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Sang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18:45:49人气:0
多桑

视频多桑状态年代:2010

主演蔡振南蔡秋凤梅芳陈淑芳更新时间:2012-09-07 02:37:03

故事发生在1929年的台湾,那一年,多桑(蔡振南饰)来到了这个世界。成年之后,多桑结婚成家,并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然而,生活对于多桑来说是贫困而艰苦的,他在金矿场工作所得根本无法承担起家中巨大的开支,为此,多桑的妻子不得不外出做木工,以补贴家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金矿场倒闭了,家中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五年过去,多桑重回职场,当上了一名煤矿工人,并渐渐向上发展,…

多桑自然是不会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有的深深的悲哀。我们看多桑,就如看故事片一样,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掌握在观众手里,各人看得明明白白,只有片子里的主人公不知道。小民多是如此呀,天上打雷下雨,朝廷里坐的哪一方的皇帝,小民们都是管不着的。小民活在时代里,活在个体智慧无法超越的时代里,活在某种被操控的意识形态下。但是多桑不经意间哼唱的歌曲却道出了许多人生的无奈和荒诞:可怜的我青春,悲哀的我命运,痛哭也唤不回,消逝的少年时。在台湾发行的DVD封皮背面印着这样一段话:小时候,常听爷爷说到他的日本老师的故事,即使在爷爷发生意外,神智不清的那段时间,他常常跟我们小孩子说的仍旧是他的日本老师,当时无法体会爷爷的心情,但在看了吴念真导演的多桑后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了解,有些事情原来是无法轻易遗忘的,新的时代一直来,对每个人而言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过去的岁月虽然艰辛却有另人怀念的地方,然而它不会因为人的怀念而停留脚步。可见,有些东西是不能简单粗暴的下判断的,这世上有那么多的说不清道不明,比方说多桑这一世借来的人生呀。昭和时代无论谁人问多桑你多少岁了,他总是回答,我是昭和四年生的。导演吴念真在旁白中甚至强调昭和四年即民国十八年即一九二九年。导演这样做无疑是让我们知道多桑这一代人,在历史上多么的特殊。明治二十八年,也就是一八九五年,中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这样一句简单的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如果转化到切身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生长的台湾人民而言会是怎么样?特别对于生于昭和四年的多桑而言,它意味着多桑从小接受日本的教育,学习日本的语言,对天皇和富士山虔诚地向往,真诚地以为自己是日本人,而等他长大了他将意识到自己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他究竟是什么人,应该归属到哪里去,他怎么知道呢?他只能接受他始终混乱而暧昧着的身份。被迫接受这样一个身份的又岂止多桑一个人。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战犯里甚至还有被日本征调过去参加太平洋战争的台湾人!昭和时代(始于一九二六年)前二十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充满着苦难和黑暗的。昭和6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中国东北。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昭和16年(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直到后面昭和20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而多桑的成长过程,几乎与这些事件是同步的!电影中有个重要的情节是多桑带着儿子去电影院看电影。说来有个巧合,1895年是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年份,同一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于是日本利用电影这个新的文化工具推动台湾的殖民地化。想必多桑便是在日本电影的陪伴下度过了童年时光。电影中多桑和儿子看的那部电影叫《请问芳名》,拍摄于1953年。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台湾当时受日本影响,放电影的时候有个讲解剧情和配台词的辩士。(辩士是日本独有的早期放电影的传统,黑泽明的哥哥就曾经是一名辩士。随着后来电影技术的逐渐发达,辩士也慢慢没落了)但是这时放映的电影已经不是日本为了推动台湾的殖民地化而放映的了,事实上1945年日本推出台湾后新政府试图禁止放映日本电影,但是因为日本电影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太大而没有实施成功。想必便是多桑这一代人无法向自己的过去告别吧。一直到70年代日本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为止,日本电影在台湾都很有市场。新政府当时有制作过很多的“北京官话”电影,因为讲闽南话和客家话的民众听不懂而没有什么市场,多桑在电影中不是好几次对北京官话表示鄙夷么?但是等到多桑的小儿子小女儿读书的年龄,北京官话却取代了闽南话和客家话,成为新一代的语言,两代人之间文化的纽带便这样生生地给截断了。多桑的苦痛在多桑身上,除了天生的身份认同的缺失,还有社会家庭生活带给他的苦痛。在电影中我们凭着几个细节能知道多桑的生母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了,年幼的多桑由后母带大。在后来的后母的讲述中倔强的多桑拿马粪打后母,而真实的童年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多桑自己知道了。家境贫寒的多桑一家定是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而让多桑入赘到了妻子家。这其中的曲折,电影没有去展现,只是在只言片语中让观众去联想了。多桑成家后要承担起生活的重压,他常常背着母亲和自己的一帮哥们花天酒地,之后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还沉溺于赌博和麻将。不是多桑生性顽劣,而是多桑实在太苦了,他唱歌,他赌博,是因为他实在需要一个用来发泄自己心中愁苦的途径。与他一样处境的矿工朋友们,死的死,离乡的离乡,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太苦了。然而多桑骨子里又透着那么一份倔强。他爱打扮,从又深又黒的矿洞子里出来,再苦再累他也要对着镜子梳妆一番,然后潇潇洒洒的出去逍遥。多桑也是仗义和可爱的,在他的心中,埋着山里人那善良的金子般的品质,在跛子出事后他悲愤地第一个不顾自己的安危冲进矿洞去找跛子。父与子我觉得任何人在年少的时候,要理解父亲,是几乎办不到的一件事。即使是最孝顺的长子,也在多桑沉迷赌博的时候写了一封信去警察局告发多桑。儿子肯定还觉得自己当时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而血脉让儿子不需要学习便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与多桑在心灵中融合在一起,多桑在大雨里蜷缩着睡觉的时候,是儿子用瘦小的身躯挡住倾盆大雨。年轻气盛时候的多桑脾气狂躁,曾经差点将小儿子淹死在自家水缸里,等小儿子长大,已经是另外一个时代产物的小儿子接受完全不一样教育,他用北京官话与多桑争论时骂他为汉奸。多桑气得从桌椅上跳起来,无论如何,当时的小儿子是不可能了解多桑的心情的。然而在多桑老了的时候,是他把自己几十年矿工生涯得来的全部退休金给了小儿子去创业。于是,我发现,父亲这个词,是要用一辈子去理解的。当多桑偷吃蛋黄酥被孙子发现时全家人冲上去像教训小孩子一样教训多桑,多桑是传统的父亲,不愿意丧失父权,不愿意坐在床上撒尿,不愿意因为吃药而让命根子直不起来。多桑那样固执,跟每一个父亲一样。(寒假里父亲生病住院,他躺在病床上艰难地朝地上呕吐的时候他总是摆手示意我出病房去,我知道他跟多桑一样固执,不愿意让我看到他脆弱虚弱的样子。在饭桌上我指责他夹了块煎蛋他生气地把碗筷往桌子上一扔,大声叫嚷着“什么都不能吃,这过的什么日子”,于是我知道,父亲们都是一样的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多桑的朋友乡亲,等等。只是已经有些写不下去了,说人如草芥蝼蚁般卑微,怎么不是呢?《多桑》看完,眼泪流了好几遍。“小孩确知父亲是中国人,日据时代出生的父亲却相信自己是日本人,从小孩的眼中看到碳矿小镇的半世纪生活,他们的人情世界,以及时光如何飞逝,人生不过是暂借一场。”(台版DVD封套上的话)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