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施琅大将军状态:第37集年代:2006
主演:吴京安冯国庆王虎城洪涛更新时间:2023-12-16 13:07:39
剧情 康熙十九年,清朝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历时七年,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康熙皇帝在养心殿大宴百官,气氛热烈,施琅起身向皇帝起奏,国家尚未统一,庆祝为时尚早,建议平叛军队全线东移,大兵压阵,解决台湾问题。施琅的奏疏遭到反对。 康熙二十年,侍卫冯锡范和唐妃互相勾结,在台湾北园别馆制造骨肉相残的同时,挟持年幼的延平王郑克塽,控制台湾大权,他们持海自固,多次拒绝清…
我知道《
施琅大将军》制片方拍这个是为了宣扬爱国主义,借古喻今,替中央向人民展示大统一的决心,暗示那些台独分子再找抽的话,有可能会在不得以情况下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可是拿
姚启圣当男主角说事都行,不知道怎么想的竟能把那个争议颇多的施琅从坟墓里拉出来演这一出。就是金老爷子的《鹿鼎记》都没这电视剧离谱。 且不说那剧情忽悠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且不说那漏洞百出、生拉硬扯的细节地方,单施琅人物形象的定位,实不该定在正面的位置上。说好听点他是当时那啥啥的鹰犬,难听点说他不是“三姓家奴”也是“贰臣”! 因为施琅最初是明朝的将帅,后来叛降了。换句话说,他和吴三桂、洪承畴是一路货色。不过吴三桂晚年想当皇帝,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闹腾,洪承畴的下场就“菜”了许多,被清廷奚落为“贰臣”。啥叫“贰臣”?就是乾隆皇帝说的“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一臣侍二主,大节亏透了。即使满请入关现在公平定义为异族入侵,施琅虽不是汉奸,也绝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就事论事,结合时代背景,史书上说施琅“有识度,膂力绝人”,可惜为人偏狭:出身上,在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施琅跟着明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他老爹),在他手下当千夫长。后因剿捕山贼有功,年轻轻的就被封了将军。“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气节上,施琅却是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自顺治三年,清军打进福州时,他就跟着顶头上司降了清军。后成为历史上因充当“嘉定三屠”中刽子手而被清廷提拔为江南巡抚的李成栋麾下一员。只是李成栋后来不满清廷待遇,得闻江西提督金声桓在闹事,就也趁机剪辫改装,在广州用南明永历年号扯出“反清复明”的大旗,而施琅因不满李此行径,便率部离开,赶向潮州。还在潮州跟李成栋手下的健将郝尚久打了一仗,“(施琅)踞守阅月突围出,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等突围出时,就剩下几十个人了。在施琅走投无路时,有一个人听闻他受困于黄岗,便特去率部去接纳他。那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可以说,郑成功对施琅有救命之恩。谁知施琅因和部下不合,违背郑成功令擅杀郑氏旧将曾德,惹国姓爷发飙砍了他父兄的脑袋——那是因为这厮提前得信儿,逃出了台湾。“去安平投施天福依(郑)芝豹(郑成功的叔父),求为排解”(见江日升:《台湾外纪》)。然后就死心塌地跟清朝一心干了。 可见施琅辅佐
康熙打台湾,多少就是为了报家仇。关于他日后攻入台湾,没有为难郑氏一门,也是另有原因的.就是那个有名的郑克爽,在《鹿鼎记》中被妓院出身的韦小宝整得半死不活。实际上他登位时才十一岁,朝政多由岳父“忠诚伯”冯锡范把持。在康熙二十年,郑克爽就致书清廷,quot;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但康熙没有同意。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在澎湖大败刘国轩,郑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十三岁的郑克爽决意投降,他向施琅提出了“三不伤”的请求:“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在得到施琅的允诺后,郑克爽便上了降表,向清廷自愿称臣,表示以往对抗是“稚鲁无知”。被康熙封为“有名无实”的正黄旗海澄公,一生软禁在北京,晚年过的很凄惨。所以,“放过郑氏一说”并非如剧中把施琅形容得跟焦裕禄似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