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亡并坐闲聊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6 18:25:42人气:0
死于明日

视频死于明日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帕查·朋皮雷亚茱蒂蒙·琼查容苏因瓦尔蕾特·瓦帖儿更新时间:2023-12-28 12:36:17

片中的故事均以真实新闻改编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死亡往往就会来得猝不及防,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赋予了生命以价值。在曼谷,朋友庆祝毕业、兄弟姐妹再次相聚、恩爱夫妻面对分离、女演员等待召集......这是对命运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既愉快又忧郁,同时充满哲学性的反思。 该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死亡之前平静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部作品继承了纳瓦彭之前影片…

我和男朋友经常在闲聊时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我会摊开左手掌心,跟他讲从小就有人说我的生命线很短。跟他一比,果然短了一半还多。所以,我大概只能活到你的一半年纪。余生还有那么长,到时候年老色衰也不可能再找到什么合适的人,一个人过日子得无聊成什么样。于是他也开始为我的长寿打算,让我按时睡觉,少喝酒少抽烟,换掉需要加班的工作,远离令我焦虑的老板。他说:一生计划看两万部电影吧,如今你才看了三千多部,按一年350部计算,还得活48.57年,这样你大概活到80岁,我到90岁死,等你死了还能怀念你几年。我说:如果哪天得了重病,千万别插我一身管子让我接受痛苦的治疗,一定要飞去北欧某个国家让我安乐死。如果你真的比我先死,那我可能一刻也不想多活了。还有,我死的时候真的不希望爸妈在场,最好我的死亡成为一条简讯,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这一切的前提是,我笃定我的爸妈一定会比我晚死,因为他们一辈子都顺遂快乐,尤其是我妈,年轻时候脾气太大,一点不顺心就暴跳如雷,骂我打我也是家常便饭,所有负面情绪都抒发出去了,怎么可能不长命百岁。而我自小体弱,心思又多,还是讨好型人格,所有的不快乐都藏在心里,能多活一年就得多感恩上天一次。我们从不忌讳谈论死亡,而我有的朋友则不是,以来自山东和东北的朋友居多,偶尔提到不吉利的话,他们会立即要求在场的人一起“呸呸呸”,赶走所谓不吉利的兆头。我们没有这种习惯,反而觉得越常提到死亡,死亡就越不容易靠近自己。大概跟见到鬼跟他握握手是同样的道理。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得癌症去世了。他走的时候挺平静,在病房里还会寻思着每天点些什么吃,他说某一天从床上起身的时候忽然头脑失去意识一口气提不上来以为就要过去了。从那以后,他就对死亡不那么恐惧了。反正,该来的总会来。所以,他也很少哭了。除了得知自己病情的时候哭过一场,再之后就是奶奶忽然打电话跟他说做了一场梦,梦到他身体不太好,问他是否一切还好。那时候奶奶还不知道他得了重病,放下电话的那一刻,他缩在被子里哭了。小S在《康熙来了》中曾因为吴克群翻唱已故好友杨明学作词的《我不难过》而失声痛哭,她说去KTV要常点这首歌,不要因为怕想起死去的人难过就避免提到他,否则他会以为活在世上的人都忘记了他而感到伤心。死亡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每天连如何活得更好都想不清楚,更别说去思考如何迎接死亡。电影中倒是经常有人死去,动作片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犯罪片拍连环杀手冷血无情,爱情片拍生离死别天各一方,战争片拍炮火连天横尸遍野。死亡在银幕中每天上演,不够惊艳的死法甚至会让我们感到无趣。似乎从另一种角度说,我们早已看惯了死亡。所以,还能如何通过电影更好的描绘死亡呢?关于《死于明日》,我想说的话都在短评中了,再复制粘贴一遍:如墨水滴在宣纸上,以极为私人与间接的手法晕染出最宏大的影像质感。缺席的逝者与在场的生者共同勾勒出死亡飘忽不定的虚无感与触手可及的实体感。死亡以回忆、亲历、忘却三种释义,完成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重自证。于观众而言,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着死亡。倾听者、回忆者、对话者、探视者、偷窥者、讲述者、还有死者。死亡在发生的那一瞬间即被定格,死者被遗忘在原地,而生者则如潮水一般继续向前滚去,与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对此,我无比赞同。本文版权归作者嘟嘟熊之父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