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何者状态:正片年代:2016
主演:佐藤健有村架纯二阶堂富美菅田将晖更新时间:2024-01-01 14:21:15
二宫拓人(佐藤健饰)曾是大学戏剧部的编剧,有观人于微的才能,在求职活动上擅长分析别人,并以旁观者的姿态示人。他的室友神谷光太郎(菅田将晖饰)是一名乐队主音,有着极强的沟通能力。田名部瑞月(有村架纯饰)是光太郎的前女友、拓人的暗恋对象,也是朋友间最佳的聆听者,她对求职抱着传统务实的期望。小早川理香(二阶堂富美饰)是瑞月的密友,曾到外国做交换生的她,做人积极进取…
本来想去看少女的。拖了一个月,直到何者上映。不由分说先看这个吧。作为一个明年3月毕业刚刚经历完就活的人来说,对于就活这件事,其实有很多话想说。这篇影评还是有很多个人色彩。不在讨论摄影手法和吐槽角色。打了剧透,不过不是完整描述剧情的类型。看电影之前要不要往下翻,大家自己决定。不喜勿喷。大概2个月没看电影。跑过去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最近小松菜奈和苏打真的好红好红。题外话,没仔细看海报的我,看到电影里面苏打出来一惊。---------------------------我是废话居然变短了的分割线-----------------------------其实,这部电影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影片有一种几尽浮夸的手法明快而鲜艳的讲了一个就活这样一个故事。对于打几分,我还是蛮犹豫的。讲真,没有亲身经历只是观影的角度看,可能3星都嫌多。可是每个人的心境不一样,脑洞不一样,比如我并不讨厌砂糖的后面突然黑化,也不讨厌我所感受到的那种绝望和矛盾。所以,5星也不是说不过去。不过将心比心的说,如果我现在在上海的家里吃完晚饭嗑着瓜子抠着脚(误)对着B站看的话,估计我会睡着或者更加沉迷手机游戏和淘宝。因为,很压抑,而且很没劲啊。海报上6个人,除了友情出演的
山田孝之以外,5个人都是就活的小伙伴。(阿拉伯王子也算是吧,我觉得他推动了剧情)(PS就活=就职活动)看起来的人设是这样的:二宮拓人(砂糖)。喜欢写剧本,话剧社主力。
神谷光太郎(苏打)。拓人的室友。乐队主唱。
田名部瑞月(有村)。地味女子。光太郎的前女友。
小早川理香(二阶堂)。瑞月的朋友。漂亮又友善。宮本隆良(阿拉伯)。理香的泡面头男朋友。但其实是这样的:二宮拓人。喜欢在推特上观察所有人。有另一张脸的黑化大魔王。神谷光太郎。活的像电视剧主人公。(我觉得他挺好的。)田名部瑞月。朴素的妹子。(我觉得她也很好。)小早川理香。非常有竞争意识,自我意识过剩。宮本隆良。和理香的关系有点微妙的男女朋友。自命不凡。所以我个人觉得光太郎和瑞月还是很好很善良的宝宝。恩。剧里还有个重要角色乌丸。虽然他没有露脸。他是拓人以前的朋友,鄙视的对象,也是他想活成的样子。我觉得此剧最大的亮点就是砂糖这种纠结又复杂的心理。好了,先说回和电影剧情无关的事情。就活。日本是毕业前一年,就是大四一开始或者研究生第二年一开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就活运动。这点和国内相似,但是不像国内的是,日本新毕业生最好找工作,而且,没有赶上这波潮流的话,就职的机会没有国内那么多。很多公司,特别是大公司,都只在这一波时期招人。这是背景介绍。和电影里面那个合同演说会一样,黑压压的穿西装的学生。所有人这时候都会染黑发,长发的女生必须扎马尾。男生必须打领带。所有人都把自己搞成了一个样子。争先恐后的供企业挑选。其实,我觉得就活真的是一件很摧残人意志的事情。一开始心高气远,非大手企业不进的人,一直到后面变成就活浪人,随便谁收了我吧的那种心态。一开始想好一定要做什么工作的人,最后不断受挫,只能妥协于谁要我我都去。比如说我。我的就活一开始也并不是很顺利。在书类资料掉(就是理香写的entrysheet那玩意,虽然有一些容易被问到的可以复制黏贴,但是每个企业都有一大堆奇怪各异的主观问题要填,每份都要花好长时间)网测掉,笔试掉(我掉的都是时政新闻和作文),面试掉,这样一个过程的反复,渐渐地麻木了。第一家不要我的企业发了邮件给我的时候,伤心了好久。直到后来三面掉,都波澜不惊。哦对了这点电影里也提到了。一般性大多数公司,不过的时候都会发邮件(也有不通知的)。【祝福你前途似锦】真的是被祝福的感觉自己没有前途了。只有通过了进入下一轮面试的人,才会接到那个心心念念的电话。真的每天都是煎熬。我一共投了大概30几家公司吧。一开始也只投了自己想去的业界。直到7月份全军覆没,不得不手忙脚乱的开始投别的公司。找工作看缘分,这一点也没错。这种被人否定,不被人需要的感觉,真的是很差。周围的朋友一个个都定下来了。各种好公司。只有你自己,感觉只有你特别差,不被人需要。那时候的心理状态那么糟糕,却不得不自己振作起来面对下一份entrysheet。宿醉失眠,第二天也不得不起来精心化妆,掩饰倦容去迎接下一场面试。苏打说,内定真的是个奇妙的词语。感觉你做的一切都被肯定了。真的是这样。在通过最终面试之后,日本的企业会给你个内定(或者内内定)的形式,承诺次年毕业以后让你进入他们公司。相当于offer,虽然没有法律效应。然后你就可以继续享受你最后的学生生活(或者痛苦于论文的摧残,比如我),结束就活这场运动。大家都说,我们K大那么好的学校,就活应该很有优势。其实并不。看学历的公司并不多。而且和国内相反,日本本科生反而比研究生有优势。那种痛苦经历过的人就知道了。(希望看了这篇影评的人谅解一下我之前几个月没怎么写影评。哈哈哈哈。)看你想要做什么。如果只是想留在日本,做做百货店销售员,这并不难。如果你想进大企业,或者想进那种看起来高端的行业,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段痛苦。我有朋友就活一开始就迅速的拿到好几家大手内定。也有朋友现在还在苦于谁都不要他。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经历了重新认识自我。丢失自信,然后硬是把它找回来。这个过程。不过,其实我是不讨厌的。标题这句话,请在一分钟内自我介绍。我也听过无数次了。电影一开头说了,中间又说了,最后也还是以这个场景结尾。推特上面140个字,该怎么描述自己才能脱颖而出呢。千篇一律的答案那么多,面试官怎么挑的人,其实我也想知道。毕竟这种模范问题大家肯定都是有备而来烂熟于心的。就活生和话剧团的人被问起这个问题,答的完全不一样。一个走形式,一个走心。面试就是个看谁走形式走得更像走心的过程吧。就像苏打说,其实我只是和擅长料理的人一样,擅长就活而已。瑞月先找到了工作。大手。估计就和NTT差不多。(国内的话中国电信)然后一直玩世不恭没个正经的光太郎找到了工作。中坚出版社。就剩下拓人和理香了。他们理所当然的开始焦躁了。虽然这个心态我也经历过。不过人和人还是有区别的,或者说电影和生活是有区别的。至少不会去查别人的公司怎么怎么不好来博取心理平衡吧。也不会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打断别人的话吧。(这种其实日本企业最讨厌了肯定过不了)拓人在理香的电脑上看到她的搜索记录的时候,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前面说泡面头这个角色很推动剧情,怎么说呢。他的出现让拓人开始渐渐地露出了另一张被他藏起来的脸。你在心里想的就算是100分,你不表现出来,就和0分没有区别。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旁观者的姿态,说我不想从属于任何组织。喜欢在任何公开的地方po自己的交际圈多广,自己有多努力。然后在一边对着这样的自己沾沾自喜。不要瞧不起那些拼命展示的却只有20,30分的人。之前被瑞月吼了以后,泡面头一脸诚恳的对拓人说,我准备开始就活了。有什么就请你多指教,因为你是第二年了啊。WTF啥,我听到了啥,第二年?!然后剧情就在这里迎来了高潮。拓人的黑化模式被这对情侣彻底开启了。一层层剥落的看似友好的伪装,其实都有一个声音在一边嘲讽和鄙视。这一段电影的处理我非常喜欢。在推特上面打字,然后最后一个个场景都变成了舞台的画面。显得滑稽又很可笑。然后不知道为什么,透过荧幕,看着他的时候,觉得有点可悲又可怜。虽然我常常自黑自己有圣母婊的倾向,但我很诚实,至少写字的时候不会装的很圣母。嫉妒,羡慕,这种心情当然是有的。当我的朋友在我全军覆没的时候拿到了某家超级大手的内定的时候,我也很郁闷。为什么她能拿到?她日语还没我好呢。当然会这么想。她能拿到我一定也可以。可是为什么我还没拿到。这种心情比较多。另一个声音是,其实有人和我一样还没定下来,内心还是有一丝安心的。这是内心丑陋的一面。然而所幸我交友不慎,我的朋友都是那种希望大家都好的人。现在想想,估计是物以类聚(喂)。定下来的朋友全心的帮过我怎么改进自己的自我介绍。所以当我定下来以后,我也对正在努力的朋友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了。我觉得我不讨厌就活这个过程,很多也是因为我的朋友吧。就算再丑陋的自己,都有人愿意伸出手来拉你一把。我虽然不断地被拒绝,被祝福前途似锦,我还是没有绝望。我也终于走到了阳光下面。其实拓人也真的是有几个很好的朋友。我是很喜欢光太郎的。所以也能理解为啥瑞月喜欢他。他活的就像一部漫画。感觉他闪闪亮亮的,没有一点阴影。他问拓人,为什么拓人就拿不到内定呢。没有恶意的。拓人无语。瑞月说,被同一个人甩掉2次,好像反而不那么尴尬了。拓人无语。他习惯了站在一个上帝的角度去客观的看着自己身边的一切。说是客观,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安全的位置上。他鄙视乌丸,其实他羡慕乌丸。他想和他一样靠话剧活着,然而客观的小人说,这样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他选择和大家一样就活,就没有掩饰自己的这种自命不凡。他一直在刷网上黑乌丸的论坛,借此寻找心理安慰。还好我没去看。没有成为别人的笑柄。我没有选错。瑞月很有意思。其实她早就知道了拓人另一个推特账户。但她从来没有表现出过什么。甚至,她还会维护拓人。虽然我对有村实在是无感,觉得她被女神化了。但是她和理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没有说任何人不好。甚至连光太郎活的和诗一样不切实际的跑去出版社,她也觉得是自己太现实了。理香不一样。虽然我挺喜欢二阶堂妹子的。我也觉得她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在她被拓人发现自己看不得瑞月好以后,毫不留情的揭穿了他。很绝望。很矛盾。很挣扎。有点急功近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交往三个礼拜的人同居,家里都是那种饭店里才用的不实用的华丽的大盘子。要面子,不服输。然而不会去看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看戏的人变成了演戏的人,一点也没错。看到这里突然有点难受。因为感觉自己有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处境。以为自己是上帝,结果掌声响起,发现自己正站在舞台的中央。羞愧的想要逃出去。其实第二年也没什么不好的。日本企业其实比起背景更多是看你这个人的。这句话怎么听起来又好又不好的。去年有些影评提到的我前辈,日本人,去年毕业的时候已经留了一级。去年他就活就不太顺利,直到年底(一般大部队8-9月就结束了)才找到一家小的投资公司。我还有个前辈,中国人,日语有明显的口音。第一年找工作失利,延毕一年(就是拓人的情况),去年毕业进了很好的大公司。我现在的那家公司之前内定式也遇到一个日本妹子说是留级一年,因为去年工作找好了,结果论文没通过,没能毕业。所以这些都不是理由。我觉得。中国人在日本活下去的确比日本人难,但是我身边的中国人,个个都是进入了一流企业。甚至都比日本人要好。那些阅人无数的人事们,早就在最开始的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时候,就看出了你是个怎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留学延毕一年,瑞月那么快就找到工作,理香找不到的原因吧。本文版权归作者透透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