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没有出口,他不被别人弄死,就得弄死别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8:23:59人气:0
和谐课程

视频和谐课程状态:DVD哈萨克斯坦语中字年代:2013

主演提穆尔·艾达贝科夫阿桑·克尔卡巴科夫AslanAnarbayevMukhtarAndassov更新时间:2018-11-10 21:12:11

柏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年仅二十九岁的哈萨克导演埃米尔拜加津一鸣惊人的首部剧情长片,2013柏林影展首映以来已拿下许多重要奖项。片中诸多图像式的隐喻加上精准的摄影,黄金比例画面之下却是个倾轧的世界。静止的镜头让人联想到法国导演布列松及日本黑色电影的精髓。在一次体检中,13岁的小学生阿斯兰在同伴的面前丢了脸。这件事,让阿斯兰潜在的人格障碍爆发了出来。被自我怀疑所…

人性没有出口,他不被别人弄死,就得弄死别人《和谐课程》(Урокигармонии2013)是一部有较强告诫意义的电影。它的告诫意义在于:人性无出口,若不想被别人弄死,他就得弄死别人。一般而言,与人“生死”最为相关的人性需要莫过于“生存”,一旦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人性中的“恶”会激烈地暴发出来。然而,无论这种“暴发”如何激烈和残酷,我们似乎无法对这种“恶”给予道德意义上的评判,因为这种“恶”只关乎生存。对于那些无关利害的人,站在公共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评判一个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人,无论如何是没有多少正当性可言的。有人认为“生存”是人的动物性本能,这是值得商榷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的动物性本能只涉及到吃喝拉撒睡这些能有效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需要。生存的需要,即使具有本能的意义,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纯粹动物性的体现;人的生存从来不像动物那样仅仅为了活着,它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存在;如果人仅为活着而生存,那么人类所谓的“恶”将会减少很多,事实上,人类有意作恶多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才是人类生存的本义。通过对本片的观察,有人可能会反驳道:男主角阿斯兰在杀死他的朋友米萨伊后,影片就展示了蜥蜴相残的画面,难道不明显暗示,为了生存,人也会像动物一样彼此相残吗?的确,本片所展示动物,似乎都有隐喻,但隐喻并不代表编导们就将人等同于动物呀,要知道,蜥蜴的相残是为了活着,而人相残是为了生存,因为即使米萨伊对阿斯兰作了不利证言,作为未成年人,阿斯兰还是能够存活的。所以,隐喻也仅仅是隐喻而已,编导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应当是要引导人们思考:导致人为生存而表现出的恶,其背后的社会和制度的原因,以及它们存在的不合理性。那么,影片的批判意义是如何表现的呢?在解释这点之前,我们应当先明确,从影片的结局来看,本片不是什么谋杀破案片,警察破案技术即使对于外行来说也是蹩脚的;本片亦不是什么校园暴力片,本片中的暴力校园只不过是外在暴力环境的一个缩影而已,因为那里的环境就不是一个法治的环境,允许对未成年人刑讯逼供,那里的环境就是动物世界,那个社会就绝对是个暴力社会。只有在法治环境下的校园内的暴力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暴力,本片中的暴力虽出自校园,其实是外在暴力对校园的入侵而已;本片更不是什么“青春物语”,因为将影片中的孩子换成成年人,也不影响它的批判意义和警示意义。在正常环境下,这样的暴力行为也不是青春期孩子应该有的,青春期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性萌动,他们可以有激烈的身体冲突,但决不是这种拉帮结派完全成人化的暴力。本片批判意义就在于社会环境能将人逼入绝境。阿斯兰是在校园内在暴力和社会外在暴力双重压迫下一步一步地陷入以暴易暴的状态中的。内在暴力是以那个傻B女校长为代表。如果校长是个管事的人,她的校园就不会有如此压迫学生的事情存在,正因为学生求告无门的情形下,外在暴力才有了可趋之机。不仅如此,她甚至跟外在暴力还有勾结,至少是妥协的,否则她为什么要将博拉特这个坏孩子换到阿斯兰的班?这种暴力环境直接导致阿斯兰想以暴易暴,消除掉这个影响他生存环境的博拉特。马迪是唯一敢跟他说话的同学,从马迪嘴里他知道他被孤立的境况是博拉特造成的,从马迪母亲嘴里,他知道自己这个唯一朋友的新耐克鞋被博拉特抢走了,并被打伤住院,甚至有截肢的危险,这直接促使他寻求报复。他偷了教学用的子弹,他私下配置火药使子弹具有杀伤力,并制作简易发射装置;当博拉特被安排到他心仪的女孩阿卡莎身旁时,女孩虽反对,但遭到校长的驳斥,这促使他想帮助女孩改变现状,加上唯一敢替他出头的转学来的同学米萨伊遭到博拉特的毒打,最终他动了杀机。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无论阿斯兰出于何种企图,他杀死博拉特的行为都是内外暴力双重压制的结果,只不过以内部暴力为主而已。外部暴力以警察为主。当阿斯兰和米萨伊以嫌疑人身份被抓进监狱后,警察分别对两人进行了刑讯逼供、诱供,甚至还伙同傻B校长共同对阿斯兰进行惨无人道地折磨。当他发现警察给予他和米萨伊不同的待遇时,他敏感地意识到,警察已认定他是杀人犯,他也意识到米萨伊不可能抵制住警察诱惑而背叛他,所以,当他惨遭捆绑殴打后,米萨伊却安然归来时,为了免除牢狱之灾,他终于采取了极端方式,干掉曾帮助过自己的同学米萨伊为自己脱罪。毫无疑问,他的极端行为是出于自保,是对警察暴力和不当执法的反应。有人可能会认为,阿斯兰太过邪恶,不该对同类下手,其实,同类无威胁时,他是不会那样做的,当同类有威胁时,与其说他对同类下手,不如说这是他对邪恶环境的一种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带来什么改变呢?影片结束时告诉了我们:生存环境似乎仍未改变。同学上课依旧,学校黑帮仍在活动,警察仍可随意出入校园。虽然他因羁押时效内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但悲剧已经造成。无论最后一幕是不是阿斯兰的幻觉,他的余生都在罪恶感的伴随下度过。影片的批判之外的警示意义可能就在此吧:下一个悲剧可能就是,如果人性仍无出口的话,他弄不死别人,就会弄死自己!(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6月11日)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