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革命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0:50:28人气:0
五月之后

视频五月之后状态年代:2012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更新时间:2019-01-02 11:44:12

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斯和他的那群朋友不得不做出果断的选择,他们要在乱世…

1968年导演阿萨亚斯13岁火种燃起的时候他应该算是革命者的弟弟们这样一个角色他更可能是看着学长学姐们挥舞海报、传单、游行、涂鸦而并未真正地参与其中那一年的巴黎物产丰富,可精神空虚大学生们站在跃跃躁动的前沿可仍旧被旧传统、旧教育理念所困比如想象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居然被学校禁止谈恋爱还有什么事能够比这更能激起大家的愤慨(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于是学生们站在一起与学校对抗状况越演越烈校方和教育部门担心事态扩大引发其他学校效仿(事发地巴黎大学人文学院南泰尔学院)于是请来国家机器入驻校园这下彻底激怒了学生们在学生们第一个投出燃烧瓶之后巴黎的知识分子及产业工人等其他阶层相继加入队伍后来的口号和诉求也更明显地带有了这些阶层的色彩电影试图呈现的是以下内容最终这场运动据说是失败了(被成功镇压,或者说驱散)投身了运动的年轻人们不得不开始着手处理自己尚未喷发殆尽的热情他们离开校园和街头尝试用自己理想主义的方式进入社会那是一种全世界年轻人都很熟悉的方式即便与我们所以为的也并没有多少不同运动的果实被酿成酒供他们在旅行和派对中品尝1968年我们正在WG若称法国的五月是风暴那这里的十年就是核风暴电影里出现过MAO的一本WG读本以让我们了解这些年轻人实际上被那样的意识形态鼓舞甚至指引过运动的最终目的大同小异就是要改正或者清除现存的秩序在这样的目标下所呼喊的口号都无一例外令人振奋WG向法国青年输出了一股空洞的热血这就是它们全部的联系没有更多五月风暴荡涤了法国社会的上上下下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作用深远这一点使得它与我们的那个运动有更多相通(某种程度上)这两场运动在精神实质上更加相似有文章说五月风暴的事态演进实际上源自于法国人的革命观我不愿同意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大学生——年轻人所钟爱的意识形态一如本片的一张海报所描绘的:我们带着吉他和插上鲜花的枪去革命这种浪漫主义的态度使得年轻人将革命看作一场狂欢而非暴力运动志同道合的人们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快乐渴望被倾泻的自我与情感在每个人心中酝酿最后一触俱发年轻人并不真的一门心思地期待什么东西被毁灭(比如ZF更迭)他们享受革命过程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而非结果与其说他们将诉求写作口号不如说那更像是歌词我们如今在墙外边看那个运动当时的影像那些摇旗呼喊奔走抗争的年轻面孔如若不看标题很难说他们眼神中的热情和迷笛台下的年轻人有多大不同摇滚和革命一样都是我们宣泄青春的出口它们都自由、都反叛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情绪和平年代他们对和平表象之下的暗流比中指和谐年代我们也比中指(其实我们如今更喜欢食指 小指)虽说比给不同的人但内里的动力是一致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年轻人是抱定取乐的初衷而投身革命只是革命的语境十分契合当时年轻人的内心渴望这种契合难以被年轻人自己所察觉到更不必说以此作为动机这样前提的革命也并非就做不出正确的事五月风暴和那个运动中所提出的主张如今我们看来仍然进步和健康尤其是后者那一辈的年轻人为坚持公义而流血牺牲且至今仍被扣着罪名而五月风暴虽发生得更早但在那一场运动中革命者和镇压者都恪守了不流血的底线在学生们的行为开始有失控苗头的时候舆论的转向也开始起到控守底线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是两拨同样的年轻人因为心怀相同的主义而发起的运动(它们都是一场“丰衣足食的反叛”)但只因为他们各自身处不同的主义最终收获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整个世界仍旧运转在那个五月之后法国的Mai68那一代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后中坚)整个法国都享受到了风暴的遗产回首看看我们那一辈的年轻人已入壮年却仍旧噤若寒蝉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基本上毫无概念再过不久就是新一年的纪念日对于他们他们的青春时代已被整个社会所涂抹和遗忘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也能有一部电影讲讲六月之后当它得以面世的时候它的标签不是“奇幻”而是“历史”本文版权归作者大作人家王書紀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