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不講邏輯本質上還是風格的差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5:44:44人气:0
儿子的大玩偶

视频儿子的大玩偶状态:BD国语超清年代:1983

主演陈博正杨丽音崔福生卓胜利更新时间:2022-09-28 19:20:02

影片由三段故事构成。在第一段故事《儿子的大玩偶》里,主人公每天为了养家糊口,而必须得戴上小丑的面具到外面奔波,因为长时间里无法悉心陪伴家人,而使得他自己的孩子都认不清他是谁,只知道化上了小丑装后逗自己玩耍的那个人。故事讲述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两种矛盾,一是生活压力让自身无法正常融入家庭生活,无法正常扮演自己亲人的角色;而另一个矛盾则是社会身份与现实身份的迷失,…

今天想到,如果說拿文體來比喻的話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比較像散文,情緒和節奏比較悠揚,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但是這種觀念可以說不是關注的焦點,對殖民母國和現代化所帶來的影響,侯的態度不太悲觀,雖然也不太樂觀。整個短片的基調在“無奈”上,不是批判什麽反思什麽。曾壯祥的類似于標準化作文,例如托福作文。我仍然覺得作為短片來說小琪這篇是最符合要求的,因為短片有適合短片的節奏,這種節奏放在侯的風格上就不那麼對味,有種重慶火鍋涮珍珠的感覺。但是小琪這篇是個比較標準的短片,就像短跑有一種瞬間的爆發力。萬仁的蘋果類似于雜文,因為它的觀念性和象徵意味更明顯和直接,要批判的關於“后殖民背景”中美臺關係的複雜性也比較鮮明,美國人又傲慢又人道,台灣人又可憐又卑微,大概這麼個意思。如果說指向的內容的話,侯的對象是最廣泛最模糊的,態度也最曖昧;曾的對象是日本——殖民母國——捎帶現代化;萬的對象最具體美國——不是殖民主權但是掌權和本地人本身的劣根性。這種具體程度的差異也源於導演個人的風格和好惡。我稍微瞭解點的侯是個詩人型導演,那曾是慣於拍暴力性內容的,萬不甚瞭解,據我猜測可能更具有觀念性和批判性。如果說侯風格在兒子的大玩偶中的形成是顯見的,尤其是情緒蒙太奇的運用,鏡頭的變化也初見端倪。但是仍不可稱為新電影的成熟作品,一是鏡頭語言還未如風櫃來的人如此鮮明,二是短片的形式本身就具有實驗性和與侯風格的不吻合性。但其實我喜歡這篇勝過光陰的故事也勝過風櫃來的人。這種短片集的形式也蠻有意思的。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