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上的宴席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4:55:33人气:0
雪山之家

视频雪山之家状态:BD720P英语中字年代:2016

主演米密·布勒内斯库朱迪思·斯泰特博格丹·杜米特拉克达娜·多加鲁更新时间:2020-08-06 20:21:35

巴黎《查理周刊》袭击三天后,也是父亲去世40天,拉里,四十岁的医学博士要在周六参加一次家庭聚会,共同纪念亡者。然而,事情的展开却与预料中不同。被迫面对恐惧与过去,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开始讲述自己那部分真相。

在三个小时的片长面前,任何电影爱好者都会再三掂量一下自己的决心,但是回过头来看,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也易出精品,不仅因为导演可以在充足的时间里把故事说透,演员和角色有足够的空间把戏份做足,而且从“选择性偏差”(selectionbias)的角度讲,所有敢把电影拍成三个小时那么长的导演里面,应该大多数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很幸运,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提·普优的作品《雪山之家》就符合这样的描述,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部送展戛纳的东欧电影并没有受“戛纳”和“东欧”这两个标签影响,全无高冷气质,VueWestEnd容纳得下两三百人的放映大厅里座无虚席,观众随着剧情的进行笑声就没有停过。我中间看了有四五次表,倒不是因为想要电影早点结束,而是通过记时间来默默推敲一下全片的段落结构。三个小时大致分成四段,第一个小时属于舞台搭建,是观众认识角色,了解剧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全片定调,从男主人公拉瑞在左右摇摆的镜头里被各种琐事的牵扯中,和多起一言不合就从聊天变成争吵的对话里,我们清楚地预感到这顿“家庭聚餐”注定将不太平。而影片里十多个主要人物轮番出场(当然是以很自然的方式),他们之间关系的交代让位于角色性格的刻画,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质。在这部以对话而非“表演”作为主导的电影里,角色的特质大多数时候就等同于她/他背后的立场和观点,关于9/11和新旧罗马尼亚社会的讨论(甚至争吵)贯穿始终,正是为了刻画角色而服务的。这也是这部《雪山之家》的之所以好看,耐看,至少不会让观众睡着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回顾这部电影,表面上似乎是议论多于叙事,(因为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几乎从未停过),但在我看来,它仍是叙事为主,议论为辅,甚至进一步讲,议论其实是全力为叙事服务的。在喋喋不休当中,不管说的是政治阴谋论,还是其他社会问题,导演其实从头到尾都没有对这些讨论本身是否有价值而发表态度,更别说他自己是究竟站在哪一边了——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在我看也是否定多于肯定。剧中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表达出“你们都别再跟这瞎BB,老子要吃饭”的无奈和愤懑,而从主人公的妈妈和姨妈两姐妹对待家庭和丈夫不忠的态度不同也可以看出,导演其实还是更倾向于“不管谁对谁错,日子一样还得过”的务实态度的。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是一段精彩的过渡,为接下来第三阶段的剧情高潮作准备。久等了的神父终于姗姗来迟,导演也不遗余力地全程记录下了整个纪念仪式过程。由于第一个阶段扎实的铺垫,每个角色的形象都在这半个小时里愈发生动和可爱起来,全片的幽默氛围也渐渐达到顶点。不晓得别人如何,反正我是在这半个小时里开始喜欢上这部电影的。此后的一个小时是第三阶段,大致对应了一家人前后两次坐到餐桌上之间发生的所有事情,搅局者(托尼)的介入,争停车位的小插曲,还有拉瑞回忆父亲的长段倾诉,有张有弛,把影片的情绪推向新的一个高潮。我们也在这一个小时里面越来越看明白导演想要给我们拍什么,漫长而琐碎的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事情和“想吃顿饭却一直吃不成”这个经典的“布努埃尔命题”一样,让人烦恼,疑惑,而且久而久之便不想再去寻找确切的答案。作为医生的拉瑞不想去回答自己姨妈的症状是否危险,并用了十分程式和职业化的“官方口吻”来回复姨夫的问询,“我们有消息了再通知您”,也许是暗暗在说,生活到最后也成了我们朝九晚五的工作一样,没有多余的情感,没有绝对的价值观,没有高尚的追求,只剩下一些不得不去重复和遵循的习惯,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罢了。这是一部十足的在讲生活的电影。如果说前一个半小时导演还在拿政治,宗教,社会问题作幌子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小时里,生活这本书终于被翻开,我们开始逐字逐句去评点它上面写的究竟有没有道理。第四阶段是最后半个小时,风雨后的平静,以没有对话的空镜头为主,即便是对话,也以毫无情节推动意义的“来,给我盛一勺土豆泥”这样毫无养分的内容居多。三兄弟最后坐在餐桌前面面相觑,直至每个人看着对方开始哈哈大笑起来,影片就这样以一种非常简单而又饶有意味的方式结尾,举重若轻,大气,毫无扭捏做作之感。我们也由此看到了导演的些许真诚。总的来说,这部以布努埃尔《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的主题为蓝本,用典型罗马尼亚电影的长度,通过单空间多人物密集对话和场面调度来讲故事的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的名字《雪山之家》很其貌不扬,甚至有些误导效果,因为这一家子既不像冰雪一般冷酷,也不是山里人那样闭塞和不通晓世故。正正相反,我们看到的这一家(也可以说是几家)从老到小,每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活力和热情,在种种不顺心和起伏面前,依然敢于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积极面对,即便是“不作为”也是由于顾全大局而绝非一味消极。人物性格的饱满,他们对待生活(甚至命运)的态度的饱满,支撑起了这部饱满的影片。《纽时》在影评里介绍说《雪山之家》和很多其他NYFF的电影一样,也是在讲人性(humanity),这里讲的是自私,因为自私也是人性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写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作者的意思,生活从来都不是水到渠成的,十之八九也都容不得你既来之则安之那样潇洒,该争取时争取,该坚持时坚持,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也许就是这种自私背后真正积极的一面吧。本文版权归作者北回归线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