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潜意识、联结与死亡:黑泽清镜头下海水的四重意象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15:33:43人气:0
呼喊

视频呼喊状态年代:2006

主演役所广司小西真奈美叶月里绪奈伊原刚志更新时间:2012-09-07 08:39:23

东京湾岸区连续发生杀人事件,被害者皆为溺死,警方的调查毫无进展。警官吉冈(役所广司饰)在事发现场找到一枚纽扣,回家后却发现自己的外衣正好掉了一粒同样的扣子。其他的蛛丝马迹也表明与自己有关,他开始怀疑自己就是凶手。为此吉冈苦恼万分,而恋人春江(小西真奈美饰)却表现得十分冷淡。重返凶案现场的吉冈,听到了诡异可怕的声音,并见到一名红衣女子(叶月里绪奈饰)。女子告诉…

黑泽清是一位将心理意识外化为景物的大师,也是一位将个体心理与时代背景交叠的大师。在这部《呼喊》中,围绕着「海水」和「忽视」两个意象,充分的体现了这两个特色,可谓集大成之作。片子从受害人被浸入海水溺毙开始。如果仅从犯罪的事实逻辑上,这相当多此一举。尤其后面特意到海边装回十几桶海水倒在浴室中行凶的一段,更特意彰显了使用海水的“刻意”和“没必要”。但偏偏片中行凶全都要刻意使用海水,这一意象更多是出于主题和艺术表达的用意,用于组织全片的主题和线索。意象之一:文明与自然在片子的前半段,主角吉冈警官和女友春江的一次对话中,特意提到了日本围海造陆的工程,并且明确的说其“全部失败了”。这无疑是一次“文明”试图“征服自然”的努力。在现代科技的加成下,这一进程本应如当初项目规划时想的那样势如破竹,但最终却全然失败了。这是全片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是对贯穿始终的主题的隐喻。大部分文明的古神话中,世界都是从无形的混沌中诞生出有形的世界,而其一个具象的形式,就是无形、无限的海洋中诞生出有限、有形、可为人所居住的陆地。古埃及人将世界的来源称为“原初之水”。作为群岛国家的日本,与大海的联结更为紧密,这个意象更为鲜明。在陆地上,人们产生出文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秩序”“可控”。在文明的庇护下,人可以享受安稳的、因果相对明确、未来可预期的生活,不必担心危险与失控的突然降临。文明在空间上的典型载体即是“城市”。与文明相对的则是“自然”,是无序、不可控的、狂暴的、充满危险而无法驯化的存在。文明的功用之一,就是将自身与“自然”间划定一条界限,从而让人类免于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一边界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上的,欧洲传统中(如文艺复兴时)往往以“城墙”作为其载体,将代表文明的城市与代表自然的郊外(幽深的黑森林往往是幽深不可控的自然的象征)分隔开。所以在城门上往往雕刻有恐吓恶魔的守护天使。然而,文明与自然不仅有“对立”这一重关系,两个更重要的关系是“生成”。文明脱身于自然,并且时时需要从自然获取物资来滋养。所以,文明本质上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始终试图将自己特化出来,与自然的其他部分分隔来。这就是文明与自然悖论性的关系。正如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代表着秩序与文明,但他们全都是代表自然那黑暗混沌之力的泰坦神族的子孙,所以他们都是泰坦,但又终身与泰坦战斗,维持着秩序的边界。对于日本,因为四周被海洋包围,这种以城墙进行分隔的意识并不强(如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中所述),往往陆地与海洋的分界就是文明的边界,“海洋”则更多的承担了“自然”的含义。原本的海边空地,只有一个很小的咸水水坑(截图中未体现)经过一次小规模地震后马上各处都被海水浸透除了围海造陆的失败,还有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性的场景,就是开篇不久,一次小规模的地震过后,海边原本平整的陆地上,处处被海水所浸透,遍地咸水水坑。这象征着“征服自然”是不成功的,或者说始终无法彻底成功。在以文明自居的人类的自鸣得意中,自然的力量总会不时的卷土重来,以不期而至的方式冲击着文明的边缘,甚至文明的腹地,带来无法预料的灾害,彰显着“自己从来都在”。在人类的历史上,总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时代精神交替出现。乐观的时代,总体就会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文明和科技的力量,因为这意味着对未来的“掌控感”和“可预期”。当“掌控”和“秩序”战胜了“不可预知性”,就意味着在空间上“征服了自然”的同时,在时间上也“征服了命运”。“未来一定会更好”的乐观信念正来源于此。而悲观的时代,则更多的认识到自然、命运的无常、不可控。黑泽清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从高速发展、泡沫经济、“燃烧自己”的狂喜般的“乐观时代”,经历“失去的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乐观精神被普遍怀疑、整个社会进入迷茫的时期。片中填海造陆的失败、地震后被海水侵蚀的陆地,象征的正是对“文明”的信仰的动摇。而受害者在鬼魂的影响下,被凶手们“溺死于海水”,也象征着“死于自然的不可预知的危险”。意象之二:自我与潜意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片子的厚度无疑是单薄的。黑泽清的魅力在于将这一外部的、社会的意象与个体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同步的表达,两者一心同体,带来强大的感染力。海水象征着自然,这两个意象在很多心理学流派(如荣格学派)中,都是潜意识(或译“无意识”)的象征。而陆地、文明与城市这组意象,则是相对的“意识”“自我”“意志”的象征。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常常被以“海面下的冰上”来比喻。露出海面的小尖,是意识,是人自己可被知觉和控制的部分,也是可以被文明、道德、秩序来规训的部分;海面下巨大的山体,则是潜意识,是庞大的、自我无法察觉的、幽深而黑暗的、不受道德审查的部分,它包罗万象,包括人自己无法意识的欲求、心理的创伤乃至生物层面的需求等等。正如文明与自然的关系一样,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也是双重的。一方面意识试图控制、规训潜意识,另一方面自身又由潜意识而产生、不断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在文明社会中,做一个“文明人”“好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很大程度就是产生一个强大的“自我意志”,让其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并约束那些与之不符的情绪和欲望。譬如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还有片中警官在心理医生面前表达自己身上作为执法者巨大的责任与压力,都是其表现。这种“文明的自我约束”在大方向上确实是有益的。但是,当其被过度强调时,就会被刻意忽视其能力的边界。大量与之不符的情绪与欲望,被自我意志的约束下,被压入黑暗幽深的潜意识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遭受巨大痛苦时,可能会启动心理上的创伤应对机制,忘记这一事实。但这些被“压抑”和“忘记”的情绪和事实,并不会真的消失,而是潜藏在意识阈值之下,在不可预知的契机下,突然进入意识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混乱。围海造陆的失败、陆地被海水侵蚀的场景,在这重含义上,就象征着潜意识对意识的那不可控的突然破坏,意味着人不可能单纯依靠自我意志(如理性、社会责任感)彻底控制自己。强行控制的结果,就是这种在完全不可控的情况下,自我意识一夜之间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彻底崩溃。对“文明”的乐观和对“自我意志”的乐观,往往是共同出现的,本质上都是一种人定胜天。前者作为社会层面的集体心理,几乎必然带来后者个体心理上对应的倾向。同样的,两者的崩坏也是同时的。乐观时代的结束,伴随的永远是个体的自我怀疑。意象之三:忽视与联结红衣女鬼策动人们的行凶,源自于被“无视”、被“看不见自己”的心理创伤,这引发了本片的第二个主题意象——「忽视」。很多人都提到,现代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忽视,每个人变成了一座孤岛。这话不算错,但不全面。真正导致现代人心理危机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变成了孤岛,更关键的,是人们事实上无法接受这种状态。正如那个冰山的譬喻,因为现代性的边界感,人和人在水面上的意识部分、自己可以察觉到的部分是相互隔绝的,这一隔绝又因为“忽视”而进一步加剧。但这单纯这一点,并不会造成这些残杀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另一原因,是红色女鬼的蛊惑。这蛊惑和行星,是以“海水”为象征,也就是潜意识。无论人和人之间如何刻意的互相隔绝,但仍然在水面下的潜意识中互相联结着,以千回百转的方式互相纠缠。这种联结未必总是温和的,很多时候因为正常的、水面上的联结被阻断,在水面下不断的积蓄,最终以非常极端、破坏性、不讲道理和滥杀无辜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忽视”,不仅是受害者对加害者这两个个体间的“忽视”,也是人那独断的、片面的意识对潜意识的诉求的“忽视”。同时,它在社会层面又映射在“文明”对其发展过程中被抛弃的那些部分、那些丢弃给“自然”的部分的“忽视”。意识对潜意识的忽视,体现在不断涌现的噩梦,也体现在潜意识被女鬼影响后、引导意识做出的那极端的杀害举动。文明对抛弃者的忽视,体现在那座被废弃多年但仍被居住着的精神病院、还有河上的那位船夫讲的“沿岸可看到的为了文明做的肮脏的事情的遗迹”。人对人的忽视,体现在受害者对加害者的作为,也体现在被社会彻底遗弃的仍然居住在精神病院的人们。红衣女鬼,就是同时贯穿了在三个维度,将其打通的那个节点。在片中那些源自“忽视”的残杀,将受害者按入海水中溺死,也同样贯穿了这三个维度。意象之四:生与死被害者被溺在海水中,最终走向了其结局——死亡,这就是海水的最后一重意象。某种意义上,“生命”意味着从“无边”和“无形”中区分出“有形”和“有限”,形成互相区分的“个体”;而“死亡”,则意味着形体边界的消亡,重新还归到无形和无限中。在群体社会层面,有形的文明和陆地,从混沌与大海中分化出来,不断建起建筑与制度,是为“生”;当末日来临,文明被倾覆、一切回归混沌,是为“死”。古印度等大量的文明中的世界就是处在这样不断的生-死、有形-无形的轮回之中,末日意味着重新创世。而一个经典的末日意象,就是大洪水。即使现代的末日故事如《2012》和《未来水世界》,世界也常常终结于海啸。在个体心理层面,个体意识从潜意识的大海中浮现出来,才意味着个体——也就是“我”的真正出现。而当意识彻底被潜意识吞没,意味着彻底的疯狂,这也是个体的死亡——正如法律中,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不再被视作有刑事和民事能力的主体。海水是丰饶而多样的生命的来源之地,同时也是冷静均质的死亡的归处。吞没一切的海水所以在结尾处,另一位无辜的警官整个人被吞入海水之中。这意味着死亡的加剧蔓延,文明与意识,对危险的自然和潜意识更加的不可控制。而这一切,都源自文明与意识在乐观时代的自大,对自己脱身而出又不断对抗的另一面的傲慢。当自以为理性却事实上十分脆弱而情绪化的“有限之物”,那短暂的傲慢和自大,被无情、无常却恒久不移的“无限之物”所惩罚,当“乐观时代”的泡沫被无情地戳破,流行于大地之上的,便是虚无、迷茫、无力与反思。黑泽清表达的,正是这种出于迷茫和无力的反思。本文版权归作者琉璃院蓝蓝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