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黑暗的故事电影日报戛纳影评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23:09:25人气:0
爱与黑暗的故事

视频爱与黑暗的故事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15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马哈姆·胡里希拉·哈斯吉拉德·卡哈纳更新时间:2022-11-25 21:06:06

影片根据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阿摩斯·奥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末期的耶路撒冷,将以主人公童年的视角讲述他母亲身患精神疾病的困扰和父亲的无助,同时也展现了对当时耶路撒冷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以色列建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

这部基调忧郁而细腻的电影主角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母亲,她的不食人间烟火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儿子。而《爱与黑暗的故事》本身就像这位女主角一样,可爱,神秘,却又有些疏离,仿佛昙花一样脆弱易逝。本片改编自阿莫斯·奥兹的回忆录,讲述他在以色列的童年生活与母亲每况愈下的悲伤境遇,这对于首执导筒的波特曼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她的努力其实算不上很成功。实际上,全片都弥漫着这种过度沉迷于自我的忧郁气息,以至于本来基调就很沉痛的电影有些太过悲惨了。作为本次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影片,《爱与黑暗的故事》有两大卖点:一是波特曼的艺术野心,她不仅自编自导还亲自担任主演;另一则是奥兹原著本身就出名。由于对白都是希伯来语,本片在美国发行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毕竟北美罕见外语片票房大卖。关键要看波特曼这部低调的激情之作能否保住自己的一份市场,并在视频点播和家庭影院平台方面有所作为了。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切都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奥兹对童年的追忆;而《爱与黑暗的故事》真正的故事从1945年开始,那时他还是个年仅10岁的懵懂少年(AmirTessler饰演),家庭美满,住在耶路撒冷,并有母亲法尼亚(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和手不释卷的父亲阿里耶(GiladKahana饰演)的陪伴。在最初,电影像是一部以色列建国时期的个人史,因为主角的父母都全情投入地为以色列独立而奋斗,特别是母亲法尼亚,从小就迫于波兰反犹太的压力而举家背井离乡。但随后,焦点慢慢地转移到法尼亚身上,她变得越来越离群与忧郁,而这也成为电影的重点。借助摄影师SlawomirIdziak,电影采用怀旧和私密的视角,这符合波特曼一贯的风格。不过这个人品味也是把双刃剑,她精心打磨每个角色的表演,并且让故事有如男高音一般微妙细腻。但过度的压抑与收敛,仿佛给电影套上了一个精美的琥珀囚笼;波特曼的改编是如此谨慎,以至于故事从头到尾都那么死板和压抑。可以说,影片展示的是一种流动的美,它影响着这个普通以色列家庭中的每个人,尽管他们只是碰巧撞上历史的洪流,有幸见证了以色列最为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历史。即便如此,波特曼对于以色列建国的部分总有些敷衍了事,她以一个家庭的视角,忠实地描述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但却缺少置身于大时代的紧急与迫切。有趣的是,影片的下半部分却转换视角,将重点放在法尼亚的逐渐衰老和颓丧上。她第一次出场时是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女性,给儿子讲许多传说故事和格言,由此打开了他进入文学与诗歌的大门(在现实中,作者也也确实是受母亲的影响才成为了作家)。但她对以色列独立的激动与兴奋是短暂的,随后就深深陷入无法言明的抑郁中。一直以来她梦寐以求的宗教自由,最终只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更深的空洞。这或许是波特曼最为温情与悲伤的表演之一,但同时却也惊人地肤浅。必须肯定,法尼亚就像一个谜,让人难以捉摸,即便是深爱她的丈夫也理解不了她;然而,大段大段地描述她如何变得孤僻与疏远,并不能真正表现出这背后令人心碎的悲伤。于是我们再一次看到,这部作品虽然细腻,却还存在的缺陷:波特曼太爱这本书和书中的每个人物了,所以她反而不能挖掘得足够深,真正赋予人物灵魂。翻译:CharlesFRen校对:lab,阿暖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