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踢踏舞》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21:58:26人气:0
最后的踢踏舞

视频最后的踢踏舞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水谷丰北乃绮六平直政岸部一德更新时间:2023-12-19 16:43:39

18年前舞台上的一次失误彻底打碎了天才踢踏舞者渡真二郎的舞蹈梦,他从舞台上消失,梦碎的他日日与酒相伴,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但是某日他的旧相识剧场老板毛利找上门来,请他再次出山,为他即将倒闭的剧场演出最后一场踢踏舞秀。虽然旧日的噩梦仍然笼罩着真二郎,但受好友相托的他只能不情不愿地开始为这场表演选角,在这些来参加甄选的年轻舞者中,他被其中一个生活窘迫却始终不愿放弃舞…

一部日本电影。由水谷丰自导自演。和片名一样,讲的自然是踢踏舞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踢踏舞星渡真二郎摔断腿后,自暴自弃,每日借酒消愁。几十年后,受老友毛利之托,组织一场踢踏舞的最后演出。这机会使得渡真精神一振,拿出《爆裂鼓手》的劲头,从甄选演员开始,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残酷训练,和毛利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踢踏舞演出。围绕着准备演出这条主线,描绘了当今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渡真选演员时,只看舞蹈水平,不问其它。于是各类人物纷至沓来。有打工的苦力,有时常犯哮喘病的富家小姐,有很会跳舞的胖妞,也有夜店的牛郎。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遭遇。各有各的难言之隐。而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对于舞蹈的热爱。对渡真来说,他所追求的正是在这些新一代演员身上延续他的梦想。在演出准备时遇到资金困难时,他说:“重要的不只是钱,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为此他拖着病体,竭尽全力,带领这些年轻人去寻求舞蹈的意义,走向更高的境界。他说:“我只是想,把他带到还没见过的世界,我已经去过许多次,他也可以的。他可以带观众一起飞翔。”这种感觉,也许只有把舞蹈看做自己毕生宿命的人才可以体会到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毛利。他身为剧院老板,一个商人,本能的动机应该就是获得利润。但他更是深深热爱着舞蹈。尽管一直欠债,尽管一次演出并不能让他还清债务,他仍然组织了这次最后的踢踏舞演出。为此他四处奔波,积劳成疾。他病床上他仍然向渡真打听演出的进展。渡真没有回答,而是在他的床边跳起了舞,毛利也伸出手指呼应着。病室窗外的镜头拍摄着这段感人的场景,而他们的对话也因此没有声音。是啊,对舞蹈的热爱,对老友的情谊,难道还用得着声音来表达吗?这种“桃花潭水深千尺”般的友谊,一切尽在不言中。在最后的演出前,毛利坐着轮椅致辞,回顾着他自己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这个舞台伴随着踢踏舞所经历的光荣、挫折、胜利、惨败、竞争、嫉妒、友谊。这场最后的踢踏舞,是失败者最后的舞蹈,也是胜利者最后的舞蹈。平心而论,这部影片并不算十分出色,有太多的“不出所料”。但除了励志之外,也可以体会一下失败者那种“悲欣交集”的情感,体会一下踢踏舞的无穷魅力。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踢踏舞产生于爱尔兰的民族舞蹈,我们曾经熟悉的“大河之舞”就是由爱尔兰舞蹈团演出的。多表现欢快、乐观的情绪,在爱尔兰的表演中,更重视韵律和节奏,一百多人在台上蹦,发出的是一个声音。更讲究的是腿脚的变化,可是由于上半身动作很小,所以影响了腿脚也变不到哪儿去,逐步有些程式化的倾向。踢踏舞传到美国之后,融合了非洲舞蹈的一些特色,更加自由流畅。我本人首次接触踢踏舞,就是从美国电影《雨中曲》、《小叛逆》、《白夜》开始的。没有那么多固定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习惯,神游八极,手脚并用,幅度很大,创造了许多新花式。自由的运用肢体抒发情感。前段时间看电视上采访一个八路军老战士,回忆在延安时期,由斯诺夫人亲身传授踢踏舞,说到此,这位当初的小战士现在的老头子不由自主跳起来,一招一式也蛮有味道的。相对于爱尔兰的踢踏,我更喜欢美国的这种风格。影片用了24分钟来展现这场踢踏舞。其中不无精彩之处。一些节目糅合了华尔兹、探戈、美洲的桑巴和西班牙的弗拉门戈的特点。甚至还有霹雳。最后那个被弹簧忽悠上去的动作,好像还有点杂技的味道。弗拉门戈本身和踢踏所表现的情绪相近,糅合起来可以不露形迹。其它的元素嘛…….总是一种可喜的尝试吧。而日本人的这种尝试,不知道为什么,却犹如贫家美女,虽极艳丽丰逸,终乏富贵态。隐隐感觉到他们的那种不自信。梅先生早就说过,改革很好,但要“移步不换形”。如果成了四不像,丧失了原有的特色,还不如踏踏实实看“大河之舞”呢。本人评分:6.5。本文版权归作者老头也玩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