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美学噪音之外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4:19:03人气:0
爱恋Loving

视频爱恋Loving状态:HD年代:2016

主演乔尔·埃哲顿鲁丝·内伽迈克尔·珊农马尔顿·索克斯更新时间:2017-11-10 21:16:35

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美国,年轻的女子米尔德(鲁丝·内伽RuthNegga饰)爱上了名为理查德(乔尔·埃哲顿JoelEdgerton饰)的男人,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段恋情却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米尔德是一名黑人女子,而理查德是一名白人男子。 这段黑白恋令他们所居住的弗吉尼亚州震怒了,州长竟然就此事将两人告上了法庭,审判结果非常的荒谬,夫妻两人双双被判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近年来电影看得不多,在这个热闹的领域远非专家。机缘巧合看到一部正合心意的电影,忍不住作为门外汉谈谈自己的看法。从一个非艺术专业人士的直感来看,古典艺术伤在“工”,这种“工”让自由变得困难,这种难度,又很难说是不是真的有必要。现代艺术又伤在“概念”,让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自由貌似已经不是问题,但得到了思维的自由,却丧失了感受上的深度、丰富度和层次感。于是走进美术馆就有了这样的感觉:现代艺术展似有很多可以“说”,最终却没什么好说;古典艺术展没多少可以“说”,却还能让人驻足停留。而出了美术馆走进电影院,似乎有没有可说,要不要停留的问题都已一笔勾销。作为艺术的电影,大部分就像是“工”和“概念”的结合。我猜许多电影的制作思路,也就是找到“概念”(一个好故事),然后用大量金钱堆积的“工”去实现它。《Loving》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一种成熟的美学追求。导演似乎特别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集中能量于他关注的事情上,其它部分则显得放松、自然、不刻意,乃至朴拙。有些电影,每一幅画面都是抠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希望语出惊人,每一个情节都要出乎观众的意料,仿佛触发这部作品的,不是一个心愿,而是一堆欲望和恐惧:想要好票房,想要好口碑,担心观众睡着或离席,生怕观众看不出自己的所谓艺术功底。《Loving》的形式和内容十分贴合,观众看到的只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毫不讲究的家居穿着,满地乱跑的小孩,略有皱纹的粗糙皮肤,简单的日常视角,节制的台词——一切看似都没有什么“戏剧效果”,而当导演脑子里不再被“戏剧效果”这种东西绑架时,观众也不再被电影的“感官效果”所绑架,观看过程放松而流动,更容易进入人物的内心感受。换句话说,当构图、色彩、光影、情节、戏剧性——这些让人愉快的美学噪音都安静下来时,观众反而可以从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时间的停顿、一片普通的风景中,清晰地听到人物之间无声的交流。这放松和不用力,是种沉稳的底气:创作者知道重要的东西不在那里。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补充一个心理学视角,也许会让局面清晰:是什么在影响爱人之间相处的质量?是三观不合还是挤牙膏的方式不一样?是出身阶层不同,还是星座属相不匹配?是父母插手还是小孩不听话?这些角度可以展开无穷无尽的讨论和争论,但如果把它们“静音”,可能会看到,有些人的互动中有种无声的爱意在流动,有些人没有。这种流动能否发生,本质上和前面这些因素都没有关系。《Loving》的导演捕捉到一部分这种流动,正是因为降低了其它“美学噪音”。这奇妙地契合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吃饭用骨瓷还是不锈钢碗,出门穿正装还是便装,手机用苹果还是安卓——除去标定身份和阶层的需求,这里面或许的确有某种美学差异。这些选择偶尔浮现在生活中时,可能是个审美问题,但当人的注意力大量卷入时,它们便成了美学噪音,让人感受不到爱的流动——而这是最致命的审美损失。年轻人想要的太多,又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内心世界涌动着很多欲望、焦虑和恐惧。有些不成熟的作品,就是受此驱动堆积出来的美学噪音。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不在乎什么,也知道“面面俱到”并没有意义,他们的内心,是专注和放松的交替与重叠。创作上,他们明白,多一条足都会让观者看不到蛇——这条足越是“美”,越会把作品推向一种“丑”。生活亦然。本文版权归作者映心堂于玲娜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