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将埋葬伊凡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9:58:05人气:0
沙皇

视频沙皇状态年代:2010

主演彼得·马莫诺夫奥列格·扬科夫斯基RamilyaIskander更新时间:2012-09-07 13:59:42

本片以俄国历史上首任沙皇伊凡四世为主人公,讲述了16世纪的俄罗斯,他以残暴的手段统治全国,最终反对他的那个人却是他童年时的挚友;影片着重刻画了伊凡四世的内心世界。 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在俄罗斯多得不胜枚举,至今还在广为流传,他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大银幕。电影《沙皇》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帕维·龙根执导,今年5月曾入选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

1998年7月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圣彼德堡出席安葬末代沙皇的仪式发表的重要讲话,表明官方对沙皇的评价出现了重大转折:“建设新的俄国,我们必须依靠它的历史传统,俄国历史的许多辉煌篇章,与罗曼诺夫王朝密切相关。”。10年之后,俄罗斯拍摄了电影《沙皇》(Царь),你要是想从影片里领略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南征北伐的恢弘场面,一定会大失所望。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人对历史的解读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一方面,从可与美国比肩的世界强国沦落为二流国家,让具有浓郁的救世情节和大国心态的俄罗斯人无处话凄凉,迫切需要重温昔日的荣光,以凝聚民心、再度崛起;另一方面,暴政对人性、人权的践踏,和血腥的回忆,又让他们在梳理历史时,多了一分理性的审慎。俄罗斯著名导演帕维•龙根对伊凡四世在领土扩张上取得的成就不感兴趣,只想打破观众对沙皇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原历史上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的伊凡”:俄罗斯在伊凡的统治下,即便称霸地球,也丝毫不值得骄傲。为建功立业,伊凡不惜变成一个虐杀无数臣民的恶魔,,人称“伊凡雷帝”和“恐怖的伊凡”,成为后来的彼得大帝及斯大林的偶像。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加冕,成为“全俄罗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伊凡1549年开始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加强中央极权。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自9世纪传入俄罗斯,逐渐发展成影响巨大的宗教和经济实体,成为皇权专制必须倚重的重要力量。《沙皇》围绕伊凡四世与儿时好友、大主教菲利普的友谊和决裂展开。在菲利普的支持下,伊凡四世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自幼饱读诗书的伊凡,聪明睿智,出口成章,是雄辩的演说家和优秀的政论作家,在战场上亦身先士卒,非常勇敢。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生性暴躁的伊凡四世,在获取、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心理严重变态。人格分裂的伊凡四世,无人敢与之辩论,他干脆一人扮演两个角色,“说服”自己的对手。作为“第三罗马”(沙皇即由恺撒化来)的继承者,他仿造古罗马人兽竞技场,放出饿熊撕咬反对者:“让大家看看冒犯沙皇的下场!”一个小女孩高举沙皇给她的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挡住饿熊的去路,全场的呼吸为之凝固。熊一巴掌拍死了女孩。沙皇的残暴,当然不仅于此。他和儿子肆意取乐,竟让大熊追逐、撕咬无辜的臣民。小女孩先前还曾徒劳地用圣母画像去阻止一场战争。在肆无忌惮的暴政面前,宗教的力量微乎其微。“虔敬上帝、热爱和平,对人博爱、宽容与随和”本是东正教的基本理念,被伊凡弃之如敝履。在与上帝的“对话”中,伊凡相信自己为了国家的强大和稳定,可以无所不为。小女孩的死,让大主教菲利普彻底绝望。1568年,菲利普以教会权力挑战皇权,声讨逆天而行的伊凡。伊凡勃然大怒,在教会当众痛殴菲利普,将其投入大狱。伊凡不明白童年挚友为何不顾多年友情、抛弃荣华富贵,冒杀身之祸来跟自己作对。菲利普回答:“因为你是个令人发指的暴君,必将受到上帝的惩罚!”菲利普的悲剧让人想起斯蒂芬•克兰(《红色英勇勋章》的作者)的《巨球》:一大帮工人在山顶用砖石砌了个巨球“真宏伟,”他们交口赞美个个都喜爱这个巨球突然,巨球开始晃动它迅雷般掩杀过来把他们一个不剩地砸成肉酱只有几个人来得及尖声惊叫。菲利普被处死之后,伊凡越发疯狂,制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刑具,以满足嗜血心理。为家庭琐事,伊凡与自己最能干的儿子爆发激烈的争吵,情急之下,失手打死了儿子。1885年,著名画家列宾以油画《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再现了这一场景:伊凡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暗示残暴的沙皇俄国注定灭亡。导演帕维•龙根认为这部电影与当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个关于今天俄罗斯的隐喻,而它也同样指涉斯大林时代。”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沙皇的鹰犬焚烧教堂。烈火中的教堂和视死如归的教士,似在寓意俄罗斯的浴火重生。(原载新民周刊)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