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刺眼的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6:38:56人气:0
![辛德勒的名单](https://static.sqjxzz.com.cn/Uploads/vod/2012-09/5049c23a567f5.jpg)
视频:辛德勒的名单状态:正片年代:1993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卡罗琳·古多尔更新时间:2023-12-29 13:22:50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因为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辛德勒的工厂也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因为这些犹太人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从那时起,辛德勒…
一边看电影一边记了五页的“笔记”,可是当真正要开始写的时候却很难下手。要从沉重的心情中抽身出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是一个讲述犹太人的故事,但是和上次看的《美丽人生》有所不同,色调上,角度上。《美丽人生》是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讲的,而《辛德勒名单》则是将一个德国纳粹人人性逐步被唤醒的过程。或许我这样概括并不准确,但这却是我最强烈的感觉。1939年9月,波兰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克拉科夫,并且被限制生活在隔离区。当时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买下了一间倒闭的公司,创立了一个制作军用品的工厂。由于犹太男子7马克一天,妇女小孩5马克一天,而工资全部归政府,同时波兰人佣金比较高。于是,辛德勒选择了犹太人。也是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1943年3月13,德国在克拉科夫进行大屠杀,辛德勒看到城里这一幕,心里那种要拯救犹太人的呼声也越来越响。重新开了工厂,招揽工人,利用他的财产跟德国纳粹要来一条又一条的人命,还救了一批被送往集中营的女人和孩子。最后德国军战败之后,犹太人得以解放。1974年辛德勒去世。一开始,影片就播放着“黑色星期日”,给整部片就定下了一个基调。然而在德国军人花天酒地的地方,却是一派的“欣欣向荣”。即使是黑白片,你也能看到灯红酒绿,只是剥了这层皮剩下的不外也就是无声的黑白。突然间想起莎士比亚一句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我想这已经足够概括那样的场面。犹太人开始被赶往隔离区,是悲剧真正的开始。把整整一个家装在几个箱子里,这就是他们2千年来的命运。财物的丢失还在接受范围之内,而当时路边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大喊“goodbye,jews!”这才让人从心里冒起寒意。小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作为最纯真的,不被玷污的圣体,然而在这个最恶的民族里,就连小孩都本能地对犹太族产生厌恶。还有另外一个镜头,是一群妇女被送往集中营的车上,窗外一个小男孩用大拇指指向喉咙作割颈状。那个镜头真的让我非常震惊,不解。这绝对不是一句“小孩子闹着玩”而可以解释得过来的,也决不是可以说他们只是有样学样,而是他们已经从对犹太人的虐待中取得了快感。是多么深的仇恨,才能在小孩子的身上也有这样的作用?这种被扭曲的人性,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下去。当时在想,如果犹太人最终没有被解放,那么德国人在毁掉犹太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毁掉自己的下一代?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帮助了一对母女逃脱的德国小男孩,这是让我们稍为宽慰的。辛德勒的accountant是让我很欣赏的一个人,偷偷帮一些不合格的犹太人做假证件,好让他们能够进到D.E.F工作。辛德勒的父亲说,一辈子必须结识的三种人:agooddoctor,agoodpriest,agoodaccountant斯皮尔伯格没有通过他本身来刻画他是一个goodaccountant,而是描绘工厂的成功。这比任何笔墨都能说明问题。而对于accountant本身,更多的是表现他善良的内心,对民族同胞的关怀忧虑与爱。于是这个人物有了两个鲜明的特征。这部片不时地都在体现犹太人的聪明,当时那种聪明也不是体现在对什么学科有特殊的见解上,只是把一些珍贵的东西藏起来,把自己躲起来,或者那个小男孩指着地上被枪毙的犹太人说鸡是他偷的。都是这样的“聪明”。可这让我对“犹太族是最聪明的民族”这句话有了新的见解。这并不是天赋的,而就像一个被抛进水的人必须挣扎学会游泳求生,一样的道理。面对迫害,面对四分五裂的民族,别误选择地只好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多逗留一秒。希伯来语的恢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没有有力的双翅,只有一个把整个民族背负在身上的壳,于是他们做不了老鹰,却成了爬上金字塔顶端的蜗牛。但如果没有这个壳,我想蜗牛还是到不了金字塔顶端的。所以当我们说犹太人聪明时,我想,我们要佩服的决不仅仅是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坚韧的求生的本能。而对于一个听到别人称赞自己聪明的犹太人,自豪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又有谁知道呢?投下一片光,就会留下一片影。一群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的场面让我很难受,特别是当她们被剃光了头发脱光了衣服送进集体冲凉室时,那种恐慌甚至爬出了屏幕侵入到我身上。冲凉室里,满是裸体的女人,满是短发,满是恐慌的眼神,满是挣扎着的呼吸。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而我却很害怕,因为我知道集中营有“毒气室”这一设施。我很怕自己下一秒看到的满室的尸体。当花洒的水洒下的时候,她们那种解除忧虑的激动,用嘴去接水的表情和渴望,让人感觉到,她们刚刚离死亡是多么的接近。对于他们来说,生与死是那么接近。当时的她们连遮体的衣物都没有,就这样赤身裸体的,被丢到了一个陌生的危机四伏的环境。从这堆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犹太民族,被剥夺了任何依附之物,被剥夺了归属感,就这样被任意地丢落四处。脆弱地碰到一根小刺都会血流成河。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一个红衣小女孩。当时克拉夫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头,看着脚下四处奔跑的犹太人,听着四起的枪声,画面是从远处拍摄的克拉夫城。一开始,在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和刺耳的枪声而心灰,心灰的是在他们这样有“神”存在的地方,“神”怎么对他们选择了盲目?更心灰的是作为人类,是什么把稚嫩的心磨成如此的粗糙和坑洼。我们口口声声的人道和人性呢?不断不断地自己,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变得如此残忍!就在那样一个心都欲哭无泪的场面,一个黑白的凝重的画面,我看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是这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以至于一开始我没有看到,但是当我看到的时候,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罩住一般。也让我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它承载的实在太多,是对历史的痛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向往,还有更多更多说不上的情感。这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导演,他艺术的造诣;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犹太族的痴爱;作为一个人,对人道的追求与人性的执着。这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颜色。辛德勒,很难书写的一个人物。也许他一开始想的只是如何挣钱,但在后来却努力地在挣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是成功的,成功地把一个倒闭的公司成了主要生产商;但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同时也是失败的,没有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牟利,最后落得过清贫的日子。但是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德国人,他的成功和意义所在,他所创造的财富,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无法媲美的。在一开始,他想的只是想发战争财。“TheresnowayIcouldhaveknownthisbefore.Buttherewasalwayssomethingmissing,ineverybusinessItried.Icanseenow,itwasntmethatfailed.Somethingwasmissing.EvenifIdknownthatitwas,theresnothingIcouldhavedoneaboutit.Becauseyoucantcreativethisthing.Anditmakesallthedifferenceintheworldbetweensuccessandfailure.quot;quot;luck?quot;quot;war.quot;他很好地利用了战争这一点,这时我看到的是一个资本家冷血的一面,只要能谋利,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甚至还成了推动他生意的有效因素。人们可能会谴责这一点,但这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确实是合情合理的。以至于后来辛德勒会有这样的改变,更让人觉得难得与佩服。但事实上,他却把factory变成了heaven,犹太人都认为,只要进了他的名单,就可以免遭迫害。当他发现他一车的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时,他去要回人,激动地喊着“essential”,对于他来说,每个人都是essential的。这句话的呐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资本家对自己财物所有权的保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到后面,为德国军队生产战争武器的时候不合格,但是这也是他故意的,用没有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技术作为借口,没有去生产可以射杀死别人的武器。这个时候的他与那个赚战争财的他是两个人了。但他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不生产合格的武器,就没有生意来源,也就意味着他的犹太工人全部都要被送往集中营;而生产武器的话更是会让血流成河。这个资本家面对的却是生命与生命中作抉择的难题。斯皮尔伯格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这一段,但我想他是很挣扎的,不管是哪一条路,都是以生命为代价,只是多少的问题。幸运的是,历史为他解决了问题。德国战败。在解放前一天,他在他的犹太工人前忏悔:“ImamemberoftheNaziparty.Imamunitionsmanufacturer.Imaprofiteerofslavelabor.Imacriminal.AndmidnightyouwillbefreeandIllbehunted.Ishallremainwithyouuntil5minutesaftermidnight.Afterwhichtime,Ihopeyouwillforgiveme.Ihavetoflee.”最后走的时候,犹太工人给他制作了一个戒指,上面刻有字。“ItsHebrew,fromtheTalmud.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entire.”但是这时候他却泣不成声,一直在念着“Icouldhavegotmore”..他在后悔自己奢侈的生活,细数一辆车还可以救十个人,一个pin还可以救2个人,“Icouldhave...butIdidnt...”不管是他的忏悔,还是他的后悔,最后这个场景都是他所有感情的迸发,以前一直那么泰然自若的他,现在却泪流满面。这里面有复杂的情感。自己的民族,战败了;而自己一直同情并试图拯救的民族,解放了。痛恨自己曾经的挥霍无度。但是如果从他的眼泪和他的话中,得出的是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否定的话,辛德勒不会成为一个历史上的英雄。我觉得,他那种悲痛,是出于作为德国民族的一员对犹太族的愧疚。尽管他做了很多了,但是他拯救相对于德国纳粹残杀的,也不过是大海里一滴水而已。他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辱,他心里承担了太多的一个民族的错误,所以他把自己也否定了,1100人,对他来说,却完全不够,远远不够。在犹太人看来,甚至在我们看来,他拯救的不是1100条生命,而是1100个世界。其中有一个军官这样说犹太人:委屈求全,这是他们几千年都这样做的。当一群犹太人聚集在隔离区时,他们聊的话让我心情很沉重。quot;Iwokeupfromadreamthismorning,Iwasbrokeandsleepinginaroomwith12peopleIdidntknow.OnlytodiscoverIwasbrokeandsleepinginaroomwith12peopleIdidntknow.”quot;Youlaughaboutit?quot;quot;Ihavetolaugh.quot;quot;Youarelivingbehindwallsquot;quot;ThewallsIcandealwith.ItstherestrictionstomylifeImtiredof.quot;quot;Thosewallskeepthemout.ThatsallIcareabout.quot;quot;Ilikeithere.Theresakindof,Idontknow,ancestralsqualortoitall.quot;...quot;Noonetookmybusinessawayfromme.quot;quot;Youdontreallyhaveabusinesstotake.quot;quot;Thereisnowheredownfromhere.Thisisthebottom.quot;quot;Thegettois...liberty.quot;尽管是在描述多么悲惨的生活,他们仍是平静地像聊家常一样。有的人会说是斯皮尔伯格用这种对比来表现主题。可是我想,他们确实就是这样的。被折磨得久了的人,抗议的力量也没有了,锋芒也暗淡了。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依旧对于自己的现状迷惘,每天醒来都想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对这样的生活选择一笑置之。有的把keeptheJewsin的隔离区看成是KeeptheGermenout。有的意识到这已经是最糟糕的境界的,庆幸不可能再糟了。有的甚至把这个隔离区就看成是自由的。我们最怕看到的不是失望,不是绝望,而是麻木。这样的人是行尸走肉。他们尽管都不满意现在的处境,但他们也习惯了,没有人想要出去。或许是迁移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多得承担多任何一次都会是thelaststrawthatbreaksthecamel.以至于后来宣布liberated时,没有欢呼没有兴奋,第一个问题是:“Whereshouldwego?”德国战败后辛德勒遭婚变,并且生活窘困,依靠犹太人的救助金生活。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犹太人称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今天波兰存活的犹太人仅不到4000人,而辛德勒犹太人却在6000人以上。93年上印的这部片,捧了7项奥斯卡大奖。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个犹太人,而副导演是集中营的幸存者。斯皮尔伯格最后把这部电影所有个人盈利都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我一直不解,一个犹太人,拍摄犹太人被迫害的画面,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而斯皮尔伯格自己也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他以此片纪念600多万犹太人。爱得深沉。“辛德勒名单”固然好听,但更吸引我的是犹太人在辛德勒忏悔后齐唱的歌。那样的音乐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它的悲不在旋律上,伤也不在歌词上,但是它拥有悲壮漫长的历程作为基调。即使简单的不连贯的音符,都让人泪流满面。让我想起60年代美国黑人教堂的音乐,那种真正能洗涤心灵音乐。他们唱的都不是对历史的控诉,而是对未来的向往,对自由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每一声,都能穿透世纪。看完,写完,心情依旧很沉重。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一开始就不看,对这段晦暗的历史选择不知,会不会更好。可是就像斯皮尔伯格的镜头,不能逃避现实生活,只有直面生活才能解决心中的纠结。没有看到曾经人性暗淡的时光,我也不会看到而人性的发展。我在看的时候甚至有几度痛恨德国人,但是看完之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斯皮尔伯格,甚至他镜头下的犹太人,都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没有诉诸于仇恨。那么,他也不是想通过这部片子来赢得世人对犹太人的同情,对德国人的仇恨。他们用自己亲身走过的血淋淋历史,嘱咐了世界,别重复这条不堪之路了。也让我们学会了,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已仇恨来画句点。当我们更多地把它们看成人性发展的一部份,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会宽容。因为那不仅是犹太人的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那2000年流离失所的不仅是把民族背在背上的犹太人,而是全人类的人性。他们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而我们的心,也不应再流浪。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