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现代传奇欧宗的新片看似讲述青少年卖淫的敏感故事,其实青春才是主角,十七岁和兰波,这部电影简直可以算是一次文本分析或者exposé。就像片中的
伊莎贝尔出门卖淫时跟父母说自己去准备exposé(课堂报告)一样,欧宗的这部片子也给面对十七岁青春的众生相做了一次“曝光”(exposé)。片中伊莎贝尔的课堂戏只有一场,就是全班同学围绕着兰波的名诗《传奇》各抒己见,这些刚刚开学的十七岁少男少女刚过完暑假,也许刚刚在某个度假地经历了一场只有两个月生命的恋爱,他们是十七岁面对兰波的“十七岁”:传奇一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一个美妙的晚上,去他的柠檬水和啤酒,去他的吵闹咖啡厅灯火熠熠!——我们去散步道绿色的菩提树下悠游。菩提树闻起来芬芳在六月的美好夜晚!空气有时如此温柔,弄得我们闭上眼皮;带着种种声息的风,——城市并不遥远,——有葡萄藤的香气和啤酒的香气……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小一团暗沉天空,环绕着一根小树枝,刺上了一颗正以轻柔的寒颤熔化的坏星星,微小而白皙……六月的夜晚!十七岁!——我们让自己微醺。汁液是香槟,冲上你的头……我们胡言乱语;我们感到唇上有一个吻在那里悸动,如同一只小小的野兽……三经过一个个传奇的鲁滨逊的疯狂心脏,——当一盏昏暗路灯的光亮里面,走过一个哼唱着迷人小调的姑娘,在她父亲吓人的假领子的阴影下面……而且,因为她觉得你极其幼稚,正踩着小皮靴一路小跑,她一下子转身,敏捷又伶俐,——短歌咏叹就在你的唇上死掉……四你恋爱了。一直被赞美到八月。你恋爱了。——你的商籁让她发笑又开心。你所有的朋友都离开了,你是死皮赖脸风度缺缺。——然后钟爱的人儿,一天晚上,屈尊给你写了信……!——这天晚上……——你回到咖啡厅光彩熠熠,你点上啤酒或者柠檬汁……——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而我们散步的地方满是绿色的菩提。诗里的on可以是“我”,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更宽泛的“人”或者“人们”。我们通常会把这首诗看作是兰波的自述,但1870年夏秋之际的兰波尚未年满16周岁,除去自传性的因素,这首诗是对“十七岁”的一种假想,所以全诗一直用一般现在时,这是对普遍状态的描述。于是我们有了三种认识:片中十七岁少年对“十七岁”的认识,尚未年满十七的兰波对“十七岁”的认识,片中早已过了十七岁的成年人对“十七岁”的认识。十七岁,法定成年的前一年,十七岁,最接近成年的未成年人。三种人有三种不同的心态:憧憬、不自知、怀念与渴望。十七岁的少年被允许甚至鼓励恋爱(连做爱也是默许的),成年人则是另一个世界,片中伊莎贝尔对好友谎称自己谈了一个35岁的男朋友,她的父母大约是五十岁,她顾客的年龄则是十七岁的两倍、三倍或者四倍。欧宗刻意选择这些数字来制造典型年龄和典型心态,看来他自己对“十七岁”也非常敏感,非常在意。客人中笔墨最多的是乔治Georges,他大约70岁左右,风度翩翩,伊莎贝拉也觉得他最为温柔,所以宁愿多会会他。这个不知姓氏的Georges,总让我想起巴塔耶,想起《眼的故事》,少年总是会被父母抓住,卖淫或者性爱狂欢,但欧宗似乎不想用什么套路,没有任何仪式性的东西,乔治说起自己和女儿的亲情缺失,伊莎贝尔也并不附和,虽然她和父亲之间的亲情缺失可能更加严重。我们也无法说伊莎贝尔的卖淫是“恋父情结”或者“父爱缺乏”的补偿,她面对年龄和庄严程度都类似父亲的心理治疗师并不严肃,甚至问起了他的“价码”,问是不是可以“当场付现钞”。后来的谈话治疗中,在一个类似忏悔或者SM仪式的镜头里,伊莎贝尔终于哭了,她还是无法面对乔治在做爱中的猝死,但这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漫不经心。当真还是不当真?是否sérieux的问题真是个“严肃”的问题。欧宗这部片子并不是那么“严肃认真”,比起上一部DANSLAMAISON(国内译为《登堂入室》),他这一部电影显得非常随意,并没有试图揭示什么或者反映什么。这个题材对法国人来说并不是那么敏感,甚至片中的警务人员都并不是那么当真,他们只是告诫伊莎贝尔,这么做来钱快,不过风险也不小啊。伊莎贝尔不必为乔治的死亡负责,不受任何惩罚,甚至她卖淫挣来的钱也都还是她的,只不过她还没成年,这笔钱交给她妈妈保管。欧宗似乎是想用这种随意来表现十七岁的随意,似乎是在表示,不用那么严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至于片中母亲和许多观众会问的问题:为什么伊莎贝尔要去卖淫?她家是典型的法国底层中产家庭,有车有房,有和好友一家共享的度假别墅,甚至在婚姻和性爱问题上也那么布尔乔亚,母亲大概是和好友一家的男主人有染,虽然那家的女主人并不知情,而伊莎贝尔的继父?他可能并不在乎。伊莎贝尔不缺零花钱,父亲除了赡养费,每年也会给她两次零花钱,不多不少正是500欧,差不多是伊莎贝尔卖淫一次的收入,但心理治疗师试图就此打开缺口的时候,她明确暗示,跟这个没关系。但实情如何?我们并不知道。也许是巴黎的布尔乔亚生活太无趣了,也许就是青春期欲望和金钱本身的诱惑,但我们并不知道,伊莎贝尔自己大概也说不清。但欧宗把片子分成四季然后还要专门打上字幕的做法提醒了我们,他也许是在揶揄侯麦,这部电影可以看作一部微缩的、欧宗版的“四季的故事”,海边的少年恋情,中年男女的感情问题,等等。但一切都是以更加轻盈无序的方式展开的,不像侯麦,这部电影里欧宗并不试图给出什么安排和解释,影片像生活本身一样,有问题,但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不到社会根源,也找不到心理根源。说到对侯麦的反讽,不能不提《克莱尔之膝》,那里中年的男主人公一直想要爱抚克莱尔的膝盖,这强烈的欲望折磨着他,他对克莱尔小妹妹的强烈爱火并没有太大感觉,偏偏对他不冷不热的克莱尔,燃起了他最强烈的欲火,但克莱尔有一个同龄的爱人,一个同样大概是十七岁的男孩子。欧宗这里,伊莎贝尔既不爱老男人,也不爱同龄小伙儿,想碰她吗?可以,请掏300欧。最后她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乔治“马上风”死去的那个旅馆房间,乔治的妻子付钱请她一起进去坐坐,她告诉伊莎贝尔,她和乔治相遇,也是十七岁。十七岁,十七岁,等到四个十七岁过完,我们大概也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两端我们触不到它,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搞不懂它。最后我们醒来,不知道是否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幻和想象,八月结束了,菩提树的花早已在六月绽放然后凋谢,也许我们只能走进咖啡馆或者电影院,或者面对一张正绽放在十七岁的脸,然后迎面而来,曾经闻到的菩提树的花香和全部十七岁的记忆。当然,这个电影如果你还没看,倒也不必看了,咱们还是再读一遍兰波这首通篇是ABAB交韵的诗吧:传奇一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一个美妙的晚上,去他的柠檬水和啤酒,去他的吵闹咖啡厅灯火熠熠!——我们去散步道绿色的菩提树下悠游。菩提树闻起来芬芳在六月的美好夜晚!空气有时如此温柔,弄得我们闭上眼皮;带着种种声息的风,——城市并不遥远,——有葡萄藤的香气和啤酒的香气……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小一团暗沉天空,环绕着一根小树枝,刺上了一颗正以轻柔的寒颤熔化的坏星星,微小而白皙……六月的夜晚!十七岁!——我们让自己微醺。汁液是香槟,冲上你的头……我们胡言乱语;我们感到唇上有一个吻在那里悸动,如同一只小小的野兽……三经过一个个传奇的鲁滨逊的疯狂心脏,——当一盏昏暗路灯的光亮里面,走过一个哼唱着迷人小调的姑娘,在她父亲吓人的假领子的阴影下面……而且,因为她觉得你极其幼稚,正踩着小皮靴一路小跑,她一下子转身,敏捷又伶俐,——短歌咏叹就在你的唇上死掉……四你恋爱了。一直被赞美到八月。你恋爱了。——你的商籁让她发笑又开心。你所有的朋友都离开了,你是死皮赖脸风度缺缺。——然后钟爱的人儿,一天晚上,屈尊给你写了信……!——这天晚上……——你回到咖啡厅光彩熠熠,你点上啤酒或者柠檬汁……——我们并不当真,当我们年方十七而我们散步的地方满是绿色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