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纪实手法与不自觉的感情伤害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21:18:22人气:0
群岛2010

视频群岛2010状态:BD年代:2010

主演TomHiddleston更新时间:2019-01-02 11:44:34

Edward在即将前往非洲当志愿者之前与家人在小岛上相聚。他的父亲常常不能来参加家庭聚会,然而这一次他的缺席终于让一家人之间埋藏已久的愤怒和压抑的情感爆发出来。

这部纪实风格的电影叙述平常松散,但却依然具备很强的戏剧性,只是导演运用了高超隐秘的手法,例如长镜头、同期声、画面颗粒感、几乎无配乐等,将它的戏剧性消解了,让人产生很强的信服感,也让人感到了这个故事的扎实。胶片很贵的,没有导演愿意去浪费。所以一部好的电影,它的细节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它的镜头都是带有目的的。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除了制造风格之外,还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沉闷、无聊、尴尬、让人一刻也不想呆下去。于是我们开始了解主人公们为何如此压抑,开始进入了这个影片的氛围里。有时候镜头的切割会削弱戏剧的张力,于是长镜头有了奇妙的魅力。其中有几个记忆比较深刻的点,大概说说我的理解:E和厨娘在室外聊天的时候提到,他们都是家里最小的,都有姐姐一起长大,并且厨娘的一个姐姐的名字和E女友的名字一样,这其实暗示着他们身边的女性都带有压迫气质,占主导地位。之后谈到E和他现在女友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女友不支持不理解E,价值观偏差导致他们无奈要分手,也许E并不想分开,还在挽回。在这部电影里,画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电影里的绘画并没有强烈色彩、厚重用笔的风格,而是比较轻揉、飘渺的灰调子,更加抽象和独特。这是一种用物件将人物心理外化的表现手法,也很符合这个电影的氛围~混沌。关于为什么画家是一个男性,而且必须是一个男性,很明显那是对家庭里重要角色缺失的一种精神上的弥补,也是母亲的精神支柱与向导。从未露面的父亲代表着逃避、软弱,只会打电话却帮不上任何忙,难怪母亲在哭泣倾诉无果后愤然的挂断了电话。电话里出现的激烈争吵,以及提到她一个人在伦敦带大孩子的事,证明了这位父亲是一个无用男性的代表。父亲的软弱与母亲的压抑,多少影响到了E的性格——敏感与柔软,内心情感丰富还写日记。但E和他们不一样的是他做出了奉献自己的一系列决定,他想改变现状。E住进阁楼大家都懂,压抑又无奈。有关E与C发生矛盾后E带着布偶去向C道歉那段,我想到了一句话:能卖个萌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不要拿来争吵吧,也许它并不值得。人生再怎样不满,他也都还留了余地让我们彼此问安。这也呼应了之前的一些细节,表现在矛盾中总是E向C妥协着。这部影片里出现聚餐的场景很多,这很有趣。餐桌戏是一个表现力非常强的片段,餐桌是一种文化的标志,有着独特的表现力,也许只有在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矛盾才会如此的集中,争吵才会不断出现,人物的关系才会开始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招特别适合家庭伦理剧。导演拍摄吃饭不是为了管饱,而一定是在构建故事的结构,其中出现的你一句他一句无关痛痒的对白,意在塑造人物的性格。最后保姆的不辞而别,留下的未透露内容的离别信,我理解那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一种委婉的表达她呆不下去了,更是对自己尊严的保护(之前C说小工不就是为了工资什么的。)在电影里,将上层人物往虚伪和下流里描写,将下层人物往高尚里塑造,是一种道德上的批判,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些许平衡感。这里我们看见了男主人公最深沉最动情的时刻:默默的走在画家的身后,不紧不慢、眼眶湿润,像是在与自己的灵魂窗口对接(看得我揪心。。。画家说他选择美术,选择了画画,那些深奥的独白也许就在表明他对预言做出过反抗,并且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画家对母亲描述的那片景物的色彩感觉,镜头给到的风景,明显比之前的色调明亮饱和了。之后母亲对E说寄信之类的事情,也是在尝试建立的新的关系。这些都给了影片的结尾些许缓和舒心充满希望的意味,包括母亲支开女儿然后将一些钱塞到E的口袋里,都会让我们会心一笑。但是需要记住的是,现实主义,永远有让美好的憧憬出现又立马将我们打回到现实,并继续推向困境深渊的信仰。但这也是人道主义的做法,让你知道浪漫主义“努力就有回报”一说是多么的虚幻。假象的延续一下正片之后剧中人物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许会发生一些小的改变,但这都改变不了他们最终的处境,挣扎也会淹没在社会的洪流中。影片给了最后在客厅挂出的那幅画很多镜头,还有个大特写,这也是在用物件外化的手法,于是这部电影的名称可以有了解释:群岛——表明发生地、制造环境基调、寓意现实暗涌永远难以平息等。最后,艾玛终于最后了~片尾曲就基本等于各种内心独白了吧,由此也升华了影片主题——希望爱带给人的力量永远不会有伤害。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