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几近成名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00
主演:比利·克鲁德普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凯特·哈德森杰森·李更新时间:2020-08-06 20:46:12
优秀生威廉(派屈克·福吉特PatrickFugit饰)在毕业前争取到为《滚石杂志》写采访稿的机会。他要跟随摇滚乐队的行程,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和报道。妈妈担心摇滚乐队的不良作风,坚决反对威廉的决定。 威廉还是固执地上路了。他的采访对象是“Stillwater”乐队的成员,这群年轻人还没有成名,心中怀揣着梦想前往全国各地开演唱会。他们有着很多其他摇滚歌手具有的特质:放纵、呐喊、喜怒无…
很多时候,我们听摇滚我们玩摇滚我们谈论摇滚,我们骂那些商业化的唱片公司,鄙视那些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叫嚣那些无知幼稚的流行乐歌迷,装逼的和那些我们眼里自认为是伪摇滚的争辩,不断的听,不断感受,专辑听了数百张数千张,mp3沾满了电脑所有的硬盘。嘿,朋友,那我想问你,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事物,我们当初又是为什么才去听摇滚的?当初我们接触的摇滚的原点又在哪里?很好的解释,这部电影。如果你觉得自己算是个摇滚乐迷,觉得你手中乐器演奏的是摇滚,嘴里吼着嚷着唱着的还是摇滚,你就应该用你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记录一遍这部电影。你会找到你想要的解释,记住,只是解释而不是答案。这是一部自传式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位15岁少年为了替滚石杂志写稿而跟随采访一支乐队巡演。而主人公的故事正是编剧导演CameronCrowe自己曾在15岁时经历的—————CameronCrowe曾在73年作为滚石杂志乐评人撰写过一篇关于新晋乐队的文章,当年他15岁。影片的镜头有少些带有记录片的味道,更多的是类似故事片的叙述和剪辑,通过主人公
威廉的话筒笔纸记录他所跟随采访乐队Stillwater对人生,对音乐,对摇滚的态度和矛盾心态。当乐队核心人物吉他手罗素面对威廉一个个问题时,罗素并没有给出那个被我们时常拿来争论的问题的确切答案-----摇滚是什么?什么是摇滚精神?他只是给了我们解释,是的,只是解释,而对这些解释的思考与理解都只是每个对摇滚抱有期望的歌迷以及乐手的个人问题。我认为摇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音乐风格,一种是精神。而后者往往要靠前者去承载。你如何从前者中感受到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那就是淫者见淫的事了。摇滚和做爱一样,是一种很个人化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不一样我无法用精神层面去解析去评判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东西--什么是摇滚。只能从音乐层面去做出我的理解。影片中的乐队,stillwater是一直二流的摇滚乐队,有乐迷有名气,但还没到SupperStar的程度。这只乐队现状和问题是大多数摇滚乐团们都有过经历和面对的:为大牌知名乐队暖场,巴士全国巡演,一群女人簇拥,随意的性关系,大麻毒品,乐队的音乐灵魂人物与团队的不合,面对金钱名利是选择音乐还是商业的矛盾心理。这些种种的记录,正是摇滚乐手们的典型,在巡演途中可以为了桌面上棋牌游戏而交换女人,在舞台上可以不停的放纵自己,在旅馆里可以云里雾里的狂爽一通。摇滚乐手的行为对于摇滚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矛盾而又迷茫的理解。“为什么玩音乐”“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看上去更酷”很真实的想法。不是为了什么神圣的摇滚精神也不是为了赚多么大的钱,几个年轻人开始玩这种所谓摇滚的音乐风格只是为了让自己更酷一些,与众不同。当罗素在舞台上演出前,叫威廉把录音机关了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好笑,什么摇滚精神什么音乐,当我们在去计较一些摇滚这类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的时候,什么都不存在。你可以说吉他手罗素玩摇滚乐的动机是单纯--只是让自己更酷,你也可以说他们只是一支披着摇滚的华丽外衣,实则哗众取宠的伪摇滚的乐队----没有摇滚精神。只是当单纯的动机一旦真正走上舞台,在舞台上在万人面前如此的歇斯底里如此的义无反顾后,他感受到却是某些方面的挣扎,有来自现实的---名和利,也有来自本身对摇滚以及音乐的态度-----如何从音乐到精神之间有一个共性的存在。而当威廉去采访乐队的其他成员时,他们不知所措或者说是不知道所以然不知道玩音乐的目的是什么时,一切也都解释了关于摇滚,作为音乐和精神两种存在的无意义状态。“如果有人说不喜欢他的音乐大受欢迎,那他一定是个胆小鬼。我研读过整个音乐史,通常最杰出的音乐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如果硬要说受欢迎是不好的,那充其量是因为受欢迎原谅自己的缺失,但我从不轻易原谅自己,你呢?”罗素对着充满疑惑的威廉说道。很有分量的一句话,也是对每个喜欢靠摇滚装逼的家伙们最有力的反击。也很有力解释好音乐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商业化的操作而使得它被人喜欢,是因为音乐作品本身的杰出。当滚石杂志的编辑着急地询问威廉采访稿的内容如何时,当那个希望赚大钱的新经纪人来到乐队里替乐队计划未来如何获取更多钞票时,音乐真的已不在是音乐,音乐想表达思想想表达的精神已经被物质及其他所取代。滚石杂志的编辑们关心的不是乐队音乐本身而是乐队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经济人一心只想在人多的大城市搞一出轰动的演出,赚勾人气。而乐队成员们,似乎迷茫,似乎矛盾,因为这种生活状态已经不是他们刚开始玩摇滚乐最初最单纯的目的了。前进获得更多的名和利还是原地踏步等待被别的乐队取代?在这种状态下他们选在继续自己的旅程,不管目的如何,继续下去,巡演,尖叫,迷失,感性,疯狂。乐队在巡演的飞机旅途中,发生了一些小小的意外,所有人以为自己快要死了,每个人都坦白了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在死亡面前那些内心的迷茫挣扎矛盾都显得微不足道,而那些人对生命的态度并不像他们在舞台上唱出的歌词那样无意义抑或虚无。那时,没有人在想,没有人在想我玩音乐酷不酷,没有人再想我可以再赚多少钞票,没有人再想我是应该继续坚持自己音乐还是向唱片公司妥协,没有人在想,嘿,我还摇滚不摇滚。每个人只是忏悔自己所做的以祈求内心的宽恕。此刻,没有什么狗屁摇滚精神,那种被许多信奉为人生哲学价值观的东西,在死亡面前是如此可笑。脱离危险后,下飞机,很平静,每个人。威廉走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罗素说道。滚石杂志的编辑室,没有人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是撰稿人,也没有人相信威廉写的稿子,那个让编辑们不可思议的有趣的乐队故事是真的。编辑们与乐队成员确认稿子的真实性。否认,是的,乐队成员们想成名,想让威廉在跟随乐队巡演的途中采访中好好相处,努力掩饰乐队存在的问题。好让他写出来的文章能多赞美乐队。可是十五岁的孩子没有想那么多,他还是个孩子,对于摇滚对于音乐的态度也只是孩子的理想主义。他把一个真实的故事写出来,一切遭到拒绝。而乐队的成名之路也貌似遥远。当一切平静下来,当罗素似乎明白点什么的时候,他来到威廉的家,他告诉威廉,他打电话给滚石杂志,威廉写的都是真的。“那罗素你告诉我,你喜欢音乐哪点?”“全部”于是,生活继续,stillwater还是那个二流的stillwater继续坐巴士不坐飞机巡演的乐队。威廉和它保守的母亲继续生活着。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如果真的要我说摇滚究竟是什么,独立在床底留下一堆摇滚唱片,离开保守母亲去追求自己空姐梦想的姐姐。十五岁高中毕业,一个人跟随着摇滚乐团全国巡演替杂志撰稿的威廉。姐姐成为空姐回来了,威廉跟随采访结束了。73年,摇滚热潮嬉皮士运动逐渐退去的时候,留给那一代人的是什么?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是自由,解放,平等,也许是叛逆,疯狂,堕落。但我们独立了,一个人,独立了本文版权归作者尤克里里青年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