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而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2:51:12人气:0
视频:永远的车神状态:正片年代:2010
主演:艾尔顿·塞纳AlainProstFrankWilliams更新时间:2023-12-28 13:04:57
影片讲述了巴西传奇车手埃尔顿·赛纳传奇的一生。一级方程式车手赛纳在其职业生涯中参加了161场大奖赛、41次冠军、65次排头位、三次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年度总冠军,以其勇敢、智慧,奔驰在赛场上10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当代世界最优秀的赛车手,被誉为“赛车王子”……不幸的是, 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的伊莫拉赛道上撞车身亡,年仅34岁。 1960年3月21日,塞纳出生于巴西的…
这部纪录片虽然充分考虑到了不了解F1的观众的需要,但很多燃点还是追过比赛才能感觉得到,如果一无所知的话大概对片中的很多赛车相关场景都没什么感触。对本片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关注过当年塞纳VS普罗斯特的剑拔弩张的老车迷们,也就是习惯于称他为“冼拿”这个充满圣经范儿的港译名的那一批。本片其实很有诚意,《影子写手》里面有一段是麦克格雷格中途接手首相自传的写作,他上来就三下五除二的把原来那些个人简历一样的杂碎删得一字不剩,美其名曰:“读者想看的是活生生的人!”然后自动狗仔模式ON——这其实符合绝大多数人物传记/纪录片的运作模式,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紧紧围绕他的职业生涯,拍法简单朴实(就是个人简历啊),可见制作组集体都对塞纳顶礼膜拜,是一群真正热爱赛车热爱车神的可爱的人。塞纳过世的时候我才两岁,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车神”符号,虽然片子放到最后我也哭了,但由于片中以老素材居多,常看赛车节目或多或少会有所耳闻,并未加深我对塞纳的了解,所以我对这个纪录片的基本定位就是二流甲等。本片主要是用比赛片段、电视新闻、业界人士访谈剪辑而成的,因此塞纳仍然是电视上的塞纳,并没有走下神坛。当然这也反应出制作方相当中肯的态度,相当一部分女性观众,比如我这种长舌妇,甚为关心的塞纳的感情问题搞基问题等等,几乎都没有涉及…哦不对,不是还有一辈子的好基友普罗斯特么…(群殴)有大量出场的普罗斯特和麦克拉伦的白胖老板罗恩丹尼斯(现在已经是前老板了…这厮就算化成灰我都认识他,以前净看他吃莱科宁豆腐)(猫眼死光~PEW!),在本片中形象都十分讨喜,有个镜头是塞纳得了分站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喷香槟,丹尼斯冲上台用一个蓝色大塑料桶加入喷香槟队伍,好个慈父形象,我都要落泪了好吗…诸如此类的很多素材为本片注入了浓浓的人情味。另一个在塞纳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威廉姆斯的不苟言笑的老弗兰克,很遗憾他没有出场…这类纪录片的拍摄难点一在素材的剪辑选择,二在如何使观众接受片方的观点。素材前面已经谈过了,梗还是老梗,新瓶装旧酒而已;再说观点。电影主要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他的天才、勤奋与幸运,出身富豪人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二是他的乐善好施,生前捐献了4亿英镑,尤其关心巴西贫困儿童;三是极力塑造他孤胆英雄的形象,与城府极深的教授型车手普罗斯特相比,他富有攻击性、乃至有些莽撞,有领袖气质,而且是积极与“腐朽的官僚体制”对抗的英雄。这是本片的重点之一。塞纳终生的对手(好基友)普罗斯特慷慨陈词,重述他和塞纳那段令全世界都刻骨铭心的往事(大误)。作为世界上最无趣的法国人没有之一,普教授口中的塞纳更加活泼生猛。塞纳尽管谦逊有礼,但是野心勃勃,非常自信,觉得上帝是自己的副驾驶;他自打进了麦克拉伦就气势汹汹,立志要占普教授的一哥位置,这种丝毫不加掩饰的猛攻让习惯了假惺惺客套的普某很是受不了。可见塞纳天生就是一个横冲直撞遍体鳞伤的FrontMan,像老乡后辈巴里切罗那种炮灰老好人的角色和他是完全无缘的(巴妹也有出场,羞射少年~真萌,像只大泰迪熊,怪不得他最后…)。显然塞纳向来是不惮以把对手撞出去为代价来获取胜利的,片中有段当年的访谈,某记者质问他“你虽然战绩卓越,但这一年间你和其他车发生碰撞的次数是你的偶像某某、某某和某某职业生涯的总和,你怎么解释?”本片给出了一个十分牵强的解释:塞纳是卡丁车出身,和其他车手背景不一样,在他的观念里车体轻微接触是可以的,而其他人则唯恐引发事故。我感觉这个说法有洗白他的嫌疑,典型的睁眼说瞎话,从卡丁车起步的车手明明那么多…只能说制作组在刻意回避,之所以还要提几句,大概是由于这样的风格已经成为了塞纳的标志之一,以此为依据暗暗黑他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作为一部关于塞纳生平的纪录片,着实无法故意忽略掉这一点,可是又不得不维持他伟岸的神之形象,真难办啊…我是觉得这种处理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斯人已逝,是与非都盖棺定论了,车神的光芒如此耀眼,任谁都无法熄灭,还车神以真实面貌难道不更好么,遮遮掩掩反而无法说服我了。至此本片已经完成了对塞纳性格的概括,接下来就是他“孤身一人对抗体质”的悲壮了。片尾处有记者问塞纳最喜欢哪一场比赛,他回答说是他还是个半大孩子时参加的卡丁车赛,队友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法国猛男,那时候开车真幸福,没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牵涉其中,大家就是单纯地开车,比谁开得快——言外之意已经很清楚了。本片突出了两件塞纳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事,一是由于普某向组委会打小报告,导致塞纳栽倒在一个吹毛求疵的规则上,世界冠军旁落;二是他为追求好车出走威廉姆斯后,国际汽联取缔了该队引以为豪的某高新技术,导致最好的车瞬间变成最烂的车,和威队的技师处得又不怎么融洽,心情抑郁。这两件事虽然很悲催,看下来倒也不觉得体制把他怎么样了,相较之下像法拉利动不动就让巴妹把车停一边的“让舒马赫先过!”的野蛮玩法,麦克拉伦后来的间谍案等等,比他的这些事来得崩溃多了…F1作为世界上最富铜臭气息的运动(乃至严格意义上讲它都不算运动),塞纳作为巴西头号民族英雄、有史以来最富商业价值的赛车手之一,为“黑暗罪恶的政治经济因素”所累是肯定的,不过本片作为官腔官调隔靴搔痒的典型,显然没打算再深挖下去(那么多银子那么多大佬在里面搅和伤不起也);说穿了这就是一部喊口号,树偶像,歌功颂德的纪录片(当他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溢美就是了),它很煽情,却留下了太多供观众胡思乱想的蛛丝马迹却又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了。不过拍到最后塞纳的葬礼那里,我还是不争气地哭了。以前有朋友说,她最喜欢看撞车摔车的场面,认为这才是车赛精华所在;但车赛不同于动画电影游戏。比如塞纳,虽说我们无法想象他老态龙钟时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无法想象他在与癌症斗争五十年以后插着呼吸机默默死去,猜想即便结局注定如此他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赛车这条道路,有一个赌上生命去追逐的事业是无比美妙的——但是,他是一个极其卓越的年轻人,他没有做任何作践自己的事,他死了。别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