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冷静,很感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01:59:22人气:0
有一种平静的感染力.导演不是才华横溢的那种,但是态度和手法令人赏识.广义上,关于法律和私刑;狭义上,一个人的复仇.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德国的那部lt;抗体gt;,很欧洲,导演风格中有一种姿态:即使剧情简单和烂俗,但是换一种角度切入,可以骗得观众信以为真.lt;复核调查gt;的导演和编剧是去年lt;36分局gt;(36QuaidesOrfèvres)的编剧,两部电影里有相似的特点:都很冷静.多用旁观者的角度,借鉴记录风格,压制情绪.在影片里,主观镜头非常少,感情浓烈的表演非常少,特写少,有指导意义的叙事很少(印象里,除了男主角间断的回忆,就是结尾提示quot;真相quot;的凶犯画外音).整个影片的过程,有点像看事件主体回放.男主角一直忙着救含冤的凶手出狱,想把真凶绳之以法.家庭在遭遇了重大不幸之后貌合神离.凶手执着地写信和回信,等待审判.每个角色都在动作进行中,几乎没有特别强调心理活动的表演.而且,破解悬念的过程并不惊险,人物都在程序化的操作中奔波着.这些行为非常生活化,没有戏剧性.很轻松地就拉近了故事和观众的距离.放在好莱坞的话,可以煽情的情节太多了.中年丧女,父亲永远不能弥补的自责,法律上不能准确地裁定凶手,真凶似乎另有其人,陈案似乎带来新的转机.....按照商业片惯例,应该会在人的内心痛楚上大做文章.lt;复核调查gt;很机智,把凡能想象的煽情元素都抽离了.只留下冷漠的家,还有渐渐被人们淡忘的罪案.煽情能让人记住一部电影,冷漠能让人记住一种生活.压抑的时间越久,结尾的时候,复仇爆发得越有力.当然,保持了影片从始至终的旁观姿态,结尾并没有高调表现父亲的复仇,简单几个镜头让人一目了然.其中的力量任人体会.更进一步的思考,关于死刑缺席的法律效力,关于私刑的法律真空,关于仇恨,关于家庭和爱,关于意志的消磨,关于时间的威力.....也同样交由观众审视.欧洲电影一直比较尊重观众,我始终这么觉得.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