我开始审视和逼问他拍摄《二十四城记》的动机,而他的电影动机,在之前,我从未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