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学只是一场没有止境的冒险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03:10:43人气:0
视频:业内人士[纪录片]状态:5集全年代:2018
主演:内详更新时间:2020-08-06 19:33:41
医生,是一种怎样的职业?他们见证着生死,他们掌握着治病救人的良方。本系列纪录片带你走进北京4家知名医院,跟随拍摄顶尖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医生,展现他们的工作状态、高超的医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他们中有抢救生命的急诊医生,有挑战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外科医生,通过他们的故事,体现医者的职业魅力。 生死时速的抢救,风险极高的手术,命悬一线的病人,在遇到疾病带来的挑战时,这…
《业内人士》,这部2018年11月由央视出品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共5集,每集只有短短的25分钟,分别取材自分属北京市4家一流医院的5个王牌科室,讲述一些医生治病救人的过程。和同类型的国产顶级佳作《人间世》《急诊室的故事》,甚至《生门》相比,《业内人士》单就影片本身的成色而言并不出彩。它信息量小,视角单一,缺乏深度思辨,镜头语言浅白,还有部分旁白犹如制式化的工作总结,透着一丝医院官方宣传片的味道。但是,在构筑叙事上花的心思越小,意味着影片越大程度上保留了事件原本的信息。加之体量有限,这部作品片如其名,专注于“业内人士”,用尽可能大的篇幅比例讲解患者得了什么病,医生怎样治疗这些病,以及后者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有资格治疗这些病。的确,本片无甚丰厚的社会学价值;然而,它短小精悍,朴素直白,是一部可看性相当强的科普向作品。在一个普遍认为进了医院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的社会,在这个仍然争相有人因无知愚昧而取信于野蛮暴力的当下,这部影片在教予人们对于医学最起码的正确认知。关于职业技能影片第一集开头,来自神经外科,执业了20余年,上过6000台手术的张医生正在和团队进行一场术前模拟演练。在这个与人类大脑中毫米级神经纤维直接打交道的医学领域,平均2%的手术死亡率使无论多高年资的医生都不敢对哪怕任何一场“小”手术掉以轻心。而他们需要面对的疾病听起来往往并不简单。摄制组拍摄期间,张医生收治了一名7岁的小女孩。她有严重的复视症状,经过医学影像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脊索瘤。这是一种发于颅底中央的肿瘤,会压迫脑干和丘脑下部等脑组织,使神经受损。如果继续放任女孩脑中的肿瘤不断生长,它将破坏颅底越来越多的神经管,很快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对这个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世界的小姑娘来说,好消息是,肿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但坏消息是她脑中的肿瘤位于深达脑干前方,头颅与脊柱交接部位的寰枕区,在这里动刀,任何轻微的碰触都有可能损伤神经,进而导致瘫痪。担着风险与压力,张医生带队几经研讨,决定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因人类的颅底恰好与鼻腔顶部位于一个水平线上,手术器械将经鼻入颅,在不需开颅,避开一部分重要神经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将肿瘤剥离、取出。最终,克服了未成年患者鼻腔狭窄等等困难以及术中意外状况,手术取得了成功,小女孩的视力在术后慢慢好转起来。要救治这样的患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诊疗经验,果断的决策与应变能力当然一样都不能少,但有一些技能,是每一位神外医生自学生时期起就必须开始培养的。类似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剥鸡蛋的一幕上演了。一次实操训练中,几位研究生的面前分别摆放着一个形似颅骨的模具,一枚生鸡蛋被安放其中模拟肿瘤,他们每个人须使用手术器械剥离掉3至5枚鸡蛋的硬质壳。之后,还要划开壳膜,再在保证蛋液不溢出的前提下用细如发丝的手术线把这层又薄又软的膜重新缝好,以此练习血管缝合技术。同样猛如虎的操作也是心外科的日常。在治疗主动脉夹层,置换人工血管的手术中,主刀团队的缝合对象是主动脉血管。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个针眼出血,都有可能造成大失血。而一台置换手术动辄需要上百处比米粒还要小的缝合点,之间必须保证紧密衔接。因此,一位医生和两位助手要以无比的默契,稳准快地完成缝合。诸如此类,在成为一名合格外科医生的路上,仅仅是基本功。关于诊疗措施每天收治上千位患者,全年无休——在一家医院的急诊科,200名医护人员维持起这个全院突发状况最多的科室。在这里,谁都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急诊科的任务不是治愈患者,而是和死神面对面,先把人“抢”回来再说。他们负责恢复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确保他们以尽可能好的状态转到二线科室继续接受治疗。身为急诊科工作者,除了行动要快,查明病因对症施救是制胜的关键。不过,受限于患者状态等等因素,这里的医生很难得到完整的病历信息,他们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依靠眼前最有限的信息来做出准确判断。有些疾病相对显而易见。一位71岁的老人在吃饭时发生心脏骤停,症状符合常见的急性心梗。但心肺复苏后,仍然发生了血压下降,氧饱和度下降,瞳孔没有对光反射。这时需要做的,是尽快稳定他的生命体征,为转运到二线手术室创造条件。于是,医生为他做了深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较粗静脉,注入升压药物。及时的正确处置为患者争取到了生机。最终,在心外科手术中植入了三个支架后,老人生还。有些诊断则需要依赖医生的学识与经验。一个没有外伤的17岁男孩被送医时昏迷不醒,情况危重。据跟随前来的患者同事说,男孩在工作时不慎从3米高的梯子摔下,屁股先着地,似乎伤情不会很严重。经过检查,患者的心率不快,确实不像躯干内脏器出血,接诊医生就此较大程度排除了失血性休克,根据经验,他认为很有可能是外伤致颅内硬膜外出血导致昏迷。如果是这样,患者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脑疝(脑组织移位超过一定界限),发生严重后果。来不及等CT结果了,医生紧急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压。如同所愿,随后的影像学检查印证了医生的判断,患者被平安送进了神外手术室。还有些状况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医生正要给一位不明原因的心率过快患者接检查仪器时,患者忽然提出想要方便。考虑到查体的紧迫程度不差这点时间,这位耐心的医生等待了她几分钟。谁都没想到,就在患者解决完问题以后,心率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虽然一时想不透个中缘由,但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地松了一口气。没错,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但并非每位医生的职责都是治愈病人;治疗手段能够缓解疾病,但并非所有治疗都直接指向病根。“见招拆招”,是医学界的一种常规战术。关于医患关系在非医学专业人士看来,恶性肿瘤是什么?癌症?绝症?一位肿瘤医院的胸外科专家却这样告诉他的患者:恶性肿瘤也是人的肉,只不过是乱长的肉。据这位医生的临床执业经验,恶性肿瘤本身未必可怕到无可救治,但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因恐惧导致病情恶化而离世。因此,他常把心理疏导当做诊治的第一步。如果说患者与医生是对抗疾病中的战友,相互给予对方信心,自然是一剂强效buff。在另一位妇产科医生看来,手术之前亲自与病人交待手术事项很有必要,因为“让她看到你,看到手术大夫她会安心。你的手哪怕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那(带来的效果)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不应该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我是你的大夫,你是我的病人,这是一个非常互相尊重的(关系)”。关于这点,道理就摆在这儿,实在不知道还需要怎么论证。还是在第一集的开始,出现了一位30岁的脑肿瘤手术后遗症患者。由于曾经在外院接受的那场手术没能圆满成功,患者的半边身体就此失去知觉,时常抽搐,他无法生活自理,一直依赖着家人的照顾。这一次,他和家人满怀期待地求助于张医生,然而,得到的最后答案却是创伤无法修复。家人听到消息后流出眼泪的那一刻,无言而安静。这是全片唯一没有被成功施救的病例。张医生对摄制组这样说道:“现在死亡一个病人是惊天动地,不接受,为什么?技术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完全不同,说现代技术就该把我的病治好。但是医学有好多疾病就是治不好”。然而也是这位张医生,在不顾同事反对,扛着巨大压力收治了一位脊索瘤占据了大脑四分之一、命在旦夕的成年患者时,又说:“一点儿险不冒,她哪一次机会都争取不来。所以咱们冒点险,给她争取点生的希望……她不做(这个手术)就没有路。没路,没路得有人冒险,没有冒险就没有医学进步。没有冒险,更多的病人就会在死亡线上过去了。但是得有人承担,这个担当太重要了”。人们常说,当你知道的越多,你反而越无知;同理,医学面向的是永无止境的未知。自古至今,医学的进步已经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可它终究无法,也不能满足人类对生的全部渴求。“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医学的一种精神本质。向坚持秉承职业精神的业内人士致敬。本文版权归作者影子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