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人看懂了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3:26:30人气:0
视频:托尼·厄德曼状态:正片年代:2016
主演:彼得·西蒙尼舍克桑德拉·惠勒米夏埃尔·维滕博恩托马斯·洛伊布尔更新时间:2024-01-01 14:03:50
影片聚焦一段温馨的父女关系,同时映射了如今电子时代下逐渐变冷的人际关系,以及职场性别歧视等主题。《托尼·厄德曼》中女主角伊涅斯在一家大型德企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规律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的父亲突然造访,并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仅仅是她生活颠覆的开端。她一直与父亲关系不佳,甚至还有点以他为耻,而父亲则试图通过捏造一个…
打开豆瓣影评,清一色父爱。这部片子的绝望窒息感,沉默尴尬,远比亲情父爱来的浓厚。这部片子拍的如纪录片一样真实,情感代入让我不想再看第二遍。有多少人真的看懂了这个片子?我不敢说懂,但是我对ines的行为十分理解,因为我经历过。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精英必须经历的一种撕裂式疼痛,而且不是一时,是一辈子,为了从中产跨入上层,为了从项目经理成为合伙人。从头来看,ines被从德国总部(发达国家大城市)派遣到罗马尼亚的乡下,几乎独自一人撑起了项目。周围都是破败的小房子,街头踢球的孩子,和ines住着的公寓,经常去的商场格格不入。她来自精英层,融不进这个城市大众生活的氛围,也不被上流社会(她的客户)所接受。孤独。没有朋友的日子,本就难熬,还要面对什么都不懂,既要带着又要防着的女下属。毕竟,教会了徒弟,老板会马上用更年轻美丽的女下属取代ines,也许ines自己就是这么上来的,因为了解所以防备。另一面,面对既是炮友又是同项目组同事的男下属,ines无法拥有纯粹不掺杂利益的爱情,也要时时防备男下属在老板面前抢了功劳,或是留下可取代的印象。毕竟,职场女性每前进一步那么艰难,却经常被男同事后来居上。客户那边,大客户想要ines背黑锅,ines明白,这样做,只会毁了自己的信誉名声,让合伙人踩着她的尸体和客户建立更深刻的关系。她不愿意,也无法反抗,当上司以升合伙人作为诱饵要求ines在这个破地方再呆一年的时候,她愤怒的抗议,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工作的压力,一个又一个方案的设计,伴随的是大客户不想被琢磨透的心理,客户公司内利益势力以她为渠道的斡旋,下属部门的不积极配合和蔑视,以及被方案损害了的员工的怨恨。尽管如此,ines还是要一个人扛起来这一切,职业的不抱怨,努力工作,让工作占据了整个大脑与生活。工作被批评,方案不被认可也就算了,客户歧视她是女性,不配谈生意,只配陪她新找的老婆逛街。一个靠自己能力走到高处是职场女性,给一个靠美貌上位的金丝雀当陪衬,这是最大的侮辱了吧。但是没办法,既是把老爸晾在一边,也得去做。无关愿不愿意,只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必须折腰的一个手段。这种生活有几个年轻人经历过,孤独还要坚持,满心愤怒委屈也要坚持,被误解被讨厌也要厚着脸皮坚持,只是为了那个自己都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承诺(成为合伙人)。这是精英阶级走入上流社会的必经之痛,先是没有尊严的被践踏,然后努力被认可,被接受,直到下一个倒霉蛋来到,你成为欺负人的一员,最终被接受。对于男人,这也许有效可行,对于女人,这条路未必行得通,更多的是金丝雀式的服从,才会被接受。而ines在以女子之身去撞男权社会的天花板,她自己也知道身单影只,但是付出了这么多没有回报,她不甘心,她不服气。讲到这里,这才是影片的开端。带着对ines绝望和孤独的理解,你会理解她为什么活成了这个屎样子:外表光鲜,永远的真丝衬衫加黑色西装,指甲断裂也要穿高跟鞋,不知是不是为了让人忽视她性别而总是穿裤子,性格咄咄逼人,对女助理严苛,对男助理防备。活得很累,却也无法休息,大脑根本无法停止思考工作,因为一旦停止,会发现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思考。ines脚趾甲破裂的痛,我都是感同身受。出差在机场赶飞机,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我整个人和车反倒在路上,手指甲夹在了推车缝里。当时整个拇指都充血,而为了赶飞机我洗手间都没去直接登机。飞机上的三个小时,钻心的疼,没有冰袋没有流水,我就忍着眼泪,感觉痛一点点消失,变成麻木,而后,就木讷的看着变紫的手指,眼泪都没了,心里一片荒凉。当没有友情,爱情,精神寄托只有工作时,只有亲情还能让即将变身丧尸的ines变回人类。她不是不想和家人亲近,可是母亲有了新的家庭她未必融入,与其假装开心不如假装打电话。与父亲的亲密会议也随着童年离去慢慢模糊,而父亲不适时的幽默带来的只有尴尬。父亲是逃避面对事实的一类人,每当问题矛盾需要谈论解决,他就会带上牙套装疯卖傻,美其名曰幽默,带给家人失望。他的行为是最先推开有精神沟通需求的子女的。但是当天认识到女儿离开后,他开始努力的去改变,不再逃避面对他们之间厚厚的隔离,尝试去了解她的生活,她是否开心。他想要开始改变他们之间的僵局,她却觉得他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平衡。比起父亲的角色,用toni的身份去接近ines,起码不会被拒绝,可是却对于ines,这只是父亲幼稚的游戏,她无奈也要陪着玩儿下去。ines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可是我理解,因为她的痛苦没人理解,她封闭在自己世界的死循环,但是她仍然在忍着父亲的胡闹。她知道父亲为什么这么做,只是这么做并不合适,但是父亲没认识到。这是一个childoutgrowparent的悲伤故事,所以不会有咆哮抱怨,只会有隐忍的叹息,和最后深沉的拥抱。因为那是爱呀,把你从地狱的煎熬召唤回天堂。拯救人于绝望不需要太多的言辞,只要陪伴就好。我记得从飞机上下来,我辞了职,在家躺着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忙东忙西。我们互相不搭理,但是就觉得,心里好平静,再也不会有强装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勾心斗角,也不会为了说一句话斟酌半天:那是我的家人,在我的身边。也是那个时候,莫名的眼泪就开始流,仿佛要把几个月来的委屈,不甘,痛苦,都发泄出来。然后,洗把脸,生活里就有了阳光。ines的过程,来到更为缓慢,更为尴尬,也更直白。但她最终还是找回了自己,那个唱歌澎湃,理直气壮,不再委曲求全的自己。她赤裸的面对所有人,嘲笑那些不敢剥取世俗皮囊的懦夫,与脱去男权伪装后的上次平等相处,她找回了自信,那个最开始带着梦想,带着希望的初心。这种爆发,来自于父亲,来自于tonierdmann如影随形的出现,提醒她,她不快乐,她辜负了很多人,让她去思考,为了这些让她难堪的人,而放弃一直尝试修复关系的父亲,到底值得与否。影片的最后,ines辞职去了麦肯锡(点赞),也学会了用“幽默感”与父亲沟通,可是最后一幕,她还是拿下了假牙,眼神中一片落寞。她还是在那个真实的社会,努力着由精英走向上层,她无法从心里接受父亲所属的阶级,可是装着融入也让她觉得很累。不被理解,不想伪装的孤独感,即使在亲人身边,也挥之不去,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天地之大,竟无处容身。去新加坡,只是另一种逃离。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以前我不懂,总觉得桥上的风景一定很美,站在了桥上才发现,原来河边的灯光也五彩斑斓。把希望寄存在到不了的地方,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可是过程中难免变得不开心,失去了自我。活在当下,接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人啊,总是在选择,进进退退,被各种选择烦着,一抬头,发现人生已过去大半。本文版权归作者韭菜绿了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