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状态:年代:0
主演: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施诗更新时间:2022-04-15 17:26:27
盛家六姑娘明兰(赵丽颖饰)从小聪颖貌美,却遭遇嫡母不慈,姐妹难缠,父亲不重视,生母被害去世的困境。她藏起聪慧,掩埋锋芒,忍辱负重逆境成长,在万般打压之下依然自立自强,终历尽艰难为母报仇。在这一过程中,明兰结识了宁远侯府二公子顾廷烨(冯绍峰饰)。顾廷烨帮过明兰,也刻薄过明兰,他见过明兰软糯表皮下的聪慧锐利,也见过她刚强性格中的脆弱孤单,对她早已倾心。朝廷风云变…
五六集短短六集篇幅,本剧给我们展示了打屁股、打手心、打背脊、鞭打、罚跪、当面扇耳光,除玛丽苏剧情外,情节推进严格按照“小人嫁祸-权力者被蒙蔽-主角冤屈受刑-主角使权力者知道真相-权力者惩罚小人”这样的标准宫斗格式——这难道不是一部宫斗sm剧?女主线这样推进也就罢了,连男主线都是被嫁祸再挨打的模式——
冯绍峰说“打吧”,就真的开始打,我真是惊呆了。家长动不动打孩子,主人动不动打下人——真的不是在助长中国严重的家庭暴力,给虐童者以口实?原著洋洋洒洒百来万字,那么多精彩段落,宁愿抛弃原著不用,去抄宫斗剧的低端嫁祸梗。——说我没看出这是北宋背景的,除了上朝拿一根棒棒,你再给我列举本剧中的风俗礼仪制度,向我证明这是北宋。——六集质量如此,首页全五星好评。控评无疑。有钱买水军和热搜,为什么不做字幕校对?五六集字幕也有错字。三四集观后全剧笼罩着一种“我们特别牛”的谜之优越感。演员被训练出了一种“我们演技特别好,主要靠吼、靠用力过度”的谜之自信。全剧无时无刻不有人在大吼,在大骂,在大哭,要不在按宫斗剧格式在喊冤,在嫁祸,在装可怜。连板子都演得特别好,打起人啪啪啪(四集篇幅里打人多少次了?这种用刑密度只有宫斗剧了吧?)——既没有《红楼》式宅斗的表面波澜不惊,背地腥风血雨;也没有《知否》式的明里和谐,暗流潜动。编剧行文弥漫着一种“我比原著牛很多”的谜之优越感。能不用原著,就不用原著;能抄红楼,就抄红楼——那你们立项拍红楼好了呀——偏偏塑造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国产剧式后宫嫔妃典型形象,既没有红楼女儿的可悲可叹,也没有知否原著人物的可爱可怜。以“主君”“主母”“小娘”之类做当面称谓,既不出于原著,也不出于红楼——我就不知道哪本明清小说、宋元话本是这么用称谓的。剧粉出来考据下?上学读学不读四书也该读五经的,老师怎么会读陶渊明?——陶渊明是不为当时主流所容的隐士啊,离经叛道之徒啊。奇葩程度相当于语文老师上课一本正经唱GAI还叫大家背诵。《知否》爆不了。因为剧组与原著离心。《镇魂》《香蜜》能爆是因为剧组虽然穷,但与原著同心同德。原著的萌点虐点都能get到。人物一念原著的经典台词,是不是原著粉都会跟着血脉贲张。《知否》剧组是凌驾原著之上的。背离原著的后果就是流于俗套。《知否》文是披着爽文外壳讲人生智慧;改编剧是披着正剧的外壳拍《延禧》(又没《延禧》干脆利落)。改编剧没有get到原著的精华。剧组自己以为高于原著的部分——更红楼的语言,更繁杂的人物,更大的排场——是流于表面的。剥开改编剧光鲜亮丽的大历史外壳,内里是与一众宫斗剧一脉相承的“斗者为胜”,“为争而争”。而原著的内里在于:以通透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争斗,“以不争为争”。即使不写穿越,通透豁达仍然可以是女主角的处世态度。但是片花里也看到了,明兰以复仇为目的,父亲说她“一直都没有变”。韬光养晦在原著女主那里,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为了自己的坦荡和内心安宁;而在改编剧女主那里,是一种后宫甄嬛式的谋生策略,隐忍是为了后期的崛起爆发与对反角的碾压。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导向,首先导致了女主性格的差异。原著明兰是快乐的,即使在相当艰难的境况下也非常乐观,悠闲而不失智慧,有大家气质。预告片里的
赵丽颖时时大眼饱含泪水苦大仇深,连笑的时候都充满一种“我虽然很可怜但我还努力微笑着”——一向是赵丽颖角色如陆贞、楚乔、花千骨“全世界都欠我,我好可怜,好勇敢,好坚强”的白莲花黑化人设。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导向,其次导致了对配角处理的差异。原著中王、林等配角,尽管有缺点,但因为女主通透豁达的心态,仍能显示出其可爱之处。改编剧中王夫人动辄河东狮吼,林小娘惺惺作态,两人一开始长篇大论(毫无趣味可言),我就想跳。一部网络小说能够成为热门,一定有它吸引核心受众的地方,而这也往往是将它从一大批网络小说中区别开来的东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小说,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职场观点、波澜壮阔的众生描绘,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作者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通透豁达、真诚同情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怎么说呢,并不怎么“积极上进”,几乎有点佛性。关大自己摆的文案里也点明了,“一个消极怠工的古代庶女,生活如此艰难,何必卖力奋斗。”这句话并不浅层的含义是说:女主无意于争抢,无意于宅斗。宅斗的胜利不是她的最终目的,甚至嫁得好都不是她的人生目的。那么她的人生目的是什么呢?我截一断原文给大家看。我认为这是最能代表明兰人生态度的段落。明兰最近正在学《诗经》,想了想,挑了首最简单的,便朗声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明儿背的真好。”黑暗中,盛老似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有一抹伤悲的意味,似乎自言自语道:“明儿可知,祖母年少时,最喜欢的却是那首《柏舟》,真是朝也背,晚也背,可现在想来,还不如《桃夭》的实在,女人这一辈若真能如桃树般,明艳的开着桃花,顺当的结出累累桃果,才是真的福气。”明兰困了,根本没听清祖母再说什么,依稀像是在说种桃,于是迷迷糊糊的回答道:“……桃树好好的,要是结不出桃,定是那土地不好,换个地方种种就是了,重新培土施肥浇水,总能成的,除非桃树死了,不然还得接着种呀……”明兰的这段话,真的是对她人生态度的最好诠释:车到山前必有路,千金散金还复来。非常通透,非常达观,非常超脱。对于外界环境的险恶,并不怨天——“换个地方种种就是了”。对于人生际遇的反复无常,并不尤人——“重新培土施肥浇水”。《知否》在我看来,就是一部乐观版的《活着》。《知否》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也有对苦难的同情,但它不是哭哭啼啼的,不是怨天尤人的,不是苦大仇深的。明兰的人生目的,不是“明艳地开着桃花”——要压过别人;也不是“结出累累桃果”——要门第要富贵;更加不是如电视剧所描绘的那样,要复仇,要承传,要反映中国传统表现家族观念。她就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好好过日子呀。因为这种通透超脱的人生态度,《知否》的行文充满一种置身世外的通达感,也就是——女主角一边刷副本一边吐槽各种角色——就很欢乐了啦哈哈哈。贴近现代人的语言和俯拾即是的现代吐槽,可能会被纯文学的批评家视作小说的短板,毕竟我们时代的主流文学都是苦大仇深,各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也都是越叫人看不懂,拿的奖越厉害——可是,我们追究小说的本源,“话本”这种艺术,难道不就是当时朝代的说书匠,用当时朝代的语言,给当时朝代的老百姓逗乐子吗?把小说写得通俗易懂,让人看着觉得欢乐,难道不正是小说的优点吗?相比小说《知否》语言的通俗浅近,剧版《知否》却仿佛炫才之作,有意拿出明清小说尤其是《红楼梦》的腔调和惯用语。演员表现自然则可,演员念白生硬时,有些明显是明清时代的口语,听起来就格外别扭。浅近易懂的语言背后,是作者通透纸背的人生感悟。我再随便截一段给你们看。这是给明兰挑丫头的一段:女孩们的目光不论大胆还是瑟缩,都露出渴望的神色,经过房妈妈教育,明兰知道对这些女孩而言,一经挑中立刻可进入内宅,脱离做粗活穿布衣的仆役生活,运气好的将来还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明兰扪心自问,安逸舒适的生活与人格的尊严自由,哪种更重要?这种闪光的人生思考,在小说里真的俯拾皆是。而且都很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我质疑上班这种存在方式的时候,“安逸舒适的生活与人格的尊严自由”,真的会自己弹出来。而剧版前两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好意思懒得截屏了)台词,就是卫姨娘教育明兰,说那个什么事,“对华兰只是轻描淡写,对你却是骨血之痛”(大意)。总之非常的苦大仇深。但并不发人深省啊。牺牲原著小说的通透豁达,牺牲原著小说的浅显易读,最后牺牲掉的就是原著小说非常珍贵的、区别于同类宫斗宅斗小说的重要特质,也就是幽默。《知否》原著粉的阅读感受,往往是“边读边乐”。因为明兰肚子里的吐槽太欢乐了。以华兰大婚为例,在原著中虽然只占短短的一章(18章),但笑点很密集。比如这段吐槽:王氏又交待了几句之后,旁边走出个明兰没见过的嬷嬷,身穿一件暗紫色团花比甲,华兰不甚明白的去看母亲,王氏眼神有些躲闪,支支吾吾道:“请这位嬷嬷给我们姐儿说说夫妻之礼吧。”说完便带着一众人等离开葳蕤轩,明兰立刻明白了,心里轻轻切了一声,不就是x教育吗?想当年姚依依的一个表哥被单位发配去非洲开拓业务时,走的匆忙忘记带精神食粮了——足足10个g的x片,让小表妹给寄过去,本着雁过拔毛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法律从业人员精神,姚依依很认真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就,很好笑啊!好吧,你说你是古装正剧,不是穿越剧,不能有现代人的吐槽,这段拍不了。那么下面这一段,也是妹妹们恭贺姐姐华兰大婚,总可以拍吧:墨兰:“祝大姐姐鸳鸯福禄,丝萝春秋,花好月圆,并蒂荣华。”如兰:“大姐姐喜结良缘,望大姐姐和姐夫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子孙兴旺,枝繁叶茂。”明兰:“……京城天气干,大姐姐平时多喝水,对皮肤好。”实在想不出来了,她们就不能给她留几句成语说说吗?明兰那副傻样儿就完全在我脑袋里活灵活现地跳出来了。那个气氛那个场合,明兰装傻和韬光养晦,完全表现了啊,而且还乐点十足。这么好的段子,请问为什么不能用呢?——不能用的原因,因为剧方把《知否》定位成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庶女奋斗史,讲赵丽颖这个庶出的苦命娃子,母亲被恶毒的贱人害死,自己又活得很辛苦,在几个姐姐和姐姐的妈妈那里受尽欺负,但她还是发愤图强,越挫越勇,像后宫那个著名的甄嬛姐姐,还有那个延禧姐姐,还有那个如懿姐姐,还有那个楚乔姐姐,们,一样,先斗倒大贵妃,再斗倒皇后娘娘,又斗倒害死她妈妈/姐姐/亲人,还害死她的宫女好伙伴小蝶/什么碧什么朱的恶毒女配,最后调戏男配一二三迎娶男主荣登大宝。从小说来说,我们都承认《知否》是一部独特的宅斗小说,不同于《甄嬛传》《如懿传》《楚乔传》,更不同于《延禧攻略》对吗?那么请问,为什么拍出来的电视剧,就好像一部披了正午皮的《延禧攻略》呢?尤其是一二集。虽然演员们表现可圈可点,围绕投壶的剧情也有创新,但一开始关于扣炭的撕逼——小明兰抓着爹爹要他去房里(像不像甄嬛哭求皇上去救人?),林小娘两面三刀(像不像宫斗剧出身低贱却有姿色的娘娘?),大姨娘乖张跋扈(像不像什么皇后什么贵妃?),卫姨娘容忍懦弱(像不像受欺负的什么什么妃?)——我真的就失去了追下去的动力。但是……我也明白,这种策略是有意为之。像《甄嬛》《延禧》,对片方来说有什么不好呢?收视就是高啊。我在Youtube看的一二集。底下评论是叫好一片。说明这种滥俗老套的宫斗戏码,就是有人爱看呀。只是可惜了我们的原著。本文版权归作者月呀么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