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深田晃司想“终结孤独”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09:40:31人气:0
再见

视频再见状态:BD年代:2015

主演布莱耶丽·朗GeminoidF新井浩文村田牧子更新时间:2017-05-20 14:20:49

近未来,由于核电站爆炸,日本国土大半笼罩在重度核辐射的威胁之下。危急关头,日本政府被迫作出“弃国宣言”。与之相对,国际社会迅速制定了联合避难计划,日本国民按照名单的先后次序相继逃亡海外。作为难民的谭雅名次比较靠后,可她的身体情况又十分糟糕。在她的身边,童年时代的知心好友列欧娜也被留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人们一个一个地减少,而两位好友也迎来了说再见的时刻……

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全国性的核灾难,日本国民将由政府的安排依次到别国避难。而在这之前,人们一边等待一边继续在这被污染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是深田晃司2015年导演的电影《再见》(さようなら)里的背景。这个既照应现实、又有未来寓言感的设置,会让人联想到“日本沉没”式不安。但导演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要表现的对象是整个人类。他让一个有些违和有些特殊的在日外国人谭雅当影片的主角,在大灾难的背景之下,来突显人类的困境与救赎。人类困境在影片中表现为一种本质又广义的孤独。人类进化,文明发展,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与之对抗。而发展又衍生出新的问题,产生着新的割裂。谭雅尤其孤独。谭雅小时候就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所困,后来又远渡重洋以难民的身份从南非来到了日本——一个全然不同又陌生的国度。她现在依然身体不好(核灾又新添伤害),常常待在屋子里窗前的沙发上,有些忧郁的望着窗外。孤独与生俱来。人需要“抱团取暖”,由本能衍生出来的情感——不管是亲爱、爱情还是友情——带给彼此安慰。谭雅小时候有来自父母的爱,现在父母不在了,虽然没有跟太多人来往,但还是有一个好朋友佐野女士以及男朋友敏志。佐野和敏志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存在不只是要表现情感的力量,更要说明情感的脆弱。佐野女士表面开朗,其实也是个孤独者。她会来约谭雅外出,不仅是对谭雅的鼓励,其实也是为自己找一种陪伴。佐野曾因某个原因害死了自己的一个小孩,这让她和原来的家庭分离了。而现在在灾难之下,她的另一个孩子将离国避难,分离变成永别。灾难加剧了佐野的情感危机,以致让她无法承受,彻底崩溃了。在之后的盂兰盆节庆典上,佐野冲入了火堆。而敏志原本答应要和谭雅结婚了,后来却抛下她,自己和家人一起离开了,是什么让爱情蒙羞了呢?敏志的身份也比较特殊,灾难使问题暴露、特性显现,原本单纯的爱情被卷进更加复杂局面之中。谭雅是南非的白人。当年种族隔离结束之后,一些黑人开始报复袭击白人。谭雅一家虽然之前和黑人相处和睦,但也受到波及。所以父母就带着谭雅离开南非,以难民的身份来到了日本。谭雅一开始没有把这个告诉敏志,而如果他们结婚的话,谭雅的难民身份也会波及敏志(一家人要一起安排),外来的难民显然不会是日本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而敏志是未归化入籍的在日韩国人,这样的身份这时反而成了优势。两人的身份差异还有另一个冲突,而这甚至让敏志生气了。在日韩国人在日本境遇,跟种族歧视之下的有色人种类似,属于被歧视欺负的弱势群体。对于南非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他显然是站在处境相似有共鸣的黑人这一边的。于是黑人伤害白人的事实在他看来不可能的,他会觉得这是白人的谎言。这一根深蒂固的立场差异,对两人情感的伤害恐怕更加难以弥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就这样,很容易地被外在的干扰破坏割裂了。或者说,情感本身就具有双面性,有爱就会有恨。而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差异、属性的对立,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对抗孤独,任重而道远。在佐野约谭雅陪她见儿子的途中,突然出现了一对搭车准备去登记结婚的情侣。这样的安排不是为了简单的煽情,而是一个很巧妙的对照。情侣中的男生有盗窃的前科,但女生还是义无反顾坚持要结婚,对他们来说生存危机无法动摇他们的爱情。导演借情侣说明一些基本事实(结婚、前科与避难的关联性等),并对谭雅等人产生影响,进而突显其的处境(谭雅勇敢提议结婚并说出自己的身世;佐野则意识到她没有离开的希望了,之后和儿子的见面成为真正的最后一面)。另外,影片表现末世风情是一种沉静流淌的风格,人物故事在日常对话中不经意的透露,情绪也没有太大的起伏,有了这样一个参照组,对观众来说就容易抓重点,影片要表现的矛盾冲突也更容易理解。一下子,友情、爱情都没有了。或许是因为习惯孤独而变得很淡然,但最重要的还是列欧娜的存在,让谭雅在失落之余不至于崩溃。列欧娜是谭雅小时候父母买来陪伴照顾她的机器人,现在她还会为谭雅读诗。列欧娜为谭雅读了谷川俊太郎、若山牧水以及兰波和卡尔•布瑟的诗。那些诗大多表现流浪的肆意和孤独的难解,是人类孤独本质的写照。“那就出发吧/去看你尚未见过的山/可你是否能忍受这寂寞”——或许无法让人积极、振作,但因其真实与美丽而让人感动,成为心灵的慰藉,排遣孤独。在影片中,诗是人类的文明一种体现。除此之外,文明还有另外一大内容——科技。科技让人类的生存变得容易,解放体力与脑力。机器人列欧娜就是科技的体现。对生病的谭雅来说,列欧娜在生活上的照顾不可缺少;同时列欧娜也充当一种载体,通过记录、分析、输出,满足谭雅的精神需求。文明,超越了个人情感记忆,超越了时间距离,汇聚了整个人类历史的精华,可以共享、可以传世,是对抗孤独的强大武器。但谭雅后来还是死了。死亡无法避免不可抗拒,是“终极的孤独”。列欧娜一直待在谭雅身边。忽然有一天,列欧娜动了,她出门上路,不顾一切要去竹林看看竹子有没有开花。没有了外在命令的列欧娜为什么又动了(谭雅生前最后的要求的为她读诗,谭雅死后,列欧娜就停止了),是她“活”了吗?列欧娜是智慧型的机器人,她不止有强大的数据库,她还会学习。她原本只有“天空”、“美丽”这些词语单独的概念,通过谭雅她理解了“天空是美丽的”,学会了审美。见证了谭雅的死亡后,列欧娜轻抚谭雅的遗骸,表现出了情感。之后到她再行动,影片提示是经过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自然界万物生死循环,列欧娜的外表也变得非常破败),在这段时间内,列欧娜恐怕并非是“死机”了,而是在“思考”。结合数据与经验,最终产生了“自我意识”,没有命令没有任务,而是为了自我的需求行动。为什么要去看竹子开花。因为竹子开花罕见又美丽,看了会让人感动。列欧娜要去体验美丽与感动,就像孤独的人类一样去寻求慰藉。“进化”的刘欧娜,是情感、审美、科技的结合,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列欧娜不仅“活”了,还不会“死”,是一种新的存在。这就是导演为“终结孤独”而给出的答案吧!只是这“希望”依然显得有些悲观。在导演看来,人类创造了文明,但受制于情感与肉体,无法绝对理性做出最优化选择,又面对恶化的环境显得非常脆弱。所以人类有一天终将灭绝,取而代之的是由人工智能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新生命”。喜欢的话欢迎关注影评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本文版权归作者Wednesday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