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atororLOWLIFE(掠食者还是渣滓)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02:39:17人气:0
视频:逃避者状态:BD1280高清中字版年代:2018
主演:陈善治SophiaSiddiqueHarveyGeorgesCardona黄锦佳更新时间:2020-08-06 19:29:25
1992年,少年谭珊蒂和她的朋友索菲和茉莉拍摄了新加坡的第一部独立电影-一部名为“偷懒者”的公路电影-和他们神秘的美国导师乔治·卡多纳(GeorgesCardona)一起拍摄。桑迪写了剧本,饰演主角,一个叫S的杀手。拍摄结束后,乔治和所有的镜头一起消失了!20年后,16毫米罐在新奥尔良被找到,桑迪-现在是洛杉矶的小说家-开始了一场跨越两大洲和许多媒体的新的个人奥德赛:16毫米、数码、H…
看了挺多的电影书籍,第一次决定写一点稍微长点的评价。如果有人看到的话请先观看影片再看哦,文中更多的是个人观点,立场的表达。首先,有两个shirkers(逃避者):1stshirkers,是Sandi在20年前拍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的“film”“电影”,一部反映“realandimaginarylifeofSingapore”(真实与虚幻的新加坡生活),在我的理解中,这是她在家庭以及生长环境中一种anti-societybutnon-violentfightbackofparanoiac(偏执狂的冷暴力反社会抗争),而电影的内容也是S和TD一起followallkindsofpeoplebackhome(跟随各种人回家)哈哈,和标题shirkers相符,而这个电影逃避的人是Sandi自己,整个基调有一种追求自由,追求新意,追求随性,追求与众不同的潜在内核,还有整个电影色彩偏暖色调,颗粒感也相较同期电影更明显,显然是设备不足的缘故,毕竟受几个小孩子的经济实力,而且George还坑了Sandi,Sophie10,00?好像。说实话如果当时这个影片顺利的剪辑然后发布,很大的概率会湮灭在电影的长河中当最后看过此影片的一人去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成了之后Sandi以后避之不谈的隐疾,怎么说呢,当她试图逃避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我是怎么样都逃避不了的,shirker这个词和它背后的含义像phantomlimb(幻肢)一样隐隐作痛,”’shirkers’hadtakenaway,sowasthisword”.2ndshirkers,是这部2018年一月的纪录片,而在这部记录片中的shirkers也有两人,1.第一个很明显的是George,是他带着“shirkers”的70cansoffilms选择逃离,但不论是从新加坡到澳大利亚到美国都与之伴随身旁,至于他为什么到最后都一直带着这么多filmcans,可能一开始他更多的是一种愧疚,一种背信弃义的耻辱感,逐渐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执念吧,就像有些物件,有些手机的联系人吧,说不定George以后会有其他打算,只不过他可能没想到他如此命短,刚过60岁,一下就拉低了美国人人均寿命(雾)。关于他为什么逃离呢,我想没人能说清楚吧,毕竟Sandi也不清楚。整个纪录片最后也没有结论,只是说这是他个人的”somegametohim,ormentalexperiment”(对他来说就是游戏或者精神实验)。我们更多的是从假设基础上分析,a)Thisisasickgametohim(变态游戏对他来说),他用一种戏谑的态度看待整件事,就像端着一杯茶在路边,看小猫嬉闹一样,而他也参与其中。因为他在最后拍摄阶段,拍了一段出离剧本的小男孩(忘记名字…)飞天的独角戏,当Sandi问道“Howtodealwiththerope”,他回到“Thereiscomputer”,Sandi在纪录片还特地用他近乎嘲讽语气读了出来com~pee~tur,然后当拍摄结束后发现没上胶卷,而这一幕就是对应着剧本中”Evenfilmdoesnotcatchthescene,yourminddoes”(就算是胶卷没有捕捉到画面,但你的心里却已经是了)S教小女孩拍照的一幕,有一种George像在把他的戏谑刻在Sandi的脑海里的样子。并且,在George没对影片进行编辑情况下向Sandi寄来两个录音带说让她耐心等待的种种话语,以及最后发现的George对饰演monster的演员用电影中道具的摆拍,演员迷离、迷失的眼神。以上种种是不是就是一种猎物挑逗到手猎物的变态心理呢?这样的话George更像是predator,而不是shirker.b)heisjustafailureandshirker,在对George朋友Grace采访时,她提到George是非常emotional的人,他的电影一开始是建立于虚幻,而之后对他个人现实的抽离整合,像是他拍摄的布偶剧,但是他的作品却几乎没有人气,可能他一开始是对这个世界的不认可吧,一种被世界孤立的遗才的自我认同,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开始决定拍摄”shirkers”原因,证明自己。或许在最后他终于否认了自己,他觉得”shirkers”是他个人的作品(从他在拍摄中处处占主导地位可以看出),他不想再承受来自这个世界的痛击,再次失败,那么他就选择不发表,毕竟不管多好多棒的作品都会有反面的声音,何况是这样一部2个月内拍出来的电影呢,放弃了自己的careerasmoviedirector,chosetofarminAsturian(电影导演生涯,选择去澳大利亚犁地~),他选择了逃离。2.还有一个隐藏shirker还是Sandi她自己,不过是拍完“shirkers”之后的Sandi,她做了电影评论家还有之后去上UniversityofColumbia电影专业,她本人却很是反常的不愿出现在电影镜头,视频里,甚至对这段历史的书面描述也迟迟难以下笔,因为就像用强光灯打到phantomlimb上,将她的曾经连根拔起。她逃避的是什么呢,是曾经逃避普通世界的自己,相信她这十几年中对陌生人抱有更强烈的戒心。那么她在完成这部纪录片后释怀了吗,她不再逃避了吗?可能吧,不过在心理成长最关键阶段留下的阴影,说消除了,也太随意了些。题外话:Sandi在描述George逃离后说,”buriedhimintoAmazonriverbasin,thatwhereheisfrom,lowlife!”(把他葬在亚马逊盆地,这是他来的地方,垃圾),突然想起我上次用”lowlife”这个词也是对一个骗子讲的,当时AGO(artgalleryofOntario)的草间弥生展一票难求,当时网站买票前面有10,000人….所以就去求助kijiji(加拿大闲鱼),用双倍价求票,然后有人短信联系我说通过ticketmaster(一个票务app)转给我,其实当时那个上面是没票的,不过我也不太清楚当时就先给他转钱然后他给我转票,转完之后杳无音信了,屁股想也是被骗了,哈哈,之后用他手机查到fb,发现他在DQ工作,然后就给他发了一句“Goodforyou,afreakingblizzardspinnertrytobeagrowupfraud,no,youlowlife”(没有歧视服务行业的意思啊只是针对个人),所以我特能体会到那种惊喜到失望到出离愤怒的感受,更何况Sandi失去的是更大的希望呢?P.S:很多引用都是凭记忆的所以肯定会有很多不准确地方,不过意思是差不多的,希望大家提出来,我也会修改的。新加坡人真的厉害都会几国语言,而且英语真的很好哎,稍微有点当地口音吧,哈哈。本文版权归作者Baeyore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