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ephOwen评分:一星本届戛纳最大的灾难诞生啦,恭喜西恩·潘执导的《最后的模样》。这部电影就是张关于导演本人电影作品的讽刺画:荒唐可笑的爱情故事;让人没什么耐心的粗糙政治情节;让观众放声大笑的愚蠢台词;还有那就像联合国维和广告一样不明不白的白左人道主义宣言。这部电影惊人的烂。西恩·潘的野心和他的导演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次上升到奇耻大辱的地步。对一部板着面孔说教的电影来说,它表现的太过一本正经以至于在无聊透顶方面十分成功。影片开始于闪回。
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女主角(似乎无时无刻脸上都写着“天啊我为什么来拍这个”)是一个国际性援助机构的负责人,她正准备要在个一眼就能看出浪费纳税人金钱的颁奖礼上演讲。她开始回忆作为非洲医疗援助志愿者的时光,当时非洲的内战正如火如荼,还反思了她和贾维尔·巴登扮演的男主角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故事就此成为了整部电影的轴心。该片试图呈现的其他主题,如战争等只能沦为他们凄美的爱情的幕后背景,顺便在必要时刻给这段罗曼史绊上一跤。讽刺的是,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黑人的电影,可是黑人角色在片中得到的台词数屈指可数。影片的高潮也处理得如此笨拙,只能让人感觉到尴尬,毫无共鸣可言。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男女之间必须要发生一些所谓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西恩·潘的确不负众望,但是这种冲突的表现除了让这对情侣动不动就用模糊不清的互相咆哮和滑稽的表演外也没有什么新鲜招式。片中的政治元素很幼稚,而爱情部分则真的很好笑。本片的槽点还有更多。两位本来让人期待的演员,
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和
让·雷诺,在片中被弱化得如同拙劣的泡泡般一戳即破。阿黛尔就好像走错了片场,而让·雷诺则废话连篇,酷爱传播各类人生哲理,比如“这不是战争,这是爱。”在放出此类台词后,西恩·潘会热衷于插入一个对手演员的特写镜头,竭尽全力地希望捕捉到他们目瞪口呆的惊吓表情来表现所谓台词的震撼力。这些演员在说什么?这些台词到底什么鬼?就连西恩·潘本人也不知道。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舍得放弃失焦镜头的使用,也许他是想让观众更切身体会到近视眼角色的视界吧!本片的失败自然也有编剧艾琳·迪格纳穆的功劳,她创作的剧本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聪明、想象力和自觉性,反而用枯燥和令人费解的画外音来折磨观众。这部电影还真是一滩糟粕,彻头彻尾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