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任务但并非出色的改编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20:47:24人气:0
金色梦乡

视频金色梦乡状态:BD年代:2018

主演堺雅人竹内结子吉冈秀隆剧团一人更新时间:2018-11-10 20:45:06

居住在仙台的宅急送工作人员青柳雅春(堺雅人饰)是一个情感细腻、善良温和的青年。2年前,他曾因救助被歹徒威胁的当红女明星凛香(貫地谷しほり饰)而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某天,他接到大学好友森田森吾(吉岡秀隆饰)一同钓鱼的邀请,于是欣然前往。但是令青柳出乎意料的是,森田似乎把自己骗入一个陷阱之中。是日,正在故乡仙台视察的金田首相(伊藤ふみお饰)遭到炸弹袭击身…

  电影《金色梦乡》基本忠实于文学原著,不辜负小说想象,完成了改编任务。由堺雅人所饰演的青柳雅春,将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仿佛正是由书中走出。  然而,小说版紧张、冤屈、悲凉的沉重情绪,在电影版中显得过于轻快,降低了原作本身的扎实度和严密性。诚然,将四百多页的文字浓缩至两个多小时已属不易,但电影《金色梦乡》一些轻率潦草之拍法确不无遗憾。  在我看来小说《金色梦乡》可贵品质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  一、丰富多样的主次人物。  二、频繁自由的时空转换。  三、细腻动人的心理描写。  小说《金色梦乡》优秀之处,也成为电影改编的难题。  在人物方面,电影保留了书中所有主要角色,即青柳、晴子、森田、阿一为核心的昔日同窗四人,以及反派官僚、警员势力;次要角色如三浦、岩崎、保土谷、轰厂长等,也得到了必要的刻画;而删除、合并了空房主人稻井、晴子友人平野晶、及其负责防范监控盒的恋人菊池等角色,被书评奉为神伏笔的停车场年轻人也没有出现。  简化大多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事发初期,由青柳路遇的青年男女,用录音手机打给阿一住所的警方(书中是另一路人),设计比较合理、精巧。空房的省略,使得老警察儿岛一节剧情发生在青柳车内,未尝不可。不过有关防范监控盒的一切却是整个拿掉了,虽然防范监控盒在书中剧情里也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它所代言的权力机器的强行监视概念,在影片中缺席,事实上使敌对力量有所削弱(只剩下监听)。停车场的年轻人虽是一感动点,但其线索涉及二十年后,此中省略问题不大,加上没准更佳。  小说的最后一章,也是电影的尾声,是易容的青柳向友人和亲人的报恩和致敬。作为整部作品的句号,无论文学还是影视版本,都非常煽情动人。但是,书中顺序在此处有所颠倒:原作中1轰厂长与警察、2镰田昌太父子、3岩崎夫妇、4青柳父母、5晴子一家,在电影里由1-2-3-4-5变为1-4-3-2-5。  改编的动机很明显,即将青柳人物实体出现进行后移,然而2-3-4顺序的末路同伴友情-前辈同事友情-父母亲情本身是递进的,包括口头询问非当事人(实为致敬三浦)-间接密语当事人家属以暗示当事人-直接家书私信隐秘表达的对话形式,也是逐步升级的。故如此修改,显得并不十分妥当。书中与晴子一家相遇前,青柳拜访祭奠森田之灵,在此略去是否得当也需三思。  金色梦乡,金色回忆,曾有一条归去的路。电影《金色梦乡》在刻画青柳、晴子、森田、阿一的旧日时光时,采用类似金黄色的高调影像,暖洋洋的色彩烘托出幸福甜蜜的气氛。对森田和阿一的回顾虽不如小说中完整(森田以“森林的声音”扮演的显然是这群人中的智者和先知),甚至性格上有些缺乏区分度,但整体不影响观众理解。  小说《金色梦乡》以青柳和晴子的视角反复切换结构文章主体,似《1Q84》而更高明。辅以“事情发生的二十年后”、“事情发生的三个月后”以及旁观者视角,时空变换复杂。伊坂幸太郎的写作本身就好像一组生动的交叉蒙太奇,各自篇幅越来越短,最终汇聚于一点。电影大体保留此框架,切换相对没有那么频繁与明显,不及原作节奏张弛力度。  不仅是现在时的视角变换,《金色梦乡》更值得称道的是与往日记忆的勾连,甚至包括对披头士时代和肯尼迪事件的引述。这些细节在书中随处可见,也是能使得大结局的小印章起到决堤作用的关键。多次出现的怪鱼“不要再活在小框框里了”和晴子“我们在一起最后也只是良”的回忆,成为青柳失落爱情的心结。影片虽都有提及,但缺乏反复强调而显得力道不足。同样包括对父亲“色狼去死”的提及,只是通过对白,影片在简化它的同时,删除了伪造安排的青柳行色事件。可以理解为影视改编时间所限,但既已必须使用大量闪回,未妨在影像上玩得更洒脱、夸张、彻底一些。  说到视听,电影《金色梦乡》确实有些平庸,中规中矩,没有突破。虽然在回忆段落使用调色,但效果并不精致,也无明显风格。而现实实景场景的调度也不够紧凑、丰满。三浦出现的武戏简直有些滑稽,滑稽没问题,但滑稽也该有滑稽的拍法。几处高潮如使用高速摄影,与紧凑的剧情、夸张的闪回进行快慢结合,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过,电影版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开篇和结尾的“环状结构”。但问题出在:如果开篇的段落是结尾的闪前,那么最后镜头落幅中,三浦的通缉单则毫无意义,并且很不合适。  心理描写,无疑是所有文学作品影像化的难点。事实上,上述的时空回溯,即多是在人物脑中完成,常常只是一瞬间的念头,故而难以捕捉。好在电影《金色梦乡》没有突兀使用画外音独白之类的技法,力求踏踏实实地通过人物表演进行内心外化。  这一点在堺雅人所饰演的青柳雅春身上尤为明显,小剧场出身的堺雅人拥有不可思议的丰富表情,实为本片增加一大看点。从马路对面向森田兴奋挥手,到首相游行爆炸,青柳迷惘不知所措,到开始慌张逃亡,整个过程里,堺雅人表演层次丰富,情绪转变到位。  在讲述选角问题时,导演中村义洋说道:“堺雅人的气场和性格都很强,所以,我是根据谁能影响他、而不是根据谁能影响青柳来选演员的。由此,让竹内甩了他另结连理的对象由大森南朋扮演,而追捕他的人则是香川照之。”  不过,这里说的同一场景或几个场景内的表演之妙,放之全篇却要失色不少。本来,《金色梦乡》的绝望程度是接近、甚至超过《汉江怪物》之类影片的,青柳雅春所遭受的污蔑和不公,完全不亚于无病无患而被电击治疗的身心疼痛。但影片中表现得其求生诉求非常低,心理挣扎刻画明显不足,很多地方根本感觉不到被逼到无路可走,甚至准备直面死亡的冤屈情绪。  比如原作中青柳并没有直接目睹森田汽车爆炸,只是听到爆炸声,感到身后气流,没有余力回顾,只能靠猜测;而在片中此处,则成为惊讶的瞪视,难道亲眼见到好友几乎确凿丧生,在之后的场景还能保持莫名其妙的状态?问题更像是出在导演对整体剧情走向中人物命运体验的把握安排失当,同样的理由也使得竹内结子的表演显得太平淡。  总的来说,电影《金色梦乡》呈现出来的是轻喜剧的形态,虽有不少追逐、打斗戏份,和伊坂幸太郎所期待的好莱坞大场面毕竟有所出入。《金色梦乡》的落脚点是平凡人的自我救赎,是现实世界的“苟活”,相当于《七宗罪》的“这个世界不美好,但值得为之奋斗”。由此,从始至终,事件的真凶不被揭露,悬疑、惊悚的标签,实际更多是人物内心的事。尽管剧情一波三折、人物丰富多样,适于电影改编,但欲让影像掘地三尺,此版电影怕是还欠了四分之一丈。  构成与推动《金色梦乡》的最重要情节,是两次意外的爆炸。第一次,炸弹的爆炸致使首相身亡,平凡人蒙冤,是专制、庞大、不可抗的阴谋;第二次,烟花的爆炸是平凡人生命异彩的盛放,不为社会昭雪,但求内心无愧。  它不是《V字仇杀队》寓言式的理想抱负,也非《搏击俱乐部》童话般的抒情泄愤,却同样有着激动人心的慷慨。影片在此基础上,适时加入了第三场灿烂的爆炸,即烟花下青柳和晴子的初吻,金光灿灿的回忆里少年少女如痴如醉的年华。曾有条归去的路,纵然无法再度踏上,始终存在于金色的梦乡。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