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真相:医疗器械市场的风险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6 12:35:48人气:0
美国有种永久节育器Essure,像一根螺旋针一样,被植入女性输卵管,最后效果是输卵管会因为这根金属针而作出反应,最后阻断输卵管通路,起到节育作用。被植入十余年后的部分女性,出现了腰酸,腿酸,全身无力,子宫刺痛的现象;这些出现这种现象的女人,部分在针取出来后,仍然有更加严重的症状出现,子宫大流血,不能有性生活,还有部分不能取出来,变成无数的金属片散落在子宫,部分人需要切除子宫。另一个产品叫疝气补片,是一种特殊材质的网,少数女性在分娩后体内相关组织松弛,会出现尿失禁现状,这种网状用于永久植入体内,起到支撑相关组织的作用。然而,植入这些金属网的女性,同样出现大量的问题,无力,连爬楼都爬不了,发烧等等,这种网几年后跟组织与肉融合在一起,因为持续收缩,不断地在挤压体内的组织和骨头,影响了器官功能。当病人想取出来的时候,事实上相当难取,几年做了十七八次手术,仍然无法完全取出。当性交时,金属网割伤了病人丈夫的器官,性生活以后基本上不可能了。有一种叫达芬奇的机械臂手术仪器,医生用这种机械手术仪器为几个女性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谁知,做了这些手术的女性,体内的肠竟然在走路和上厕所时,从阴道口掉出来!这与对操作这种机械臂的医生缺乏培训有关,有医生反映需要300次完整的手术才能基本上算是熟练,而卖这个器材的公司intutivesurgical在卖出这个产品给医院以后根本就没有给医院太多培训,导致医生做用这个机械臂做手术时出现问题。有个人换了髋关节,用了金属钴,结果钴元素扩散至全身,导致他的神经系统出现错乱。假隆胸能引发一种罕见的癌症。用于粉碎纤维瘤以更好取出的器械,竟然导致癌细胞在全身扩散.。。。。看了不禁倒抽一口凉气,片中所有的受害者一生都毁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酿成这些恶果呢?FDA监管疏漏医疗器械上市不像药品上市这么严格,药品上市需要经过创新药或者是仿制药申请,其中还包括临床实验或生物等效性实验,申请流程十分严格,耗费以亿来计,时间上以十年来计,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医疗器械,尤其是那种植入型的,由于其副作用可能需要经年累月才出现,而当下主要是以病人植入后一两年之间作为观察,且因为这样的病人数量甚少,没有药品所有的三期临床实验这种严格的流程,只需要证明拥有所对标的业已上市的器械的功能即可,通常也只会给FDA呈现一到两个病人的证词。事实上,有些可能连证词都不用。医疗器械公司为追求利润欺上瞒下比如疝气网,就算是内部研发成员提出安全性风险,就算是用在实验病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就算是已经上市后出现的医疗事故,公司都会采取掩饰手段,一方面以期FDA不会成为上市的阻碍,另一方面哄骗医生和病人尽快使用,信誓旦旦。对于已经售卖出现的器械,因为已经实现了利润,在培训方面又可省则省。医生追求高利润,会尽量上马新器械。吃回扣这种事情且不说,新的器械因为所宣传的技术含量与相对于旧技术的优点,定价也更高,医生在追求更高利润,以及更稳妥上面,一般会选择前者。他们会宣传新器械的好处,鼓励病人使用。FDA和医生原本是应该跟病人一道,对抗医疗器械公司,但现实是,医生事实上是利益的一个大极,比之于跟病人一起作战,他自己的利益诉求是显著的;而FDA却已经跟医疗器械公司站在了一起,FDA有相当多已退下来的官员,通过旋转门去了医疗公司当顾问,为医疗器械公司更快地拿到上市批文做贡献;而FDA的官员,也同样来源于医疗行业。FDA有了更多的来自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的利益。在这里,病人是唯一被放弃的,孤独的一群。我这些天在做医疗产业相关研究,为医疗行业各种发明感到震撼,觉得人类健康前途很光明,这部片给了我重重一棒,让我清醒了不少。新技术、突破性技术是层出不穷,然而,因为监管器械并没有监管药物来得严格,这些器械的隐患与风险是相当大的,一句话:它远没有说得那么好!一定要记住,你的身体属于你,所有的风险都是你在承受,医生并不能够帮助做决定,有时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已经超过了你自己的利益。面对医疗器械,一定要多调研其风险,对于植入性器械,可不做的情况下尽量不做。我想起一个初中同学,他的眼睛1000度以上,后面做了激光手术,就不用戴眼镜了,但是他读博后又开始戴眼镜了,后面我问他,他说眼睛比以前更差了。我最近想换个眼镜,也经历了在医院做验光时,觉得医生不可靠的事。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我在医院(还是个三甲医院)和五家眼镜店都做了验光,为什么我要在六家机构做简单的验光待会再说,在眼镜店直接付给他们钱,要求只做验光。他们做得很仔细,并且都是器械加人工,很认真。而在医院,感觉医生真是有点敷衍,因为临近下班,但还没到下班点,他一直说他儿子乘飞机回国,想要快点搞完我这个验光好去接他,最后验出的度数,医生验的度数次高,除了一家,其余眼镜店的都没那么高,其中有一家还给了建议,说虽然测得这个度数,但实际配镜可以再下调一些度数,这样不会产生头晕等现象。说实在的,我很难判断到底是医生验得对还是眼镜店验得对,也正因为医院与眼镜店,以及眼镜店彼此之间都有差异,我就多找了几家眼镜店验,毕竟眼镜一带就会带五六年,做细致一点也对未来也是好的。联想起医生在整个过程三番四次跟我提香港的一种验光技术,因为我每一次都没接他这个话题,他在整个验光过程中时不时“不经意”地提到,我回忆的时候越发觉这之间可能有猫腻,对他的信任又降低了,所以最终选择了一家我最信任的,同时佩戴相应度数觉得最舒服的一家。通过我个人接触的两个案例,只想说明两个道理:改变原有机体的医疗器械都是有风险的,以及,医生并不是都是全心全意站在你这边的。本文版权归作者白起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