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限制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10:44:17人气:0
视频:聚焦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5
主演:马克·鲁弗洛迈克尔·基顿瑞秋·麦克亚当斯列维·施瑞博尔更新时间:2020-08-06 18:38:01
“聚焦”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专栏,罗比·罗宾森(迈克尔·基顿饰)是聚焦栏目的编辑,栏目拥有一个独立的调查小组,组员包括萨夏·菲弗(瑞秋·麦克亚当斯饰),迈克尔(马克·鲁弗洛饰),马特·卡罗尔(布莱恩·达西·詹姆斯饰)。当马蒂·巴伦(列维·施瑞博尔饰)接替了环球报的总编辑一职,他开始指派罗宾森和他的团队,紧跟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
《聚焦》是目前颁奖季里最喜欢的电影,节奏的控制和情绪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影片可被拆解成两个结构:神父性侵幼童、媒体对抗权势。前者可以从《不良教育》中去窥探神父如何把魔爪伸向脆弱儿童;后者可以从《总统班底》、《对话尼克松》、《惊爆内幕》中感受到新闻人挑战权势的勇气和纪实新闻独有的迷人气质。前后看了两次,走出电影院时都觉得很感动。一方面为新闻人对真相不留余力的追求和在真相面前的自我克制精神而感动,另一方面因看到权势庇护下的丑恶终将暴露人间所带来的振奋而感动。一、臭名昭著的神父Geoghan神父Geoghan曾对一个家庭里七个男孩进行长达近两年的性侵。虔诚教民Dussourd养着八个小孩,自己三男一女,再加上侄女的四个男孩。一开始,她很高兴孩子们能有该神父作为行为榜样。在长达近两年里,神父常常带小孩儿们外出吃冰激凌,并几乎夜夜造访她家,衣着教服和孩子们闭门相处。但她不清楚的是,那扇门背后的中年神父常常衣不蔽体。神父偏好小男孩,八个孩子当中,只有小女孩儿万幸未受神父垂青。这群孩子中,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四岁。事件暴露之后,Dussourd并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教区居民指责她制造丑闻,教会官员则施压警告她不要提出法律诉讼。另一方面,Geoghan在承认此事的情况下却并未被剥去神职。经过短暂的停职之后,他又被派遣到新的教区任职,在那儿,他可以继续带着小孩出去吃冰激凌。90年代中期,Geoghan长年累积的罪行已经不能被掩盖住,针对他的性侵的诉讼高达134件。教会通过手段和约1000万美元私下调解了其中近50件,剩下84件诉讼中的原告拒绝轻易调节,一直处于未了状态。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e)的一篇小专栏针对Geoghan的84个未了诉讼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新上任的主编MartyBaron(列维•施瑞博尔)的注意,他决定让聚焦小组对此报道背后的事实进行深挖。但是聚焦的目标远远不止揭露Geoghan的罪恶。二、聚焦小组调查过程简单概括Geoghan是天主教内部掩盖亵童神父丑闻的腐败缩影,也多亏了他的响亮丑名大到难以掩盖,聚焦才有机会开始去调查这件事。整个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聚焦小组抽丝剥茧调查过程的还原。而电影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它纯粹干净毫不花哨,故事虽涉及众多角色,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电影叙事线是新闻调查线的还原:定目标——挖细节——证来源。电影所具备的真实感,甚至让老一辈的新闻人开玩笑说观影体验类似于看色情片。1.定目标曝光Geoghan的昭彰罪行,和他背后的教会的一手遮天。之所以Geoghan可以反复犯罪,是因为他从未为自己的罪恶付出过真正意义上的代价,而这样的“特权”,则源自于教会内部对这种恋童行为的变向纵容。故聚焦小组的目标不止是曝光Geoghan的丑恶罪行,更是要去深究此类悲剧存在的根本的原因——教会的庇护。2.挖细节线索挖掘兵分三路。之一:波士顿环球报上诉解除针对Geoghan的84个诉讼案件文档的机密性,当时文档机密性权力掌握在教会手中。之二:对有着手此类案件经历的律师进行访问。Garabedian(斯坦利•图齐)是未了诉讼案件的辩护律师,掌握大量案件信息,被教会方面施压闭嘴;Macleish是有过和教会私下调节经历的律师,知晓有过亵童经历神父的姓名;聚焦组长Robby(迈克尔•基顿)的长年好友Jim是教会内部的雇佣律师,同样知道亵童神父的信息。之三:对受害者及亵童神父的访问。青少年Gay和破碎家庭里的小孩往往是神父下手的对象。记录被性侵的具体经历和细节,还原事实真相和保持新闻力度。随着调查增进,显然波士顿远不止一个Geoghan存在。通过整理数字来简单理清整个调查:十三个:SNAP是幼年受过神父性侵的人聚集起的一个互助小组。SNAP掌握的证据显示,仅波士顿就有十三个亵童的神父存在。九十个:天主教内部对亵童神父一般采取“停职 治疗”的方式。通过“治疗”之后,神父被派到新教区任职。前神父A.W.Richard,曾是这样所谓治疗机构里的医生,后从事于亵童神父现象的研究。据他的推测,波士顿区域大概有九十个神父有恋童癖。八十七个:聚焦小组在查阅神父工作日志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被公开指控有亵童行为的神父,在被停职的时间段里,工作日志上存在类似于“病假”的标注。根据这个规律,聚焦四人对照了所有工作日志,发现大概有87个神父符合这个规律。这个数字跟预测很接近。七十个:十二月底,在长达五个月的调查之后,聚焦小组最终定下了70个神父的名字,这些名字来源于过去几十年间,天主教和被性侵小孩的家庭的私下调解案件中涉及的神父。这些调解从来没有上过正式法庭。3.证来源十二月底,正式出版时间迫在眉睫。波士顿环球报决定让波士顿人民再过一个安静的圣诞,特别是同一年刚好经历了9.11的伤痛。定下的70个神父名字最好都精准无误,不然天主教会上层人员必然抓住把柄反击。而教会内部的人员对名单的确认,将是准确性的极大保障。圣诞前夕,Robby(基顿)拿着名单去与他长年为教会工作的律师好友Jim去求证。一开始Robby被赶了出去,镜头跟着他走向他的车,昏黄的街灯冰冷的路面。但忽然Jim出门叫住了他,Robby回头,眼里含着泪花。如果不仔细看的话,甚至不容易去发现他眼中的泪花——这一幕戏很打动我,所有克制的情绪都显露在那个红了的眼眶中。律师拿着笔圈住了所有名字。问,为什么不早一点,早一点我们在哪。答,我也不知道呀,我也不知道。三、教会的腐败和导致的悲剧天主教内部形容亵童神父为“仅仅是大园子里的几个烂苹果”。但这绝对不是几个烂苹果的小事,而是系统的腐烂,是体制上层的朽败。《虐童疑云》里,被修女(梅姨饰演)以(Allegedly)亵童为理由而迫离的神父(霍夫曼),未受任何处罚,甚至被调到一个更高的新职位。到最后钢铁老修女埋头痛哭,感叹个人力量的有限与对世态的迷惑。教会的力量可以压住一个修女,几个受害者家庭,藏好腐烂臭气,任毒瘤发展。但并不能威慑住新闻人。新闻人背后的支持,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关注,来自于真相的力量。所以才会有《总统班底》里新闻人掀总统下马的壮举。冯提尔的《女性瘾者》里有一幕戏关于中年男子暴露/发现自己有恋童癖好。甘布斯说,觉得该男子不该被鄙视,甚至值得赞扬——因为他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没有去伤害任何人。这话借一个女性瘾者的口来表达,显得合情合理,同是社会边缘人。但显然,普通社会体系里跟教会体系完全是两码事。教会甚至成了恋童癖者的天堂。根研究数据,人口中1%的人具有恋童癖好(ByDr.MichaelSeto,),而在天主教内部,这个数据高达6%(ByA.W.Richard)。这种上层结构包庇丑闻的态度,以及对亵童事件的不重视(有过亵童经历的神父竟然能反复任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甚至成了教会的广告宣传语——喜欢小孩?加入教会吧。电影里有一幕戏也从侧面反映了教会内部的腐烂。女记者SachaPfeiffer(瑞秋•麦克亚当斯)敲开一个老年神父的门,质问他是否有过性侵过儿童。神父竟然毫无遮掩点头确认,像在谈论天气一般。他接着说,但自己并没有强奸这些小孩,并强调”不是强奸”这一点很重要——他说,因为自己小时候被强奸过,所以知道区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轮回的悲剧。现实中,教会这种对亵童神父进行四处调遣的行为,对一个家庭造成了类似的悲剧轮回。据报道,某小男孩不幸是神父Geoghan的受害者,而他的父亲竟然在幼时也被另一个神父性侵过。四、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限制可以说电影从两个不同层面来反映了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失败。首先,教会内部自我审核的失败。很显然,教会对亵童的恶劣的现象的自我审核是彻底失败的,掩盖、自欺、任毒瘤发展。听闻波士顿环球报换了新主编,主教及时“召见”主编,并提合作的意向以进一步达到掩盖的目地。然而媒体要的真相,比权力本身更大,也更具备撼动人心的力量。其次,波士顿新闻人未能准确嗅到自己城市里存在的问题。主教包庇过的亵童神父的名单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被寄给了聚焦小组,但却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拖到新千年,需要借助外来的新主编——非波士顿人——的新闻嗅觉,才意识到自己城市里教会的腐朽。所以,Robby在圣诞那晚被朋友叫住回头时眼角的泪光,是愧疚,也是自我救赎达成的感慨。五、相关报道的传送门2002年波斯顿环球报聚焦组的系列报道:http://www.bostonglobe.com/news/special-reports/2002/01/06/church-allowed-abuse-priest-for-years/cSHfGkTIrAT25qKGvBuDNM/story.html甚至公开了波士顿地区被起诉过的神职人员的名单(高达271人):http://www.bostonglobe.com/metro/2015/11/06/least-clergy-have-been-accused-child-sex-abuse-boston-archdiocese/5cKpjVOPhEh7IYnCwRqIJI/story.html本文版权归作者留不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