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布尔什维克兄弟状态:第20集年代:1994
主演:李幼斌傅学成郑铮田岷更新时间:2023-12-16 13:14:35
曾经被人称为“布尔什维克家庭”中的五个孩子——刘布、刘尔、刘什、刘维、刘克,由于家庭破裂,母亲含恨死去,父亲又被划为“右派”,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了他们的肩上。几个失去父母之爱的“布尔什维克兄弟”依偎在姐姐刘布的臂膀下忍受贫穷和痛苦,终于长大成人。改革开放的大潮卷来时,“布尔什维克兄弟”之间有的升迁,有的落伍,有的声名显赫,有的默默无闻,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不…
看了《布尔什维克兄弟》,对
李幼斌演的刘尔印象深刻,就和大家聊聊这个人物吧。刘尔是布尔什维克兄弟中最大的男孩,也算是家里的长兄。生长在革命家庭,父母都是高干,一家人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里。至少在外人看来,那是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兄弟们从小受到人们艳羡的追捧。理所当然的,作为布尔什维克兄弟的一员,刘尔生来就是骄傲的。可是他父亲偏不安分,爱上了别的女人,母亲受了刺激,不久病故。幼年丧母可能是他平生遇到的第一次挫折。之后,父亲再婚,孩子们很自然地恨他父亲、恨继母。因之,一家人虽然仍然住在那栋漂亮的小楼里,家还是那个家,可是人已经不是那些人了。刘尔是不是最恨他们,戏里没有表现,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因为当时除了大姐刘布,刘尔的年龄最大,想必受到的屈辱和伤害也更深,从常理看,应该更恨他的父亲。那时候,刘尔是个带着怨恨的受过伤的孩子。在那期间他父亲被划为右派。渐渐的孩子们和他划清了界线,由大姐带着,在小屋里艰难度日。然而更为艰难的恐怕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乏,原来优越的家庭背景突然成了负累,甚至成了精神上的枷锁,禁锢着孩子们向上的决心。刘尔因为有一个右派父亲没能入团,他对父亲的怨恨升级了,因为他不能忍受失败,何况是为了那样的原因。到这里,他的性格脉络已经初现端倪,他积极参加活动,狂热地呼喊口号,写下志愿书要到边疆去,总之,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渴望成功,渴望被人认可——一个急功近利的热血青年。凭着热情和能力,刘尔当上了红卫兵的头目,无限风光了一阵子。他带着红卫兵,抄他父亲的家,忽然间无端地火起,打了同父异母的小弟弟一巴掌,那一巴掌不完全是因为要作给人看,还是出于怨恨吧,间接地带着一股子报复心理。而且预示着,——无论他今后怎样成功,对童年受到的伤害永远无法释然。轰轰闹闹的文革时代结束了。刘尔下乡当了知青,他有头脑、有煽动力,受拥护,做了生产队长,还带领兄弟们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把对他女朋友行为不轨的县委书记。而且,对付小人他不用君子的办法——只管蒙着头打一顿。可见,为了达到目的,他会不按规则行事,这个情节似乎为他后来的人生轨迹做下了铺垫,不过我看这段是觉得很过瘾,——一个强悍的男人,周身写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强悍作风。知青返城了。一家人又聚集在大姐的小屋里,温馨地唱起“山楂树”,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刘尔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做了造船厂的工人,又做了车间主任,他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到最好。可是那时已经到了80年代,注定大的变化要来。他的妻子要离开他去美国,在机场,刘尔几乎是逼着他那个泪水涟涟的妻子签下了离婚协议,然后一转身,大踏步地奔了出去,留给他妻子和观众一个倔强而洒脱的背影。然而,奇怪,照理是他放弃了她,而且又是那么决裂的举动,没什么可怜的,可是那个背影却让人在倔强和潇洒之外感到一丝心疼——莫名的悲哀。那个阶段刘尔不顺,受小人的排挤,他连厂里车间主任的位置也保不住,可能又要做小工,然后挣扎在愚昧无知的圈子里,一辈子默默无闻。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大学毕业意气风发地准备干一番事业,一个已经是名震全国的作家。刘尔象所有失意的人一样照例在街边喝酒,照例有个红颜知己陪着他,对他说:“别灰心……”。可是他没有喝得酩酊大醉或是痛不欲生,而是一字一句地吐出这样的句子:“你怎么知道我灰心了?……如果我有同样的机遇,我那两个弟弟只配仰视我的背影!”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更打动他身边的这个女人,反正是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我,虽然那时他是所谓的“家业两空”,可是完全不必为他感到担心和悲哀,因为他一定会东山再起,那是怎样一个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人。转机来了。在一次全市的公开招聘会上刘尔出色的表现征服了评委,他受聘出任了国有企业的厂长,非常规的做法(那也是他后来再次失败的隐患)使得厂里一下子扭亏为盈,他那时又结了婚,马上春风得意起来,似乎轻而易举地又站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峰。前妻从美国回来,要看自己的孩子,可是他非常狠心地一刻也不让母女俩多呆一会,抱着孩子就走。——多狠心的人啊,不过是可以理解的,从小就体会世态炎凉,知道这个世界万事只能靠自己,所以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所以决不容忍情感上的藕断丝连(哪怕是亲情),永远不会原谅任何人。好景不长,在他弟弟刘维的干预下,因为他那些非常规的做法,他的厂最终受到了处罚,厂长做不成了,他对他弟弟说“你把你哥哥给毁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怨恨,没有丝毫的自责的样子——永远不知道自己错的人。人生的轨迹总是潮起潮落。若干年后刘尔成了民营企业总裁,戏里没有详述他成功的细节,只是暗示他的成功靠的是贿赂官员。这时的刘尔抽雪茄、坐奔驰,身边总有个跟班拿着大哥大。他和第二任妻子分居,失去了女儿的信任,又有了情人——他似乎已经沦落为恶俗无比的奸商了。可是,还好,戏的结尾,对着前来拘捕他的警察,目空一切的刘尔仍然气定神闲地和兄弟们唱起了属于他们的“山楂树”,于是,忽然有种温柔怜惜的气氛渐渐弥漫开来,刘尔的结局虽然不甚理想,可是,毕竟是布尔什维克兄弟,所以,他还是用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了他的兄弟,走出了观众的视线……最后说一下,那是个严肃的戏,很多戏剧冲突。作者似乎想把一个家庭的沉浮和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所以还算大气,没有拘泥于人物的命运。不过有些地方结合的不好,有些生硬,尤其后段略显粗糙。Sir演的刘尔,从头到尾都是强悍、倔强、骄傲的样子,很神气,尤其是眼神的那种穿透力——他现在即使演一样的角色也不会用那样的眼神了,一半是年龄,一半是因为演技更为纯熟,更收放自如,不必那样用力演就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所以,即便是为了看看李幼斌那时的眼神,大家也可以看看这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