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的情感是对的,事迹是动人的,灾难是可怕的。但同样地,这部电影的表达手法,是极度失败的,连环爆破性的那种失败。影片从第一秒开始,就在生产制作一种“你准备开始哭吧,不哭不是地球人”的热烈氛围,我不夸张——没有一丝过渡,没有任何桥梁。电影本身则处在一种哭不出来也要滴眼药水的强迫状态,愈是强加仁慈,愈是尴尬满拧。也是从这第一秒开始,影片就沉浸在结局时刻的高点中再浮再上、无法自拔。电影试图通过铺满屏的配乐、不断叠加的刺激危险大场面、一个个滚字幕般登场的人物,甚至将灾难妖魔化,来打造战场一样的激烈情境,以配合主角演出。持续两个小时的撕心裂肺,对着屏幕喊口号,表衷心,一板一眼。观众需要自己去换位思考、去联系、去结合实际,才能获得共情。我很好奇,以这种低廉的方式致敬消防战士,在不考虑现实情况和基本智商的前提下去创造英雄,以这样烂俗的煽情套路吸引观众,甚至绑架舆论、制造声音,对于伤者逝者来说,真的能算是一种尊重吗?更可笑的是,在这部理应讲述人类共通情感的影片里,我没看到人与人内心里的交流,反倒是主角与被拟人化的灾难,与“戏精”般的火势之间的较量,让我印象最深。仿佛只有这样摆在明面的去打一场仗,才能达成演员情绪与影片主旨的一个契合。其他的情感渲染,因果逻辑,就如同输入程序一般,一边麻木,一边仁慈。平凡的、真情实感的东西没有展现。英雄的、光荣的一刻却被无限拉长,舍弃专业,鼓舞牺牲。最后用一大段事迹内容告诉你,有原型,是真的,不白哭。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这部电影,导的、演的、看的就是个题材,为了题材而题材,为了感动而感动。知道这个题材的一瞬间我如果不感动,就是冷血,就是没有人性。知道这个题材的一瞬间我就应该痛哭流涕,举手敬礼,爱国爱家。那还需要电影干嘛?对于题材之上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来说,这部电影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他让事件和人物本身的情感机械化,让简单的消防教育沦为空谈,让“逞英雄”对等于“真英雄”。最终,成为培养失智群众的帮凶。所以,尽管教主的邪魅笑容还是那样地具备杀伤力,我也以为会被他惊吓冷汗。但没想到的是,在这部电影的整体车祸面前,教主的演技根本不值一提——
黄晓明只是做了他该做的。最后,对于现实中的消防战士,我表示尊敬,对这个题材我本身没有偏见,也不会反感主旋律电影。只是单纯的恶心烂片而已。本文版权归作者郝小勺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