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被消解的“复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0:41:07人气:0
视频:眉间尺状态:正片年代:1991
主演:更新时间:2022-10-11 10:29:41
该美术片为木偶动画片,改编自“眉间尺为双亲报仇”的历史传说,该传说在史书上有多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鲁迅也曾以此为蓝本创作小说《铸剑》(初名为《眉间尺》)。 铸剑高手干将和莫邪的徒弟黑子斗牛时杀死了楚王的神牛,楚王大怒,命令将他处死,奸臣谗言,楚王决定拿黑子性命要挟干将和莫邪为他铸造隐形宝剑。干将和莫邪花去三年功夫,为楚王打造出一雌一雄两把隐形宝剑,但预感有…
鲁迅《铸剑》之于中国传统侠义小说,相当《Watchmen》之于美国超级英雄漫画。这篇文章总结的很好。https://wenku.baidu.com/view/ccce1f1e866fb84ae45c8dc0.html《铸剑》,是现代语文的名篇,更是传统侠义精神的现代阐释。清末民初,出版武侠小说无数,巨制宏篇,所在多有。但其意义何在,价值几何,却是言人人殊,甚或遭致质疑。而《铸剑》一篇,则横空出世,并且随着时世推移,越发显出其意义,竟有睥睨千古之态。这个短篇,也应是鲁迅的得意之作,题材特别、人物神奇、气韵凝练、语言瑰丽、充满魅力。此篇原题《眉间尺》。眉间尺,乃传说中为父复仇的人物。传魏曹丕《列异传》、晋干宝《搜神记》均有记载,叙述则详略有别。略谓“(楚)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我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云云。少年眉间尺和“客”的形象及报仇之主题,已显雏形,而其意未申,其人物性格尚欠丰满。此篇收入鲁迅《故事新编》时,改为现题,是为突出复仇精神的象征“剑”这一中心意象。小说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言必有据,又“随意点染”,渗入了作者的深沉思考和强烈饱满的精神力量。从表层来看,作品无疑是通过“黑色人”宴之敖者助眉间尺复仇的故事,歌颂“以直报怨”的复仇精神,弘扬在火与剑中成熟和彰显的人格力量。而究其深层,则还包孕着鲁迅对英雄命运和人生悖论的个人色彩浓郁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青年眉间尺,从母亲那里听闻父亲的深仇,在母亲鼓励下毅然踏上复仇的险途。得知父仇难报后,又以非凡的勇毅断然自屠,将复仇大业托付于“黑色人”宴之敖者。宴之敖者在狼群咻咻的喘息和闪烁着绿光的凝视中,背挎青剑直“向王城走去”。在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首大战中,宴之敖者借助眉间尺的协助,最终铲除了独夫民贼。这些,都与传统侠义精神有共通之处。但是,从作品的结局,我们又看到,最终,复仇者与被复仇者同归于尽,尸骨难解难分,大复仇演变为大出丧、狂欢节,宴之敖者与眉间尺身首异处,且连仅余的头颅也被与仇敌的头颅并置共陈,公开展览,“享受”虚妄的欢呼和膜拜;复仇本身,复仇者与被复仇者,复仇的后果,同时被遗忘、遗弃;愚昧的、以复数存在的看客,才是唯一的永远的“胜利者”。至此,复仇(及侠义)的崇高、神圣与诗意,被消解为“无”;复仇的最终失败,复仇的无效和无意义的真相,被出人意料地揭示出来。这后一个意义,才是本篇不同于传统“侠”之意旨的深刻所在。小说回响着两种调子,容易听出来的,是悲壮与崇高;需要深入体味才能捕捉到的,是荒谬与嘲讽。歌颂复仇,是鲁迅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而对复仇后果的揭示,对复仇之更加深入的思考,则是本篇的独特主旨,其中浸润着、寄托了鲁迅长久以来郁积心灵深处的哲学感悟和情感悸动,也表现了鲁迅复仇哲学的多样与丰富。《铸剑》的语言与作者早期小说的语言相比,也有变化:细致平实,严肃庄重,又时或诙谐幽默,绚丽奇诡,充满激情,悲喜庄谐杂出而水乳交融,给予读者复杂的审美感受。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