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顿·约翰的R级人生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13:44:25人气:0
视频:火箭人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塔伦·埃哲顿杰米·贝尔理查德·麦登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更新时间:2023-12-27 17:45:34
由《飞跃奇蹟》导演戴克斯特佛莱契执导,《火箭人》是叙述英国国宝级歌手艾尔顿强爵士的故事,如何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奇才,变成了流行音乐界的天王,当今乐坛的传奇人物。片名取自艾尔顿强经典名曲〈ROCKETMAN〉,泰隆艾格顿挑战华丽多变、大胆前卫的舞台造型,以及一边弹钢琴一边大展爆发力的歌喉,唱出一首首观众耳熟能详的动人歌曲,绝对是不能错过的音乐奇想电影。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公众号,禁止转载。部分图源自豆瓣相关条目、“奇遇电影”公众号。开始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拍成电影,那么你会选择呈现哪些内容?是灿烂辉煌的高光时刻还是深陷泥潭时的狼狈与不堪?也许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把最闪耀的一面刻录在胶片上。但有个人例外,他在筹备近二十年的传记电影中真诚地讲述了自己痛苦的童年生活和那段沉迷于酒精、毒品、享乐主义的黑暗时光,毫不避讳地向银幕前的观众展示自己最糟糕的样子。这个人,就是被誉为“英国乐坛常青树”的传奇歌手埃尔顿·约翰;这部电影,就是在戛纳首映礼上备受瞩目的《火箭人》。一《火箭人》以埃尔顿·约翰的早年经历为蓝本,通过回溯的方式,重现了他在多重角色间寻求平衡以及创造自我认同的过程。影片一开场,逆光中,一位身穿橘红戏服、背插黑红翅膀、头戴恶魔双角的男人向着镜头阔步走来,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对戒毒伙伴说:我是一个酒鬼、瘾君子、性瘾者,还患有贪食症,是个购物狂,乱吃处方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不了解埃尔顿的观众可能会被这怪诞的一幕吓到,而熟悉的观众会说:“他确实如此。”埃尔顿早年的演出现场堪比后现代主义时装秀,他穿着鲜艳华丽、大胆前卫的服饰,有着数不清的花哨眼镜(据说他收藏有上千幅眼镜),舞台表现力、感染力极强,为摇滚演出赋予了更加夺目的视觉体验,更是直接影响了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恰如他本人所说:“如今看来,当年我的着装简直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尤其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对于时尚,当时我就像个闯入糖果店的孩子,永不满足地试探夸张造型的极限。”上图为埃尔顿的一些疯狂前卫的装束《火箭人》也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埃尔顿的舞台风格,包括影片开头的那套橙色服装在内,饰演埃尔顿的演员“蛋蛋”塔伦·埃格顿差不多换了250套服装和53副眼镜!舞台上的埃尔顿·约翰总是自信而张扬的,舞台下的他,却没有想象中那般意气风发。七十年代的埃尔顿上世纪七十年代,籍籍无名的埃尔顿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他在绝望中离开了英国,试图在美国碰碰运气。颇有戏剧性的是,仅一个月,埃尔顿就成为了美国媒体口中“摇滚的救星”,这让他的事业犹如火箭般一飞冲天。事业的起点:游吟诗人酒吧但与此同时,出名后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将他打入了万丈深渊。通过一些超乎寻常的方式,《火箭人》精准刻画了此时埃尔顿的糟糕状态:一方面,他在聚光灯下纵情高歌,释放天性;另一方面,那些在表演时漂浮、旋转、坠落的幻想镜头无不喻示着他已经失去了控制。现实VS电影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十年,酒精、毒品和不洁的性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身体和心智。直到有一天,他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就要死了”,于是他决定在互助协会中尝试戒毒——也就是影片开场的一幕。从万丈深渊中爬出来,埃尔顿用了整整两年。二有趣的是,在谈论起那段黑暗时光时,埃尔顿·约翰并不觉得痛苦,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完全是咎由自取”,而他的童年,却是一幕彻底的悲剧。1947年3月25日,雷金纳德·德怀特(埃尔顿原名)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与音乐有着很深的缘分:父亲曾在英国皇家空军爵士乐团中担任小号手,母亲则爱好收集各种唱片。幼年的小埃尔顿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埃尔顿从小便显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不到四岁就学会了弹钢琴,十一岁时已经拿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然而,这个看似和谐美满的家庭早在埃尔顿出生时便分崩离析了——父母直到他六岁时才正式完婚,又在五年后彻底离开了对方。在提起自己的父母时,埃尔顿说:她们总是表现出痛恨对方的样子。我的父亲严格而冷漠,脾气急坏;母亲嘴尖舌快,容易陷入黑暗的情绪。他们在一起时,我只记得冰冷的寂静或尖叫的争吵,主题通常是关于我,关于以何种方式抚养我长大。《火箭人》中用了很多笔墨来刻画埃尔顿的父母,其中一些段落是令人心碎的,例如当成名后的埃尔顿满怀期待地找到父亲,像孩子一样期望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赞许,得到的却只有近乎无情的冷漠态度——无论他取得何等耀眼的成就,在父亲眼里,都一文不值。电影中埃尔顿从父亲家离开时最令人心碎的一个事实是:埃尔顿的父亲斯坦利一生都未去看过他的表演。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埃尔顿至今仍无法平静地谈论自己的父亲。痛苦的童年生活比那段黑暗时光更长久地影响着埃尔顿·约翰,在《火箭人》的戛纳电影节首映礼上,当他看到银幕中的“自己”和未离婚的父母以及祖母一同生活的场景时,当场抽噎,随后痛哭流涕。埃尔顿的泪水里,不仅有苦涩与难言,也许还有一丝希冀和怀念。三这些糟糕的过往是埃尔顿·约翰在推进这个项目时面临的最大阻碍,许多制片人告诉他,他们想做一部PG-13(特别辅助级)的电影,而埃尔顿对他们反驳道:“我从未有过PG-13的生活。”另外,他还补充说:我不想拍摄一部充斥着药物和性的电影,但同样的,人人皆知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里少不了这两者。电影无需矫饰这一点,也不用暗示每当演出结束,我会悄无声息地溜回酒店房间,在热牛奶和圣经的陪伴中入眠。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没有作出任何妥协的、R级(限制级)的《火箭人》,它并没有遵循传记电影的程式化拍摄方式,而是以非常规的叙事手法和精心编排的歌舞段落来探寻生活的真相,利用炫目的蒙太奇技拼接起埃尔顿R级人生中的一个个关键时刻。尽管《火箭人》在戏剧化改编的过程中忽视了原本的事实,例如埃尔顿并没有约翰·列侬那里取自己的姓、他与搭档伯尼更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分歧不断等等,这些都是不准确的,但虚构的片段非反而让《火箭人》更显真诚——它简单直接,毫不掩饰,毫不做作。埃尔顿与伯尼一辈子都没有那么激烈地争吵过很难说究竟是哪一个人的功劳,事实上,埃尔顿的诚实态度、导演的表现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火箭人》比想象中更加真实可信,不过更大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捕捉到某些内在精神的演员们,尤其是“蛋蛋”塔伦·埃格顿。蛋蛋与埃尔顿在片场交谈不夸张地说,塔伦·埃格顿为《火箭人》贡献了职业生涯中最棒的一次演出,他没有单纯地模仿埃尔顿年轻时的样貌或者是令人惊艳的舞台装束,而是捕捉到了一些决定“埃尔顿是谁”的关键东西。在几次近乎“赤裸”(袒露内心世界)的表演中,他将自己相似的经历带入到埃尔顿·约翰的角色中,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完成了对于角色的诠释——一个张扬外表下敏感、孤独、得不到爱的埃尔顿。四影片结束于埃尔顿·约翰戒毒成功后,并未提及九十年代后埃尔顿的事业和生活。当然,之后的故事也足够精彩,尤其是在音乐创作上:1994年,埃尔顿·约翰与汉斯·季默等人一同受邀为动画电影《狮子王》制作了原声音乐带,由他作曲的《生生不息》已经成为了不朽的经典(正在热映的“真狮版”《狮子王》开场时,是否又勾起了你的回忆呢?);TheLionKing9.5EltonJohnHansZimmer/19941997年,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设计师范思哲也同样死于事故,一年失去两位挚友的埃尔顿·约翰为纪念二人创作出歌曲《风中之烛1997》,这首单曲连续领跑“公告牌百强单曲”榜首长达十四周,全球销量超过了3000万张,成为了迄今为止史上最畅销的单曲之一;CandleintheWind19978.92006之后的2001年、2010年,埃尔顿·约翰分别与埃米纳姆、LadyGaga合作献唱格莱美奖颁奖典礼,让更多的年轻歌迷认识到了这位乐坛重量级人物……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由于英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被大家尊称为“大姑妈”的埃尔顿·约翰与男友大卫·费尼什结束了21年的爱情长跑,正式结婚了!埃尔顿一家子新世纪以来,埃尔顿的生活显然没有那么“限制级”了,工作重心也从音乐创作转移到了慈善事业,再到现在全身心投入于自己和大卫共同养育的两个孩子,曾在歌手、演员、作曲家、慈善家、LGBT等身份间不断转换的埃尔顿·约翰,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父亲。宣布退休时,他说:为人父亲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唱到死的那一天,但现在我不想抛下孩子到处奔波了。他们需要我,我更需要他们,他们比巡回演唱会重要得多。在《火箭人》结尾时,小埃尔顿终于得到了一个拥抱,不是来自冷漠的父亲,而是来自未来的自己。如今,埃尔顿·约翰也成为了父亲,我想,他肯定不会错过每一个拥抱孩子的机会。本文版权归作者康报虹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