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帕斯卡和冉森派——对《在莫德家一夜》几个话题的简单梳理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9:02:02人气:0
幕德家的一夜

视频幕德家的一夜状态年代:1969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兰西丝·法比安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更新时间:2014-09-29 20:53:23

电影为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之一。故事讲述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Jean-LouisTrintignant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他偶遇老朋友维塔尔(安东尼·维特兹AntoineVitez饰),被邀请到一个性情豪放的离婚女人慕德(弗兰西丝·法比安FrançoiseFabian饰)家中共进晚餐。饭桌上,持有不同道德思想的三人大谈宗教、无神论、爱情、道德、以及哲学家帕斯…

要特别说明,此番梳理只是想尝试着探讨一下影片讨论所涉及的背景,探讨一下几位角色在谈论帕斯卡和冉森派时,表达了怎样的神学/哲学观点。而非要阐释影片本身要表达的意涵。学术水平不高,若有错误请多多指教。----------------------------------------1)帕斯卡的上帝之赌用来说服人的关键步骤中有这两步:1)只有概率(possiblity)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命定(destination)。这也是理智所唯一能把握的命定。2)理智对于概率的把握不能导向信仰,必须进行实际行动(选择),哪怕选择时心中的理智把握的只是概率,而非真正的确定无疑。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选择是抛弃理性的。然而只有进行这种选择,实践一种宗教生活后,才有产生真正的信仰。Louis在影片刚开始时候在书店翻阅的那段Pascal讲的正是第二点:“-选择信仰,让自己像畜生或婴儿那样去相信,去领圣水,去会餐。”“-可这正是我所害怕的。”“-为什么害怕,你有什么可以丧失的?你只会丧失激情/情感,而这正是你最大的阻碍。”Louis对Pascal的所有拒斥是从这段话开始的。quot;他没有说出什么东西quot;“并且与我对天主教的看法不符。”对Louis来说,领圣水,去会餐,在肉体上保持贞洁等等,这些行为对于真正的信仰来说并不是关键。虔诚的天主教徒依然可以享受一切令人愉悦的世间事物。对葡萄酒的热爱,与某些女人的交欢,等等。在这个意义上,他反对Pascal。因为Pascal劝导的基本是一种禁欲主义式的修行式生活。他劝导人们放弃自己的激情,嗜好和骄傲(甚至连“对数学的热爱”也包括在内),回到最接近上帝的“畜生般”的纯真状态中。然而,Louis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认同这种禁欲主义倾向。觉得天主教徒确实要保持一种高的道德标准。(当问及他是否愿意和女人有一夜情,他回答说以前有,现在皈依后就不会了。)但是关键在于,他始终不愿践行禁欲主义,不承认它和真正的信仰有关。他既支持一种帕斯卡尔式的苦行态度。又支持一种反帕斯卡尔式的享乐态度。(Vidal感受到这种摇摆不定,他一会儿玩笑般地说Louis的“皈依”很虚伪,一会儿又认真的说“其实你比我更像一个Pascal主义者”。Maud更直接地表示“我觉得你一直在逃避问题”,“你既以基督徒为耻,又以唐璜为耻”。)对Pascal的这种复杂态度在Louis对于自己过去的感情生活的描述中体现了出来:“对我来说,每个女人都提升我的道德感”“我对具体的行为的好坏并不介意,我对我整个生命的好坏介意。”“我成不了圣人,我没有那个资质。”对于与女人的风流韵事他始终含糊不清:他究竟认为“彻底的禁欲主义这种做法是错的,追求世间的快乐本身就是好的”,还是“禁欲主义是对的,但是我永远不可能做到的,我总免不了产生激情欲望”?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一样的:他就是不愿踏出那一步,不愿像Pascal说的那样“赌上一切”。对此他自己的辩解是,他和Pascal对天主教信仰的理解不一样:他对信仰的理解总结一下就是:“做了什么不重要,内心是否虔诚才重要”。是不是享受世间的快乐和是不是虔诚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享受俗世生活的快乐和诱惑的人仍然可以是一个好的天主教徒。自我的道德约束确实是教徒应该履行的。但这种约束的重点是在内心信仰,而非外在实践。因此,和女人发生风流韵事可能是不道德,但是主要这能帮助自己提升自己内心的信仰,就依然是好的。2)这引发了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如何理解“命定”?这关涉到Pascal信仰之赌的第一点,即概率与命定的问题。在Maud家里,Louis和Vidal基于Pascal的文本进行过一次争论。表面上来看,这个争论是纯数学的。Louis分析说,Pascal的信仰之赌的数学前提在于无限大(∞):∞*a=∞(a≠0)为信仰提供了支持:既然上帝存在意味无限大的收益,那么无论上帝存在的概率有多小,都应该放弃一切来获得真正的信仰。然而,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是,∞*0=0若无神论者内心坚信拯救机率为零,他依然不会去信仰。但接着Vidal马上问道,“你又不是无神论者,你为何不放弃一切呢?”Louis当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辩解说,天主教信仰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尘世乐趣”。然而从后来他和Maud的单独谈话中可以发现,他的理由在于:我不用主动去做什么,上帝已经将一切安排好了。自然而然一切都会发生,我的道德会一点点提升,信仰会一点点加强。如果说葡萄酒和女人是世俗之物,包含着不确定性,只能用概率来计算,那么是否得到拯救,则是上帝之预定,完全在人的掌控之外。世人根本无需去为命定的事做选择,一切都是上帝借由世人之手让它发生。Pascal通过信仰之赌,将概率和命定联系在一起。所谓的命定不过就是关于无限大的概率计算。然而对于Louis来说,概率仅仅是生活世界的数学可能性。而另一方面上帝以人所不知道的方式预定了一切。于是,概率是概率,命定是命定,人可以计算未来事件有多少概率发生,但是最后是否发生全靠上帝之安排。于是在Louis看来Pascal劝导的信仰之赌就没有意义。人不需要自己去赌什么,因为上帝预定了了一切。不去选择,不去“下注”,对信仰没有影响。正是基于这一点,Vidal和Maud才会觉得Louis像是冉森派:冉森教派持强烈的预定论,坚持人无向善的自由意志,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皈依上帝。必须由上帝施予恩典,才能脱离罪恶。而向哪些人施予恩典(grace),完全都由上帝预定好。然而Louis本人却极力反对这个头衔。他觉得冉森派的观点和Pascal的禁欲主义一样难以接受。这首先是因为Pascal本人就被看作冉森派的代表,但更重要的在于,冉森派的预定论会导致一个推论:即我们没有办法用任何世间的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被上帝选中。但Louis却模糊地觉得一个像他自己那样“拥有越来越强的内心信仰和道德感”本身就是被上帝选中的标志。Louis关于预定论的复杂态度和他对于禁欲主义的复杂态度如出一辙:他既不喜欢拯救完全由上帝预定的观点,又不喜欢拯救完全靠人自己努力的观点。有趣的是,在后来的谈话中,Louis反说Françoise是冉森派。因为Françoise恰恰反对Louis,坚持恩典与人的内心信仰的状态无关。在Françoise看来,我内心是否平静,是否没有欲念,是否信仰坚定,和我是不是得救没有关系。但是Françoise也反驳说她不是冉森主义者。因为她不相信命定,而是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和选择权。(于是Louis和Françoise非常有趣的,各自保留了冉森派的一部分观点,并拒斥了另一部分。两个人的观点正好相反,却又都仅接受一部分的预定论。)当Louis和Françoise争论恩典的时候。Louis将话说得更清楚了。他坚持自己是“好运”的,哪怕他运气不佳的时候。因为发生的一切就总体来说,没有需要他特别“选择”的,他只是接受发生的一切,使之有助于自己的内心提升,信仰的加强。Louis将他的这种生活状态近似地看作“恩典”。于是Louis这种信仰的逐步加强,以及“最终一切会是好的”,当然完全与Pascal所要求的当下立判的上帝之赌相悖。而另一方面,对于Françoise来说,恩典并不建立在世人的善行或者是善意之上。因此Louis的观点解决不了她的困境。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决断是重要的。人的自由意志能够影响事件。Françoise和Louis不同的宗教观念,决定了在于后来两人相遇以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唯有在相遇这件事情上,Louis是一个主动的行动者。)Françoise如自己所期许的,是那个主动选择,并促成事件的人。而Louis也如他自己所期许的,用内心的善好动机改变了突发事件的属性。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