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方达的五幕戏状态: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8
主演:简·方达迪克·卡维特汤姆·海登罗伯特·雷德福更新时间:2020-08-06 19:48:06
演员、制作人、模特、健身教练、备受瞩目的活动家,奥斯卡奖得主简·方达的生活充满了争议、悲情和变故,而她在公众视野里做到了这一切。这部由苏珊·莱西执导和制作的纪录片,取材于对简·方达长达21个小时的采访,在采访中,她坦率而真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爱情、事业以及过失。她探究了母亲自杀的痛苦、身为名人的父亲的情感缺失、自己30年的饮食失调以及三次失败的婚姻(和罗杰·瓦…
简·方达,犹如名贵的天然红宝石,略有瑕疵,也无碍红宝石的鲜艳夺目。奇特的光泽之中,蕴含着生命于跌宕放诞中释放的璀璨耀眼。为一个争议性太大、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又有着世界各地广泛粉丝的名人拍纪录片是很有难度的,从哪一方面入手呢?标题来自于简本人的自传,在自传里,她将进入60岁的人生称为“人生的第三幕”。影片没有过多的着笔于简·方达作为影坛传奇的成就和影响,而是描述了简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人的自我觉醒与改变。如今的简已经是活着的传奇,追忆过去时,并没有回避、试图掩盖自己当时内心的不安与脆弱。人生或短或长,总会经历一些锥心的痛楚,名人面对镜头向大众讲述自己的痛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对简和导演都是一种考验。纪录片的开头,尼克松评价简·方达“总是误入歧途”,或许吧。人生最大的惊喜,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简最终没成为她少女时代梦想的模样:成为一个好女孩,而是成为一个被众人敌视、充满争议的激进分子。少女时代的她出现在媒体镜头前,迷茫的大眼睛里,闪动着不安和无措。这样一条忐忑不安的小鹿,是如何蜕变为后来的“河内简”?“你得有勇气大声说出,那些需要做出的改变,包括究其根本时,面临的挑战”。第一幕亨利:父亲亨利·方达是代表美国电影的美国面孔之一,正如简所说“这样的人通常都不会是好父亲”。回忆亡故的父亲与活在父亲阴影下的青少年时代,年近八十的简·方达仍是控制不住的哽咽。简·方达的一生丰富多彩,毋庸置疑,她有着强大的力量。回想起自己11岁时为杂志拍下的那些美好表面下危机四伏、不堪一击的照片,观众会不由自主的对她内心的脆弱一隅感同身受。独自长大,渐渐独立,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家庭温馨、欢声笑语、齐聚一堂...这些美好,于她太遥不可及。年幼的少女,就此迷失了。被继母赶出家门,成了她接触表演的契机。玛丽莲·梦露的导师李·斯特斯伯格发现了她眼中隐藏的悲伤,教导她如何演戏。演出完毕,犹如浮木之于溺水者,李的赞许与认可为简打开了眼界,带去了眼前的光明。(我以前好像在梦露吧看过一张简和梦露的同框,可惜没搜到)人生中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此不用再害怕孤单,开始真正走向独立。第二幕瓦蒂姆:为了寻找真实感,她去了法国。她嫁给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瓦蒂姆,这段婚姻其实没有那么美好。不过对简来说,时过境迁,很多事没有必要再纠结了。男人评价女人时总是喜欢加上自己的定义,简不喜欢活在这些定义的束缚中。我不知道她当初离开家乡前往法国有没有摆脱定义的目的,但她在法国嫁给了最喜欢定义女人的男人。某段时间,她希望自己成为丈夫定义的样子。她全裸出演了连碧姬·芭铎都不愿意演的《太空英雌芭芭娜》,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女星。如何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而不是彻底迷失其中?她一直以自己的国家为傲,亨利·方达参加过二战,她自己也做过女士征兵员。美越战争刚打响时,她充溢着无知的自豪。生活,或者说人生,总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迟性。早在1968年以前,简·方达就从西蒙西来涅那儿接触了一些“激进”思想,这些思想在她的脑海里并不着急破土而出,只是深扎根以待合适的时机长成参天大树。1968年,美越战争中最大的地面行动——春节攻势爆发。简·方达也在这一年成为母亲。中国人说为母则强,我不知道西方有没有类似的说法。当简·方达谈到这一段自己的转变,纪录片镜头前的她不似之前谈起父亲和第一任丈夫的迷茫与无奈,她的眼神开始坚定传达出力量。此时再谈起父亲,她开始以成熟理智的心态去看待母亲与父亲、审视自己的时光与经历。尽管依旧悲伤,但观众能够感受到她逐渐走出痛苦的泥淖。母亲的自杀是她一生的阴影,她凭借《射马》中厌恶生活、选择自杀的GloriaBeatty首次提名奥斯卡影后。拍摄这样一部绝望的电影时,她已经是妻子和母亲,就像当年她的母亲。戏里戏外的交错,她感受到她逝去多年的母亲,永远与她同在。《射马》对她的意义远不止是第一个奥斯卡影后提名,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影片,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在片场询问她对于剧本的看法,赋予她探讨的权利。这是她第一次得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导演手中的道具,她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射马》之后,她决定改变。像很多女人一样,从改变发型开始,那个造型也成了后来她在七十年代的经典造型。然后是离婚,和父亲初步和解。开始和父亲和解、搬去一起住,在我这样的普通人看来已经是大跨步的改变了。有了这个改变后,她成了彻底的激进分子,不断的参加活动、被逮捕,周而复始。对于美国人来说,七十年代是混乱的年代,那时的简·方达也在混乱深陷迷失,推动潮流的人亦被潮流裹挟着向前。简有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沉迷于政治活动的她,也成了一个糟糕的母亲。她不敢面对女儿的不满,她知道自己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失败了,可她还要继续自己不能放弃的事业。这些认知不断的折磨着她。第三幕汤姆:恰到好处的时机,第二任丈夫
汤姆·海登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他是社会活动家,他的出现于简而言似是命中注定。当简·方达不断的在美国本土被捕入狱时,我想当时的美国人一定会认为简·方达已经不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了。可是简·方达很快就打破了他们的认知极限,她出现在了轰炸中的北越,成为了被人痛恨的“河内简”。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个美国本土好莱坞女星坐上了北越对准美军的大炮。不是没有后悔,但尺度的把握,即便是研究这个问题几千年的中国,也给不出一个好的答案。她的后悔先不提,简坐在大炮上的照片传回美国,引发了民愤,她被自己的同胞憎恨、视为叛国者。国会和FBI也盯上了她,恨不得把她送进监狱。美国人将1944东京玫瑰与1971简·方达相提并论。这种类比在我看来无比可笑,前者是战争悲剧下的提线木偶,简·方达是勇敢无畏的女英雄。可有一点倒是真的:命运的河流会流向何方,无人得知。我曾经在《经济学人》还是《纽约客》上看过一些文章,大多数美国人反思越战,无关这场战争给越南的影响,而是很大程度上因为这场战役让美国损失惨重,尤其是那些越南战场上受重伤的美国士兵在美国宣布越战结束后无法接受,他们不明白自己不远千里来到越南,却带着残缺的身体回到美国是为了什么。这些从简·方达主演的《荣归》和后来汤姆克鲁斯的《生于七月四日》中可见一斑。简·方达的可贵之处,是她在美国差点被越南战争拖得半死之前,意识到这场战争会给渴望独立的越南人带来多少伤害。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外界如何敌视、监视、恐吓,她都不会轻言放弃。只是,当她看到美国的很多参战士兵也是牺牲品时,她没有坚持自己对军方的敌视,而是用心的与这些拖着残破身躯回到故土的士兵们交谈。电影,是最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她知道这些归来的士兵也在宣传反战,在电影公司不愿拍摄反战题材的背景环境下,她发动自己在好莱坞的影响力,筹备多年,将越战搬上大荧幕。正如她所说的,她是美国人,她守护的是美国精神。越战如她所愿的结束后,她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去谈论她所做的努力,而是毫不犹豫的表达自己的后悔与抱歉,后悔自己的那张照片伤害了同胞,对那些因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到受伤的美国士兵在电视上公开道歉。越战结束了,简的政治活动生涯却没有结束,她在关心经济萧条时期的同胞们。她需要钱,然后上世纪的尾巴,出现了闻名全球的健美操皇后。简的初衷是筹集活动需要的资金,但不妨碍她的健美操改变了很多人,比如睡眠问题和健康问题。她的《中国综合症》关注核泄漏,《朝九晚五》关注职场女性的弱势。她一直在做有意义的事,努力的改变社会,希望能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她,想做有意义的事,就真的把想法付诸现实了。我最初知道《金色池塘》是因为凯瑟琳·赫本的第四次奥斯卡影后和亨利·方达在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后拿到了奥斯卡影帝。那时候的我还不了解简·方达和影片背后的故事,如今的我在知道这一切后是不会再一遍观影了。很多东西,因为无知简单,才会觉得好。然而我却更加钦佩简·方达了。人们需要宽恕,因为意识是流动的,谁也不知道日后的我们会不会遗憾,还有没有机会弥补遗憾。自我意识强悍的女性大多在家庭上不会幸福,她和汤姆在数年后走向了离婚。与此同时,她的演艺事业也在不断的走下坡路。第四幕:泰德优秀的女性永远不乏追逐者,第三任丈夫泰德出现了。两次绿帽子之后,还愿意在年过五十再次开始新感情、新婚姻。“虽然我们无法不变老,但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变老”。热爱生活总是好的。和前两段婚姻一样,这一次仍以离婚告终,但,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有意义,不是吗?第五幕:简在纪录片里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去看望母亲”。是啊,从前的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母亲的悲剧与自己童年的不幸,以后,只怕一直不敢面对就再也没有机会。我们常常有一种偏见,出身在不幸家庭的人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也许在女儿年幼时,简没能做的很好,但她在努力淡化自己童年的不幸,并尽量避免这种不幸影响孩子。她这一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也做了一些错事。她没有辜负自我与似水年华,活成了完整的、拥有自我意识的简。时至今日,她仍然在拍电影,参加各种活动。年过八十,她的能量依然充盈,生命不止,就要继续延申生命的宽度与高度。本文版权归作者洛城机密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