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托尔金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尼古拉斯·霍尔特莉莉·柯林斯吉娜薇·欧瑞丽帕姆·费里斯更新时间:2023-12-27 17:47:52
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Hoult饰)和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亲人抛弃了,善良的神父弗朗西斯(科尔姆·米尼ColmMeaney饰)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兄弟两人,他们从此便浸淫在浓厚的天主教文化之中。 长大后的托尔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贵族学校就读,在那里,他遇见了罗伯特(帕特里克·吉布森PatrickGibson饰)、杰弗里(安东尼·鲍伊AnthonyBoyle饰)和怀斯曼(泰·田纳…
3年前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对T.C.B.S.和托尔金青年时期很多细节并不了解,多是看得懵懵懂懂。如今重看,却感受到了不平与愤怒。难怪托尔金基金会声称不承认这部电影与托尔金的联系,难怪网友评分偏低。当然编剧、导演可能请来了一些语言学家和顾问,也可能从电影节奏等角度考虑,调整了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最重要的调整如下:1、将T.C.B.S.成员告别的延迟到了托尔金来到福克斯通港。2、全面打乱了托尔金与伊迪丝的各项要事。将伊迪丝的舞蹈提前到两人刚认识不久,将伊迪丝与托尔金的告白重聚拖延到托尔金出发去法国前,将两人结婚拖延到了一战后。当然电影不等于纪录片,一些艺术加工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想看到的是托尔金、是T.C.B.S.、是一战前的英国社会,不能将这些内容改得面目全非,挂羊头卖狗肉。首先,T.C.B.S.到底是怎样的团体?这是一个有着崇高文学抱负的团体,大致来说,他们想要在复兴以前的传统文学和传统价值,以文学启迪人们的心智。他们在一起,主要是读前人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也会畅谈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当时盛行以文学确立一个民族的精神,比如隆洛德编纂《卡勒瓦拉》,就奠定了芬兰民族的灵魂。这一点甚至影响到托尔金创作中洲神话,作为献给英格兰的史诗。托尔金给怀斯曼的信,很能体现他们的共识和争论:“对我来说,宗教、人类的爱、爱国的责任,以及对民族主义的强烈信仰,都是极其重要的…我当然不是个军国主义者…我不再为布尔战争辩护了,我现在越来越成为家园的守卫者…我并不是要为‘德意志高于一切辩护’,但我一定会为挪威人的‘一切为了挪威’辩护。”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这就是T.C.B.S.的信条,大家仍然相信文以载道,大家仍然相信文学作品可以带来改变国家乃至世界的力量,大家仍然相信爱和爱国的重要。一切发生在一战前,这是个纷乱但又充满希望的时代。电影将其改编成了什么?虽然也闪过一两个他们讨论文学的桥段,但电影里他们在玩桌球,在“玩大冒险”冒失地向女侍告白,在和女伴钻进巴士里嬉闹,这些不像T.C.B.S.的作为,最后一个甚至不像那个年代学生的作风(男生女生几乎不见面),西装革履之下,拍成了一部美国校园的嬉戏玩闹剧。电影甚至没有拍1914年“伦敦会议”,即T.C.B.S.在怀斯曼新家里的聚会。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文学抱负,大家决定“自己注定要去点亮那么一束全新的光芒”,托尔金将他们比作复兴古典的拉斐尔前派画派。也正是在此次聚会后,托尔金决定成为诗人,后来由此创作了开启中洲神话的《埃雅仁德尔暮星的远航》一诗。这些内容非常重要,事实上和一战时期托尔金痛失T.C.B.S.好友的悲怆休戚相关。得知吉尔森死去后,托尔金哀叹T.C.B.S.已死,他不仅是看到好友的逝去,更是看到时代精神的逝去。电影没有解释这些内容,所以观众很难从电影中明白,这些年轻人在所谓吃喝玩乐中如何能实现改变世界的抱负;观众也很难明白,G.B.史密斯留下的信件中,要托尔金说出的自己“未尽之言”究竟是什么。而这些,都是托尔金创作中洲神话的重要背景。此外还有一点,托尔金与伊迪丝的恋情。电影淡化了托尔金和伊迪丝走到一起的原因,即他们都是孤儿,彼此以爱互相抚慰心灵创伤。所以托尔金后来说妻子不是指引你前行的明灯,而是船难后陪你共度的难友。电影又刻意强化了伊迪丝的独立性,她可以让托尔金自由出入自己闺房,她走出福克纳太太的房间前往切尔滕纳姆是为了追寻自由,她主动去找托尔金挽回爱情。可惜,这不符合当时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也不符合伊迪丝相对内敛的个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改编将两人的恋情变成了老套的青年男女恋爱桥段,而完全忽略了是什么将两人一直维系在一起。当然,本片也有一些亮点。而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不是T.C.B.S.,不是与伊迪丝的恋情,而是托尔金和恩师在院士草坪和阿狄森小道上的对话,他们对语文学的理解和热情,颇为动人。最后,附上本片与真实事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以及我对其中一部分区别的看法。其中一些细节错误,个人认为体现出编剧、导演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不足。02:42“热病……到前线还有很长一段路”——托尔金的战壕热是在从前线下来、在后方的博瓦尔得的。04:03“萨尔霍磨坊……去伯明翰……弗朗西斯神父给我们找到了住处”——托尔金及其母亲在萨尔霍磨坊的时候还不认识弗朗西斯神父,伯明翰的住处是托尔金母亲自己找到的。11:51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找到的爱德华国王学校图片,但Barry建造的校园建筑,如下所示,与此全然不同。爱德华国王学校实际原貌电影画面17:26福克纳太太:“哦,继续弹吧,伊迪丝”——伊迪丝都是趁福克纳太太不在,偷偷溜去弹琴的,而后者一旦听到就要她停下,除非是客人在时让她助助兴。19:20G.B.史密斯是最后一个加入T.C,B.S.的,不可能出现史密斯邀请托尔金加入的桥段。20:05四人在巴罗商店坐的地方并非如此,而是“一系列隔间,即两个大高背长椅之间放着一个六人桌,非常清净,大家称为‘火车车厢’”。21:32非常怀疑托尔金是否胆大到敢去伊迪丝房间里,和她幽会。当时社会风气依然保守,他们最多也就一起骑车逛街,一起在伊迪丝的窗台上聊天而已。22:00伊迪丝:“在那儿我不用弹琴”——弹琴是伊迪丝的终身爱好。28:00-34:00这一段是把托尔金在《英语与威尔士语》中关于“CellarDoor”的描述、托尔金献给伊迪丝的诗AsTwoFairTrees,以及托尔金与伊迪丝在茶馆约会的内容混在了一起。但托尔金应该负担不起去如此高档的茶馆,伊迪丝也不会如此大胆对着身边的顾客扔方糖,他们是坐在楼上向楼下行人扔的。34:56这段伊迪丝舞蹈应该是托尔金从法国战场回来、伊迪丝生下大儿子前跳的,即《贝伦与露西恩》的灵感来源。当然,电影中有这段舞蹈总比没有好,
莉莉·柯林斯跳得也很美。35:47托尔金是临近订婚才告知T.C.B.S.朋友自己与伊迪丝的交往,而有可能这些朋友未曾有缘见到伊迪丝。电影中安排的见面这一幕,现实中从未发生,现实中的托尔金也不太会主动让家人与朋友两个圈子彼此见面。37:34quot;Oh,Tollers,quot;——Tollers/托托是C.S.刘易斯等Inklings好友对托尔金的昵称,并没有证据证明T.C.B.S.成员也会这么称呼他,事实上他们都称呼他为约翰·罗纳德。37:57伊迪丝:“你知道我每天都是怎样过的,约翰”——基本上只有个别同学会称呼托尔金为约翰,伊迪丝私下都称呼他“罗纳德”(托尔金有时给伊迪丝写信会署名“约翰”,但后者还是惯称他“罗纳德”)。而后来还有弗朗西斯神父称呼托尔金为罗纳德的桥段,证明编剧知道这点,这一错误就更不应该了。48:43托尔金:“我母亲当时她生了病,如果我能付得起……”——首先,托尔金母亲得的糖尿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其次,托尔金直到成婚前都没有所继承财产的使用权,他当教授前也没有稳定收入,为母亲付治疗费根本无从说起。更何况,虽然他母亲收入有限,但弗朗西斯神父其实足够有钱,完全能承担。52:07袋底洞字幕组的注释说,托尔金对牛津入学考试的莎士比亚考题兴趣寥寥,暗示这是托尔金的第一次入学牛津尝试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未必,托尔金对莎士比亚戏剧应该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曾在辩论中分析莎士比亚的成长背景,他在论文中也曾提及《麦克白》,汤姆·希比指出,他的某些诗歌明显收到莎士比亚影响。托尔金只是不喜欢莎士比亚戏剧的演绎而已。52:43弗朗西斯神父:“有人看到你从她的房间出来,深更半夜的。”——真实世界中,是托尔金和伊迪丝去乡下喝茶,给他们茶喝的人是奥拉托利会教堂(弗朗西斯所在教堂)守门人的朋友,守门人传话给厨师,厨师大嘴巴就让弗朗西斯神父知道了。当然这一过程太绕、人太多,电影要省略情有可原,但改成托尔金成天进出伊迪丝这一未婚少女的闺房,这点非常值得商榷(偶尔一两次,他和弟弟会去伊迪丝那里拿从房东那里偷来的吃的,但大部分时间,这些吃的都是由女仆通过吊篮送上去的)。当时社会风气保守,托尔金和伊迪丝也并非前卫激进之人。事实上他们每次约会都分头出入,隐蔽得很好。57:17T.C.B.S.身边出现了女伴,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当时大学里都是男人的社会,女学生在郊区的女子学院读书,年轻女性要上街都必须带着女伴,风气保守如斯。1:01:31托尔金:“我得退学了……我没考到足够的分数……用校长的话说,我在古典学方面没有天分。”——这句话又体现出编剧对牛津学制的不了解。托尔金参加的是荣誉古典学科考试(Mods),这几乎是最难考的考试之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考完得到一个评级(degree),第二次公开考试后拿到学位。托尔金的评级是第二等,这并不意味着退学(奖学金到期),但如果他要继续走学术道路,就必须拿到第一等才行。而埃克塞特学院(是院长法内尔,而非校长)也并未劝退托尔金,而是直接建议他转去英语系研究中古英语、古英语,托尔金的学术和创作道路由此奠定。1:07:43托尔金:“(伊迪丝)她给我写了信,她订婚了。”——其实是托尔金21岁生日时写信给伊迪丝求重聚,伊迪丝回信说自己订婚了。托尔金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买醉,而是立即前去见伊迪丝,赢回了后者的心。1:09:51托尔金:“(《哥特语读本》)没怎么阐述哥特语本身。”——这本书是托尔金老师、资深语文学学者约瑟夫·赖特的著作,事实上是引领托尔金进入哥特语大门的重要书籍,托尔金对其大感震撼,并不会如此贬低(唯一的不满,可能是觉得其中“没有文学的灵魂”。)1:16:40托尔金:“是故事,我创作的传说。”——托尔金系统创作中洲传说是从他自法国战场回来后开始的,一战前创作的基本只有那首埃雅仁德尔暮星的远航。1:19:48英格兰福克斯通港。——1916年6月5日托尔金来到福克斯通港、准备前往法国之前,托尔金已经与伊迪丝结婚、度了简短的蜜月,并作了告别了。1:20:41托尔金在福克斯通看到了T.C.B.S.的其他三人,实际上托尔金是最晚参军赶赴现场的,此时其他三人早已身在法国。因为他最穷,拖不起学业。1:22:10伊迪丝:“我在教钢琴。”——伊迪丝从未教过钢琴,暂别托尔金、住在切尔滕纳姆时期,伊迪丝主要是给圣公会教堂演奏管风琴。1:31:30伊迪丝:“杰弗里他……他已经死了。”——托尔金是从怀斯曼的信件中知道G.B.史密斯的死讯的。关键是伊迪丝不可能是传话人,她并不熟识T.C.B.S.,怀斯曼也是在托尔金恢复了几天后再来看望他的。本文版权归作者雪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