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钢琴教师状态:年代:2001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安妮·吉拉尔多伯努瓦·马吉梅尔苏珊娜·洛塔尔更新时间:2022-09-28 17:31:57
40岁的ErikaKohut(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Huppert饰)表面上是一个优雅的钢琴老师,外形独特、气质出众,但对学生却无比严厉。一切都是她面对自己的母亲无休止的折磨——专制又无理,令Erika的各种欲望都无法发泄。Erika每每躲在厕所用剃刀伤害自己以求快感,嗅着内裤上的味道以发泄欲望,还去租看色情录像带。于是当18岁英俊冲动的Walter(伯努瓦·马吉梅Beno?tMagimel…
埃里卡,她的精细的护罩、她的
妈妈,都被一起关在了一个带玻璃盖的乳酪盘里。只有当外面的人抓住玻璃盖顶上的圆形把手并且把它向上提起时,玻璃盖才会打开。埃里卡是琥珀中的一只小昆虫,它是永恒的,永不会变老……-------《钢琴教师》初看这部电影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又几次看过,当时看完以后还很认真的写了日记。前些天翻出来才觉得有意思。决定要准备写些什么。这部电影由
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Huppert
安妮·吉拉尔多AnnieGirardot主演,德国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导演。电影改编自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钢琴教师》。并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共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和最佳男女主角奖。贯穿电影的是三个扭曲的人物形象。埃丽卡,克雷默尔和埃丽卡的母亲。埃丽卡的母亲是一个专制而倔强的老太太,她以自己的专制形象控制着埃丽卡的生活,甚至是已经40岁的埃丽卡。埃丽卡是个同样性格坚强好胜,但是多少扭曲了灵魂的女人,一手的好钢琴,严肃而古板,她和母亲一直生活在男性缺席的环境中。克雷默尔是个很有天分并且英俊的钢琴学生。埃丽卡父亲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没有直接出现,但是从对白中我们知道他一直被家中的两个女人厌恶,并死在了精神病医院。在埃丽卡的身上体现着多重的性格:一是她身上的女性的欲望要求,比如她偷窥车厢中他人的性行为,偷偷看承认电影并嗅不知道是谁留下来的带有精液味道的手纸。倘若说这些多少都有些是不正常的话,那么她对那个女学生的嫉妒心理则把她女性心理上的特征表现出来。二是,她有长期来形成的贞洁观念。比如她总是正襟危坐而且严肃的抗拒生活中的男人。三是,她受其母亲的强制影响而自发的对欲望进行抵触和压抑。四是,她自己认识到的,自己与所爱的学生的角色差距。多重人格的娇妻出现,使得我们的埃丽卡注定命运悲哀而绝望。关于自残。。。。。。。。在看这部电影以前我觉得首先要做一个定位,你究竟用怎样的心态来看这么一部好像有点BT的电影,开始我是带着窥伺的心理的,但是最后就觉得悲哀了。一个朋友说电影中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埃丽卡在浴室里自残的那一段。这个情节是这样的,埃丽卡在浴室中,从容平静的用刀片切割自己的下体,然后看到白色的浴缸中是鲜红的血,再然后,埃丽卡神色从容的洗掉这些血,出去和母亲一起吃饭。朋友说这样BT到了极点。我觉得这么一段还是很有看头的。这段其实是埃丽卡的几种心理叠加。我觉得有三个原因。1。下体的流血象征着女性的生理周期。埃丽卡从小被母亲灌输,不能爱漂亮,不能穿花色的衣服。以致已经40岁的了的埃丽卡几乎全身黑色。她在这样的长大环境中已经慢慢退掉了自己女性的特征。于是她通过这样的行为强调自己的女性的身份。2。下体的自残象征着自我惩罚。埃丽卡从来对异性抵触而敌对,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爱上克雷默尔,因为与她从小所默认的理念相违背。于是这样的行为是她对自己的自我惩罚。3。下体的流血更是初夜的体现。电影中的埃丽卡没有结婚,但是她却渴望在追求感情并肉体的刺激的情况下保持处子的状态。4。下体的自残其实是一场埃丽卡自己对自己的阉割。埃丽卡几乎是没有性别差异的长大的,在她的女性性征几乎泯灭的时候,突然而来的感情角力使得她的性别意识苏醒。所以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她通过临摹的阉割回归女性角色。关于性举动。。。。。。。埃丽卡从发现克雷默尔这个有着音乐天才的年轻人到爱上他一直都表现的变态而强硬。他们第一次在卫生间发生关系的时候就体现出埃丽卡对克雷默尔的精神强奸。埃丽卡的生活中没有男人而自我压抑的抵触男人。当克雷默尔出现,埃丽卡在性的角度上大胆而报复性的挑战克雷默尔。其实与其说是在挑战克雷默尔或者报复她父亲自她幼年给她带来的创伤,不如说是在音乐上优秀的埃丽卡想在任何角度上挑战男性的角色——哪怕是性。在第一次变态而强奸性质的性行为以后,第二次在球房中的性行为埃丽卡就显得多少少了一些抵触。而这次依然被埃丽卡的强硬而中断。这个时候,克雷默尔的男性传统的性观念已经被完全颠覆。从而在后来对埃丽卡施加拳脚和强迫的性行为。埃丽卡的性观念是扭曲的,所以直接导致了片尾她选择自杀,逃离过去的扭曲环境,求得解脱。克雷默尔则选择了离开。这样的结尾无疑是虽然悲哀但是确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所以,埃丽卡向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要求变态的爱情成为电影最悲哀的地方。关于背景和音乐。。。。。。这本是一部充满了心理分析的电影,于是电影的背景都以大面积的白色和黑色以及灰色组成,酷似精神病院。电影中你看不到轻松或者愉悦,由于背景故意营造出来的单调和苍白叫人禁不住发冷。《钢琴教师》电影原声带以舒伯特的乐章为主,以巴赫、贝多芬、萧邦的乐章为辅。特别是电影中借由一些现场演奏的片断,勾勒出埃丽卡和克雷默尔的感情角力。可惜我没有找到里面的原声,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对音乐学院考试的那段印象最深刻。钢琴是多么被赋予魔力和弹性的乐器,或者如《海上钢琴师》那样的自我的快乐,或者如《钢琴别恋》中那样的爱情的临摹,或者如《莫扎特》传中那样命运的张力,或者如《钢琴家》中的那样热忱的期盼自由,又或者——如《钢琴教师》中这样人性的压抑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