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征服的人,神在上天眷顾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5 01:17:36人气:0
布朗宁版本

视频布朗宁版本状态:正片年代:1994

主演阿尔伯特·芬尼格列塔·斯卡奇马修·莫迪恩更新时间:2022-09-28 16:52:04

故事发生在一所英国学校之中,古典文学课教师哈里斯(阿尔伯特·芬尼AlbertFinney饰)即将迎来自己的退休日。塔普洛(本·西尔弗斯通BenSilverstone饰)是哈里斯非常喜欢的学生,然而,塔普洛却告诉哈里斯,自己决定放弃古典文学,转而学习理科。 之后,校长找到了哈里斯,告诉了他一个噩耗,那就是学校并不准备付给他退休金,当哈里斯的妻子劳拉(格列塔·斯卡奇GretaScacch…

这部遗产电影依托泰伦斯·拉提根(TerenceRattigan)的小说,在古典的建筑,考究的服装道具,承袭的规制礼仪,和英式乡村风景的映衬下,构建出了一个精美又怀旧的世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阿尔伯特·芬尼(AlbertFinney)的表演,静水深流,又兼具爆发力。阿尔伯特在其中扮演一位教希腊文古典学的老师,名叫安德鲁•克罗克-哈里斯(AndrewCrocker-Harris)。他古板严肃、恪守纪律、高高在上,被10年级的学生们称为“希特勒”、“虐待狂”。在这所贵族寄宿学校里教了18年希腊文古典学,但他似乎无法把那种学习经典的乐趣传递给学生。老师不受喜爱,他的课自然也不受学生欢迎。现在学校决定停止古典学的教授,改而教现代语言,比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还以安德鲁的心脏不适为由辞退了他。这天是他在学校授课的最后一天,电影就是从这开始的。安德鲁孤零零一个坐在石凳上。面前的学生追星似地向喜爱的棒球明星老师索要签名,央求化学老师带着做实验。喜爱与追捧与他无关,他也对这番热闹无动于衷。只有失落属于他,还有无奈。他无法保护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无法将古典学的兴趣种子播撒出去,古典学对当下社会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能眼看着它衰落、消亡。安德鲁清楚自己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但一直高高在上,未曾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18年来一味硬邦邦地灌输,当学生需要他帮助、引导的时候只有拒绝。他的最后一堂课,气氛压抑到让人窒息,猴一样的学生大气都不敢喘。他给Taplow补课时闭着眼斜靠着椅背听Taplow翻译的样子,中国观众看了肯定会心一笑,跟古时私塾先生听学生背八股文一模一样。他不允许Taplow翻译古典文时有自主的创作甚至反驳,只允许精确复制。可他年轻时不也是很享受自我发挥的翻译创作吗?而且反倒是他自己的翻译和诵读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什么是“恐怖”。安德鲁掌控着这部电影的节奏,也牵制着观众的情绪起伏。前50多分钟他逆来顺受,像软柿子一样被捏待。学校找借口把他辞了,还不给退休金;校长让他这位高资历的老师第一个上台发言;妻子劳拉背着他出轨化学老师,还在生活中对他各种语言伤害。备受压抑的他不敢正视问题,宁愿戴着面具生活。而这种状态的转折是由Taplow促成的。Taplow买了本二手书——罗伯特•布朗宁翻译的《阿伽门农》,作为告别礼物送给安德鲁。他还用希腊文写了赠言:“温和征服的人,神在上天眷顾。”这句话是王后克吕泰美斯特拉杀害阿伽门农前对他说的。(王后杀害阿伽门农是替自己女儿报仇。阿伽门农为了平息狄安娜女神的愤怒,将他与王后的女儿作为祭品献给了她。)安德鲁看到赠言后突然不能自已,痛哭流涕。心里强装的防线被戳塌。他终于卸下了面具,开始正视问题。他跟劳拉坚定地提出了分手;改变主意临场通知校长坚持要在第二个发表告别演讲。“温和征服的人,神在上天眷顾。”安德鲁顿悟了,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作告别演讲时,先是把之前准备的讲稿收进口袋,主动走下演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向学生真诚道歉,希望他们原谅:我道歉是因为对于“10年级的希特勒”的称号,我受之无愧。我道歉,是因为我没能做到你们有权要求一个老师做到的事情:同情、鼓励、仁慈。人类最高尚的召唤就是关爱和引导年轻人,而我却令之蒙羞。初来本校时,我相信我的使命是教学,我深知自己想做什么,而我却没有做到。对此我不会找任何借口。我失败了,惨重的失败。我只能寄希望于你们能够找到内心所爱。希望你们和无数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可以原谅我,我让你们失望了。我难以原谅自己。就这样……阿尔伯特·芬尼的情感拿捏和诠释真实可信,直达观众内心。无论是内心压抑的积蓄,痛哭流涕的释放,还是向学生哽咽着道歉,都是用生命在诠释。如果把阿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里跟查理校长对峙的那场戏与阿尔伯特·芬尼哽咽道歉的戏份放一起比较,一个外露奔放,一个细腻收敛,哪一个更有余韵呢?这部《布朗宁版本》获得了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电影涉及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古典学教育问题,讲得通俗易懂,这得益于它的外部视角,现代人的视角。这样的视角能代入观众。但这样的视角肯定不是泰伦斯·拉提根的原著所有。泰伦斯·拉提根作为一个正宗的上流贵族,深受古典学的熏陶,不可能会把自己抽离地如此彻底。这必定是电影导演和编剧的改编功劳。翻看两位的履历,编剧罗纳德·哈伍德出生于南非,而导演MikeFiggis出身在肯尼亚,8岁时才返回英国。他们的这种“外部视角”跟他们的出身经历肯定不无关系。电影的通俗易懂性也体现在细节的处理上,比如配乐,安德鲁在课堂念书时,他拿到赠书痛哭以及告别演讲时的背景音乐的处理目的性很强,很不英国,幸亏阿尔伯特的演技扎实,hold住了场面。据说1951年的《布朗宁版本》比1994年的更好,可惜我暂时只找到1994年的资源,只能把1951年的列入愿望清单了。本文版权归作者PhotoLab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