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太多的宗教电影,附两篇精彩的影片解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15:48:44人气:1
寂静岭Silent Hill

视频寂静岭Silent Hill状态年代:2006

主演拉达·米切尔祖蒂·弗兰肖恩·宾劳瑞·侯登更新时间:2015-02-03 20:18:33

为了女儿,Rose(拉达•米契尔饰)与女儿一起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女儿常常梦游,Rose寻遍医生都无法把女儿的病治好,虽然灰心过但Rose还是不愿放弃医治女儿。女儿是她的命根,女儿梦游时总是说着一个名字,于是她丢下丈夫(肖恩•宾饰),到了那个叫寂静岭的地方。 Rose以为在那里能找到治疗女儿疾病的答案,但这个地方却出乎了她当初所想象。祸不单行的是女儿在这时候奇怪地失踪了。…

因为以前对《寂静岭》一无所知,所以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感觉逻辑混乱,根本理不出个头绪来。以为只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灵异鬼怪恐怖片,都差点把它归人烂片的行列里。今天在豆瓣里找评论,想弄明白一点。有幸看到了两篇文章:08年6月7日的《SilentHill剧情攻略》和07年12月16日的《寂静岭的宗教含义》,有如醍醐灌顶,总算理出了点头绪。原来竟然是一部宗教片,片中有太多的宗教隐喻,难怪看得糊里糊涂。看了一些评论和分析后,又看了第二遍。虽然比第一遍明白了不少,但还是认为片子一般化。也许是我不太喜欢这种宗教味太浓的片子吧。毕竟隐喻太多太晦涩的片子,受众不会也不会太多的。感觉最痛快的片段是最后露丝痛斥教主贝拉的酣畅淋漓,入木三分。这不但是对贝拉的控诉,而且是对所有那些自以为是,为了个人不可见人的目的而欺骗愚弄民众共同犯罪者的大批判,就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二战中的希特勒、日本天皇,文革十年中的某些国人等等。你觉得像吗?最好的两句台词“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上帝”和“烧了那些你(贝拉)害怕的,那些你控制不了的”。附上两篇绝对有助于片子理解的文章,以解决和我一样的朋友们的迷惑。明确宣告是转贴的。感谢原作者“451½℃™”和原转贴者孟小椰。I.SilentHill剧情攻略:故事的起因于14年前,在美国中部的临湖小镇寂静岭。  由于寂静岭自南北战争起就有崇拜邪恶的堕落天使Samael的传统,所以当地的邪教团体在一个叫克蕾丝·贝拉的女巫的指挥下,用仪式来使一名具有Samael之力的婴儿诞生--艾莉莎。可是仪式的结果却是艾莉莎只获得了一半的Samael之力。克蕾丝·贝拉的仪式虽然失败,但她并不甘心,百般劝诱7岁的艾莉莎把神力给她。艾莉莎知道其不怀好意所以百般拒绝。克蕾丝·贝拉于是采用极端手段,声称艾莉莎是魔鬼的孩子,煽动教徒们烧死艾莉莎。在大火中艾莉莎被严重烧伤,并被下咒处于濒死状态,转移到当地医院的秘密地下看护所(看护她的就是丽莎护士)--这样做是因为克蕾丝·贝拉认为可以用对肉体折磨的办法唤醒艾莉莎体内的Samale。  7年后,邪教决定举行第二次仪式,让另一半具有sameal神力的孩子降生。丽莎出于良知未泯以及对艾莉莎的同情,设法将孩子偷偷带出医院后送到了修道院--结果这个孩子被主角露丝夫妇收养,取名叫莎朗,成了她们的女儿。丽莎的行动被克蕾丝·贝拉发觉,最终被其所杀。  又过了7年,克蕾丝·贝拉终于察觉到了莎朗的行踪,于是施法召唤她到寂静岭来。    (电影从此开始)  因为莎朗总被无尽的噩梦纠缠,多次梦游并不停的呼喊“SilentHill”,露丝决定不顾丈夫的抗议,带着女儿去寻找这个据说已经“腐烂死去”的小镇,希望女儿的病情能够好转。在路上,她们一路坎坷,终于来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恐怖小镇。  克蕾丝·贝拉在露丝的必经之路上制造了撞车的幻象结果使得露丝的车子出了意外(但她没想到还“带”来一个临镇的女警察西比尔),露丝醒过来后发现莎朗不见了,随着追寻一个貌似女儿的奇怪身影,莎朗进入了寂静岭。  与此同时,身在医院地下的艾莉莎感到了莎朗的到来,于是运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另一个“寂静岭”(这个寂静岭总是下雨,充满了无尽的黑暗),并把自己深藏在其中以躲避克蕾丝·贝拉。当然,她也感到了露丝的存在,所以在把莎朗接纳到自己的黑暗的寂静岭世界中后,直接派自己创造的怪物去抓露丝。  露丝很快发现这个诡异的小城看似空无一人,但是似乎又人影憧憧。空中永远是灰蒙蒙的,漂浮着燃烧之后的灰烬,几米之外就看不清人影了。就在她独自一人漫无目的的寻找时,突然小镇上防空警报响起,天空突然变得暗淡无光,黑暗主宰了整个世界,身边的一切都在反转,刚才还是钢筋水泥的街道,瞬间变成密布铁丝、火焰的地狱,更为可怕的是,在这“暗”的世界里,主宰的人是来自黑暗的屠杀者,他们身披充满毒汁的灰色皮肤,伤痕累累,行尸走肉般的穿梭往来,已经退化了的五官杂乱的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更为糟糕的是,他们都是嗜血如命。  露丝逃脱了怪物的追捕,并遇到了女警察西比尔,她们俩一起继续找寻线索。  跟随着线索她们来到了镇上的旅馆,见到了艾莉莎的生母--达琳和另一个镇民安娜。露丝由旅馆里留下的暗示找到了被封闭的111号房间,并在那里见到了幻化的艾莉莎,艾莉莎给了露丝下一个提示。  在黑暗世界怪物的追赶下,露丝和西比尔随着安娜来到了克蕾丝·贝拉的教堂,镇上残存的居民都在这个教堂里栖身。  克蕾丝·贝拉想利用露丝抓住艾莉莎,告诉她只有魔鬼(艾莉莎)才知道她女儿莎朗的下落,并向她指出了艾莉莎的藏身之处--医院地下室。然而当克蕾丝·贝拉指引露丝进入医院地下室时,她发现露丝的女儿就是那个具有另一半sameal神力的孩子,意识到这是艾莉莎的阴谋,于是要阻止露丝与艾莉莎相会,这时西比尔英勇地抵挡住了克蕾丝·贝拉的卫士,护送露丝进了到达地下室的电梯,而自己却被克蕾丝·贝拉所擒。同时克蕾丝·贝拉的卫士在学校里搜寻到了莎朗,并把她带回了教堂。  当露丝终于见到了艾莉莎之后,为了救出女儿,她与艾莉莎达成了协议,愿意以附体为代价帮助艾莉莎复仇。  在教堂里,克蕾丝·贝拉活活烧死了西比尔,正准备向莎朗施法时,露丝出现了,克蕾丝·贝拉用刀刺死了露丝,但是当露丝的血喷涌而出时,教堂变成了黑暗世界,艾莉莎从地底升了上来。几十年的怨念,让她终于可以在最后大开杀戒,幻化成手臂的无数铁丝,将惊恐的教徒们撕成片片肉碎,再碾成血浆,只留下了露丝母女和她的生母达琳。    PS:寂静岭世界其实是“各维度”共存的异度空间,而其中一切的怪物都是小女孩艾莉莎精神分裂的头脑中投射出的产物。所以在外形上也反映出小孩子独特的视觉想象力,奇异、天真、坦率而残酷,它们同时有着痛苦、悲惨和变态的特点,与其说它们是可怕的怪物,不如说它们是残破的玩偶。II.寂静岭的宗教含义【寂静岭的世界观】  “三元论”、“二元论”与“二元主义”  看过《寂静岭》的人可能都应该感受到电影中不止存在着一个空间。对于寂静岭究竟有几个空间的问题,普遍存在“已死论”、“二元论”和“三元论”三种观点。持“已死论”(也就是认为寂静岭就是“阴间”,进入寂静岭中的人实际已在片头车祸中死亡)的观众可能是“没看懂”电影或者受到一句被错误翻译的台词字幕——“你们都已经死了”(实际应为“你们都已经被诅咒了”)的误导。“三元论”则是广受支持的一种观点,更有文章用“黄澄澄”、“灰蒙蒙”、“黑漆漆”三个词简明而传神地概括了寂静岭的三个世界。但是我认为,虽然寂静岭存在三个世界,但是“三元论”这个说法却是不准确的。    首先可以区分一下寂静岭的三个世界都是什么:  1.真实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寂静岭就是一个被废弃的小镇,即“黄澄澄”的世界,这是由于电影中多数表现真实的白天都采用了一种温暖阳光的色调。  2.“表世界”:即“灰蒙蒙”的世界,就是女主人公罗丝(Rose)在车祸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的世界,仿佛冬天的样子,实际上是由恶魔化之后的阿莱莎(Alessa)用邪恶的力量营造的世界,将一切“罪有应得”的人困在了里面。  3.“里世界”:即“黑漆漆”的世界,就是表世界响过警报之后不定期转化后的世界,一派血腥、肮脏的景象并有各种怪物出没,实际是阿莱莎内心痛苦和压抑的反映并由其邪恶的力量和仇恨的情绪控制。表世界和里世界都是从《寂静岭》游戏中借鉴来的概念。  存在三个世界这一点似乎没有问题了。但经过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如果从“次元对立”的角度看,那么只有两个对立的空间。在这之前,要看一个概念:二元主义。  “二元主义”(Dualism)在哲学中作为一种思想通常指承认两种根本的,不可再分且互异的元素,它们彼此冲突或者相互补充,又分为将这两种基本要素应用于认识活动中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二元主义”和用于解释一切广义上的客观现象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二元主义”。“二元主义”本身也是西方历史文化自我否定式的发展规律自近代以来的产物,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唯灵主义的否定。  寂静岭的世界本身就存在表里世界的二元对立,这样一来加上真实世界,似乎“三元论”是成立了。但是对立的表里世界二者却不能同时与真实世界构成对立。因为寂静岭的世界要么是表世界要么是里世界,二者相互转化不能并存,所以导致要么是真实世界与表世界共同存在且对立,要么是真实世界与里世界共同存在且对立,无法存在真实世界、表世界、里世界同时存在并且对立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里世界中的教堂只是由于信仰的原因使怪物无法进入而已,它并不具备表世界的特征,因而不是表世界,只能算表世界中的一个特殊地点;而阿莱莎所在医院的地下室也只是表世界里的一个特殊地点而已,还不能因为医院地下室有怪物和黑漆一片就认为那是表世界,因为表世界也有怪物,而地下室没有光自然是一片黑;而游戏《寂静岭》中表里世界的创造、形成原因与电影中不同,也不能作为解释电影《寂静岭》的依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寂静岭确实存在三个世界,但是从“对立”的角度看,只有二元对立。因而《寂静岭》中的世界观是存在三个世界的“二元论”,或者也可以认为实际只存在两个世界:真实的世界和变化着的寂静岭的世界。作为西方带有宗教题材的恐怖片,《寂静岭》也没有脱离二元主义的规律。  其实片中的这种二元对立在电影一开始就已经暗示了,那就是罗丝的女儿莎仁(Sharon)梦游时险些摔下悬崖的镜头,构成了上下的对立,水上和水下的对立,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对立,善良的莎仁与阿莱莎的邪恶面的对立,甚至原来是水下世界却存在幻境中的烈火这样水与火的对立。当阿莱莎的邪恶面从悬崖上高速下坠的镜头出现时,我承认确实被吓到了,虽然据说这个停留的镜头只持续了0.7秒,但是那恐怖的笑容着实让人一震,真很难想象到可爱的阿莱莎的形象与这个恐怖的邪恶的阿莱莎是同一个小演员出演的!实在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    【三个阿莱莎】  影片中就“小女孩”的角色问题,可能有人梳理不清阿莱莎、莎仁等人物的关系,参照一些公认的定论,我们可以明确有三个不同形式的“阿莱莎”存在。  1.阿莱莎:即在三十多年前被施以火刑的小女孩,也是后来在教堂进行屠杀的“终极怪物”,从她后来的身形可以的知她一直处于生长中。  2.阿莱莎的邪恶面:即引发罗丝车祸的人影,后来一直引导罗丝追踪、解谜,以燃烧的形式消失并在医院地下室与罗丝融为一体的小女孩,以一身阿莱莎当年穿的蓝紫色校服出现。她就是阿莱莎被严重烧伤后,在医院极度的恐惧和仇恨所产生的邪恶力量形象的具体化,她使阿莱莎拥有了恶魔的力量。  3.阿莱莎的善良面:即罗丝的女儿莎仁,由阿莱莎以分娩的形式产出,并由阿莱莎的邪恶面送出到真实世界的修道院,后由罗丝领养(由此得知阿莱莎的邪恶面有自由穿行于三个世界之间的能力)。有人根据阿莱莎曾被强奸过这一情节认为莎仁是阿莱莎的亲生女儿,这根本就是缺乏基本生活逻辑:以当时阿莱莎的年龄不可能有生育能力,另外以莎仁的年龄看,阿莱莎不可能怀孕二十年再生孩子,而莎仁一再梦游想回寂静岭就是受到神秘力量的召唤,回去与阿莱莎的邪恶面“结合”。    【《寂静岭》中的人文内涵】  《寂静岭》的人文内涵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宗教元素的存在。就在片头罗丝发疯般寻找莎仁并最后与赶来的丈夫抱在一起时,画面背景就出现了一个亮着灯的十字架,为什么那边不出来一些别的东西呢?比如亮着灯的摩天轮?亮着灯的建筑?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暗示,告诉你本片涉及的宗教题材。而罗丝带莎仁去寂静岭的路上出现的一块牌子,镜头特地在上面停留,上面的内容是,“Doyounotknowthatwewilljudgeangels?Doyounotkonwthatthesaintswilljudgetheworld?(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岂不知教徒要审判世界么?)”这些句子本来就是《圣经·多林哥前书》中的内容,原文是“Doyounotknowthatthesaintswilljudgetheworld?Andifyouaretojudgetheworld,areyounotcompetenttojudgetrivialcases?Doyounotknowthatwewilljudgeangels?Howmuchmorethethingsofthislife!(岂不知教徒要审判世界么?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何况今生的事呢?)”这就是在预示她们此去寂静岭的前景,被一群自宗教偏执狂“审判”,但是最终却是在暗示整个影片的结尾,就是魔鬼对教徒进行的审判,那些为恶而自认为正义的人,最终会被上帝抛弃——别告诉我你没有注意到牌子的外形就是一本书,别告诉我你看见那书的外形没有想到那是《圣经》!还有罗丝在寂静岭学校时候,门框上文字的一个镜头:“Thefoesoftherighteouswillbecondemned.”这是《圣经·诗篇》中的内容,原文为:“Evilwillslaythewicked;thefoesoftherighteouswillbecondemned(恶必害死恶人;恨恶义人的,必被定罪)。”已经不用多说了,那些自以为信仰上帝的人的命运,被定罪审判,已经再一次提前告知观众了。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得知,寂静岭是1974年11月因为地下煤矿的火灾而被废弃的小镇,至今地下的锅炉和矿脉还在燃烧着熊熊大火,因而寂静岭的空气中飘浮着致命的污染物。这一点在真实世界中表现的不明显。而在表世界则表现为似乎是不断落下来的“雪”,后来罗丝发现其实那是飘落的“煤灰”。而《圣经》中的《圣约翰启示录》是怎样描写“地狱”的呢?“它是一个永久的火湖,它的空气来自祸害的煤炭,光来自闪烁的火焰。夜晚一片漆黑,被诅咒之人的处所毒蛇横行。他们的希望是绝望。啊,永生之死!无生之生!啊,无尽的痛苦!”《圣经·福音书》中耶稣对地狱的描绘中也有“火是不灭的”字样。  里世界那些残破的墙壁,锈迹斑斑的管道和门,铁制的楼梯,转动的风扇,不知从何处产生的铿锵作响的金属撞击声和烟雾或蒸汽,似乎只存在铁黑和火红这两种颜色的压抑环境,正是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的再现!这都是电影在以后工业时代的艺术风格对没落的工业时代以一种末世的悲凉形象进行的渲染。  对于《寂静岭》来说,后工业时代的艺术风格只是它的表象,《圣经》中的宗教隐喻才是它的实质。在里世界被开启之后,教堂中的教徒们祈祷所要阻止的也正是《圣经》中的“末日审判”,或电影中所谓的“天启”的到来。    【怪物】  《寂静岭》中的怪物也是一大看点。它们的外形和特征等都是严重烧伤的阿莱莎恐惧、痛苦、仇恨、愤怒心理的形象具体化之后的表现。无论电影中还是游戏中,这些怪物都不是仅为了引起恐怖的视觉效果而往“怎么丑陋怎么设计”出来的产物,宗教内涵与性暗示足以使这些怪物受到弗洛伊德信徒们的鼎礼膜拜!  罗丝进入里世界后首先看到的第一个恐怖景象就是一张铁床上的物体,具体是什么我看了好几次也没看出来,具体说是一个死得很惨的人,这是对游戏场景的一个还原。罗丝后来发现铁丝网墙上挂着的是一个穿着“防护服”的教徒(人还活着)。如果我没有看错,他已经断了一只手,而且他就是以十字架的形式挂在那里(又是一个宗教暗示)。接下来冒出的那些还处于半燃烧残骸状态的怪物,就从它们的形体大小和发出类似孩童的嘶叫声音的角度看,其实它们就是当年在学校欺负阿莱莎的同学,这些孩子在被阿莱莎拥有的邪恶力量引发的火灾烧成焦炭以后,就以这种怪物的恐怖方式存在于里世界中。  第二个出场的怪物被游戏玩家称为“紧身衣”,也是电影中表世界出现的唯一怪物。从它被女警察西比尔用枪击毙时喷出的红血基本可以推测出那是一个被困在自己皮肤里的人。据说在拍摄这个怪物时也是用真人穿上无臂的紧身衣然后再用电脑合成的。这个怪物是游戏《寂静岭2》中男主角长年自我束缚在生病妻子身边痛苦心理的写照,搬到这里一样也可以有合理的解释。因为阿莱莎受到火刑时也被强制束缚。  从厕所中爬出来的怪物,就是当年阿莱莎被同学欺负躲进厕所后强奸了她的清洁工,电影中两次用身份牌上的名字柯林(Colin)暗示出他与怪物的关系。这个怪物被以扭曲的形式用铁丝网捆绑,应该是阿莱莎以被强奸时的心理对其的报复。而怪物的眼睛被铁丝网蒙住则是阿莱莎对柯林强奸时看了她身体的惩罚。只有怪物身上的输液瓶让人觉得奇怪,也可能是对游戏细节的尊重。怪物爬行时手臂所及之处会产生藤蔓般的血管并伴有毒泡产生,它不断“吐舌头”的动作则是性暗示的标志,而按照它那样两腿被高高吊起地爬行方式,每爬动一次,生殖器就会被严重摩擦,让它经受如此的痛苦也是阿莱莎对他的报复。  在罗丝于里世界的镜头中,出现很多笼子中倒挂的成年男性的尸体。为什么都是成年男人,我只能用阿莱莎本身是私生女、从小没有父亲素仪很少接触男人,后来又被男人强奸而导致她对男性产生了极不信任感和仇视来解释了。随着罗丝下楼梯的镜头我发现其中一具男尸是没有生殖器的(被割去了?),或许这也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阿莱莎对男人的报复。也是因为这种不信任和仇视也是阿莱莎没有将罗丝的丈夫拉入寂静岭世界的原因。而那些被倒挂的尸体,其实在《圣经》中的《彼得启示录》中就有很容易找到的答案。那里描写的地狱里被惩罚的人以不同罪恶的原因被施以不同的刑罚,但是被“吊起来”或“倒挂”却是很共同的一种。其实寂静岭的里世界就是“地狱”!  之后,多灾多难的罗丝遇上了一大群圣甲虫或被称为“人面虫’的怪物。三个来不及逃跑的教徒被虫子吃掉,看来他们身上看似结实厚实的防护服也不怎么样,顶多应该能抵挡下表世界“紧身衣”怪物喷出的毒液。关于这些虫子的来历,有人认为是阿莱莎重伤时被甲虫咬过或感觉身上像被甲虫咬的感觉幻化出的,其实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至少电影中没有这些情节。认为虫子是阿莱莎以前同学的说法也似乎有些牵强,而且我没有怎么看出甲虫的脸怎么像人脸。其实这些虫子就是圣甲虫,古埃及神话中被认为是太阳神科何普拉的化身(当然,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不止他一个),原因是古埃及人看见这些乌黑的甲虫反射的阳光就认为它们是太阳神的化身。有人认为这些虫子是尸虫而不是圣甲虫,其实这点并不矛盾,因为古埃及人确实将这种被认为能避免尸体受到恶灵侵害的虫子倒入棺材。圣甲虫在古埃及神话中的另一意义就是“复活”,在电影中它们它们代表了经受火刑之后几乎死掉的阿莱莎“复活‘时产生的仇恨。或者也可以揣摩一下这些虫子的宗教隐喻,《圣经·福音书》中耶稣对地狱的描述中就提到了地狱中“虫是不死的”(圣甲虫可以随着寂静岭表里世界的转换而复生),而《圣经》中《彼得启示录》更写到了迫害正义之士的人要“站在火焰中”,“受到不死之虫的吞噬”,而谋杀犯和帮凶则“被扔进满是恶毒害虫的狭小之地,他们受到那些生物的折磨,不停痛苦地扭动着。黑云一般的害虫向他们频频袭来。被谋杀之人的灵魂在一旁站立,目睹自己仇人受罚,并对他们说道,主啊,你的惩罚公正无比。”以上内容有没有让人想起那三个教徒被圣甲虫吃掉时候的场面?这些人里哪个当时不是想烧死阿莱莎的谋杀犯,哪个不是女教主克蕾丝(Ghristabella)的帮凶呢?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铁头”怪物了。这个在游戏《寂静岭2》中代表南主角自身的暴力倾向和对罪孽的自我审判的象征,据说其典型的特征“三角铁头”来源于寂静岭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座监狱中的刽子手形象。在电影中,这个拖着沉重步伐游走于里世界并且见人就杀的怪物也着实让人感到恐怖和震撼。其头部的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是最稳定的结构,但是在心理学与美学中,却是“极不稳定”、“暴力”、“烦躁”的象征。其极具男性特征的粗壮躯体正表达了阿莱莎复仇的渴望,之所以阿莱莎会被同学欺负、被强奸、被施以火刑而无法反抗,就是以为内她是一个弱小的女孩,而如此强悍的外形则正好符合阿莱莎复仇的条件。有人曾对电影里三角头的武器由游戏中极具性暗示作用的长矛换成大刀而感到遗憾,但是我觉得这大可不必,因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是长矛,一切长形、凸起、竖起、坚硬有穿刺力的物体,尤其是武器本身都是极具性暗示的。当罗丝和女警察西比尔(Cybil)在小屋的铁门后面躲避铁头怪物的剧情里,当铁头怪物用极具性暗示作用的大刀“刺破”关着两个“女性”的铁门,并将已经“进入”铁们的大刀来回“搅动”时,这里的“大刀”、“小屋”、“铁门”、大铁头伸进来的“手”和“门闩”,甚至被放进来的几只圣甲虫本身就带上了弗洛伊德性暗示的暧昧色彩。再联想到大铁头在教堂门前因为安娜(Anna)曾经向阿莱莎的生母扔石头而石头而将安娜撕成两半的情节里,你说铁头怪物你要撕就撕好了,为什么还要把安娜衣服扒光了再撕呢?大铁头扒人家衣服时干净利落地简直有几分强奸的神韵,这是否是阿莱莎对自己被强奸的报复呢?弗洛伊德又在微笑了......  就那把大刀看,似乎《圣经》也要来分一杯羹。《圣约翰启示录》中写到末日审判中,羔羊(本指耶稣,在电影中能否是对柔弱的阿莱莎的暗喻?)揭开七印,倾斜出愤怒(此处与电影一致),放出四个人,第一个被赐予“冠冕”(铁制三角吗?),第二个被赐予大刀......看来这下,上帝要与弗洛伊德一起微笑了。  那群护士怪物,本来也是游戏《寂静岭2》中男主角长期性压抑的产物或者《寂静岭1》中阿莱莎对医院的反感的产物,在电影中就只能解释为阿莱莎得到邪恶力量时由于极度愤怒而将身边的人都杀死并变成怪物,从片中也可以得知当年寂静岭的大火也确实烧死了一些无辜的人。那个没有眼睛的红衣护士是因为好奇而看了重伤之后阿莱莎后被阿莱莎挖去了眼睛并一直照顾阿莱莎的生活。护士怪物们用利器相互切杀并不是自相残杀,而是感觉到身边有人但却因为无光(片中说到它们只对光有反应)的反应而已,而这些护士怪物走路时的动作被誉为“痉挛芭蕾”,据说她们都是由艳舞女郎和爵士舞蹈家扮演。  在教堂最后那场稍显“华丽”的屠杀中,被罗丝(或者说阿莱莎的邪恶面)的血腐蚀的教堂地板上,真正的阿莱莎从满是暗红色烈火和钢铁设备的地下出现了。她在杀死克蕾丝教主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见,最早刺进其身体的铁丝网是从裙子下面伸入直接刺进下体的,这又是一个明显的性暗示。从克蕾丝那身蓝紫色的衣着与阿莱莎就读学校学生校服的颜色一致我们可以得知克蕾丝有可能是那所学校的老师,如果要宣传一种宗教,那么从孩子抓起完全是可能的,何况在西方并不是没有教会学校。那么也就是说孩子们认为阿莱莎是女巫除了有片中提到“父母的灌输”以外,很有可能有克蕾丝老师的教唆和命令。其中克蕾丝找阿莱莎的生母谈话时曾关门推走了几个好奇的学生,由此得知她们谈话的地点就是学校,能在学校召见家长的,除了老师还有谁呢?而正是因为学生们被克蕾丝唆使欺负阿莱莎,她才会躲进厕所而遭强奸,因而完全可以得知阿莱莎这样杀死克蕾丝是对其行为导致自己遭到强奸的报复。最后,阿莱莎将克蕾丝一分为二,正是让其知道阿莱莎受火刑而痛苦地分裂为一个善良体和一个邪恶体的感受,所谓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而教堂这场屠杀正是犹太教末世论和条顿化基督教对最后审判日观念的体现,或许走进寂静岭就是打开了《圣经》。对于《寂静岭》中杂项的解释试探:  1.寂静岭中的真实世界与表世界,真实世界与里世界都可以以一定方式联系,此处可以从罗丝给丈夫的电话,女警察发给总部的求救,丈夫闻到罗丝的香水味得知。  2.阿莱莎是通过自己邪恶面造成的车祸的方式,用神秘的力量将罗丝和女警察拉进寂静岭表世界空间里的,这可以从很多相关资料中得到证明。女警察很有可能是阿莱莎故意拉进寂静岭以用来保护罗丝完成任务的。女警察跟踪母女俩的原因是女警察曾去寂静岭调查过一个杀人狂将一男孩塞进煤矿通风管道的案件,进而对想去被废弃小镇的大人加小孩的组合加以怀疑。对于有资料认为曾有克蕾丝身边一个塑料女模特是暗指女警察这点不予支持,我认为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女警察头发短而塑料人正好没头发导致看起来相似而已,而且到不如说那塑料是在暗指克蕾丝自己,被控制在寂静岭而又不自知的“傀儡”。  3.注意女警察的名字,西比尔,英文为“Cybil”,乍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英文名字而已。但是英文中“女巫”一词,除了常用的“witch”以外,还有两个词,分别是“sybil”和“sibyl”,为女巫、女算命师和女预言师的意思。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两个词中第一个词与女警察的名字“Cybil”只相差了一个首字母而且它们的发音是一致的?而第二个词“sibyl”仅仅是把第一个词“sybil”中间的两个字母“y”和“i”调换了一下位置?而且它的发音也与“Cybil”一致呢?也就是说,女警察的名字本身就是“女巫”或者说被设定为“女巫”的谐音,这又是一个暗示,暗示女警察Cybil被烧死(与女巫被处死的方式一致)的结果。  4.真实世界转换与表世界怪物出现时会造成收音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噪音这点是对游戏的还原,无科学解释。  5.里世界经常出现的风扇的喻义:一个是工业生产本身必须的通风设备,也是后工业艺术风格的元素,也是里世界压抑的工业运行声音的来源,也是对里世界就是“绞肉机”的暗示,而且也有宗教观点认为地狱的运行就是“铁轮”来回转动的原因。  6.教徒们用来对表里世界转换的报警工具是笼子里的鸟,这也是今天用于监测煤矿一氧化碳含量的工具。  7.片中寂静岭的世界周围都是悬崖,这也是被困在这个空间里的人跑不出去的原因。即使能跑出去,另外的地方也是表世界也是表世界的延伸,会转成里世界,所以不如老老实实呆在教堂里避难。  8.不支持片头NATHAN旅馆下的“DRUGS”(药的意思,也指毒品)是对小镇贩毒的暗示。这是游戏里的情节,电影中没有交代。这最多就是对游戏的还原,如果是暗示也只能是暗示教徒们对他们宗教的信仰如吸毒一般。  9.片中出现的男警察就是当年在寂静岭从火刑架上救下阿莱莎的男警察,因为是好人,所以没有被阿莱莎困在寂静岭世界的空间里。  10.罗丝曾经得到的一把刀为什么一定要在跳跃中丢失?这个我还在思考,只是网上很多人认为刀掉下去没有声音这点很诡异,而我认为如果下面地面上幽深么有什么柔软的东西,没有声音正常。  11.罗丝拿到画的信箱号是111,后来在旅馆中找到火刑画后面的房间(就是当年阿莱莎受火刑的房间)也是111,一处明显的暗示。  12.女警察护送罗丝下电梯时与几个穿防护服的教徒发生打斗,她曾经将一人隔着防护服打得头部直接喷血,这样的人还能再爬起来对女警察已经殴打,我觉得施瓦星格也不行!坚定为硬伤!  13.不清楚这点应该如何解释:片中已经告知,阿莱莎拥有邪恶力量引发的大火使寂静岭废弃是在1974年,罗丝来寂静岭已经是2006年,中间已经有32年时间。但是从片中克蕾丝前后32年的模样我们可以发现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有可能被困在寂静岭的人已经停止了,因为从寂静岭表世界建筑的破旧可以得知如果不是有年头的话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而且认为安娜就是阿莱莎以前同学的说法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怎么看也就二十多岁,绝对不像三十多岁或者四十多岁的人,1974年可能她还没有出生呢。而阿莱莎只可能把迫害过她的教徒拉进她的空间,因此看来教徒从1974年以来就停止生长是正确的,而奇怪的是最后屠杀时的阿莱莎本体却已经是成年人的体形了,可以可见她却是一直生长的。疑问就在于即使人不生长了,但是片中的人还是得出来找食物的,在寂静岭那样的环境中任何种植和食品加工都是不可能的,我们也看到安娜找的都是一些以前寂静岭剩下的食品罐头。但是请注意!什么罐头的保质期能保证32年呢?寂静岭里又有多少罐头能供那么多人维持32年呢?而且寂静岭里的人的水又从哪里来的?自来水厂肯定是一片废墟了,片中说寂静岭边的河也被绝壁隔住了。里世界似乎下雨,但是里世界的雨水能喝吗?即使能喝,能供应这么多人吗?里世界的雨水会不会随着世界的转化一样消失掉?如果说寂静岭的人是被“延缓”而不是被“停止”以解释教徒的年龄的话,那么当年解救过阿莱莎的男警察又怎么解释呢?假设1974年他只有20岁,2006年他也有52岁了,但是片中他最多三十多岁而已,他不在寂静岭的世界怎么年龄也被“延缓”了呢?  14.罗丝带着阿莱莎开车回家,虽然出了寂静岭,世界也仍是一片灰色,来寂静岭的路上热闹的加油站也空无一人。回到家时,电影用罗丝在灰蒙蒙的寂静岭与丈夫所在的黄澄澄的真实世界的反复交替出现来说明罗丝其实是被永远困在了寂静岭的表世界里。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莎仁其实是阿莱莎的邪恶面通过对视与莎仁融为一体之后的人,或者说,莎仁已经不存在了。没有发现回家后的莎仁有一种成人的眼神,并且仿佛从来没有来过自己的家一样,进屋之后有种好奇感?阿莱莎就是因为曾经被自己的生母抛弃给教徒,而从罗丝这里感受到真正母爱,而想把罗丝永远困在寂静岭的世界里以独享母爱!而“莎仁”上车之后吸手指的动作就是在使用神秘力量,她吸手指之后,原本不能发动的汽车发动了。有文章认为车是从悬崖上“飞”出去的,我觉得不是,从车经过悬崖的画面明显可以发现原来的绝壁上已经出现了一座桥梁,这也是车上的莎仁吸手指使用神秘力量延伸出来的结果,最后表世界的空间被一直延伸到罗丝的家。我认为,劫难之后的罗丝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是原来的莎仁了,也知道自己将永远被困在寂静岭的表世界,否则她怎么就上去去试图开动这辆之前已经开过但却无效的车呢?罗丝原本也知道寂静岭四周是无路可走的虚悬,怎么就敢开车往外走呢?原因就是她知道“莎仁”或者说阿莱莎不会让车掉进悬崖而一定会让自己开车出寂静岭。世界仍是一片灰色和加油站的空落罗丝不可能没有察觉,最后她进屋后直愣地望着沙发,就是她感觉到了自己丈夫的存在,但却也知道这种“两个空间”的存在是咫尺天涯了。其实者这一切都是阿莱莎安排好的,她将自己的善良面莎仁送出寂静岭险恶的地方被人收养,长大到自己受火刑的年龄再招回寂静岭,复仇并完成合体,然后独享母爱。    【寂静岭所要表达的主题】  1.母爱:体现在罗丝面对如此艰险的环境还义无返顾地寻找女儿,阿莱莎的生母无论在里世界还是在最后审判中都安然无恙。女警察一句“在孩子的眼中,母亲就是上帝”和罗丝对其的引用,以及女警察被烧死时也喊母亲、都揭示了这一点。  2.后工业时代:一如美国甚至世界各国在后工业时代没落的工业城市,寂静岭也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  3.宗教反思:阿莱莎是因为私生女所以才被当地的“邪教”组织所不容,类似的还有旧中国某些某些地区女人未婚先孕就要被淹死的陋习。美国本身是一个新教国家,而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烧死的“女巫”则不计其数,无数无辜的人被以各种名义施以火刑处死,沦为宗教狂热和愚昧的牺牲品。最荒谬的更有1474年巴塞尔城曾因为一只公鸡下蛋(公鸡中的战斗机?)被视为“女巫”而烧死!美国本身在成立之前也有从欧洲大陆来的各种教派,导致今天美国各种名目繁多的宗教组织。在美国建国前的混乱状态,各教派都认为对方是“异端”,结果就是更多人因为“异端”或“女巫”被推上火刑架。所以《寂静岭》不仅是基督教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思,也是美国新教本身对自己的反思,一如阿莱莎生母说:“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掘墓人。”  4.对善恶的思考:电影中借男警察之口道出“魔鬼也有自己的正义”,如果正义用邪恶的手段摧毁邪恶,那么它究竟是正义还是邪恶?究竟什么是善和恶?是否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  5.赎罪/审判之地:这本来是游戏《寂静岭2》所要表达的主题,在这里同样适用。寂静岭其实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是每个人最后都要受到的自我拷问。那些做了坏事的人最终都要被最后审判,赎罪的方式就是接受审判,就像电影中那些教徒,那些为恶又自我开脱而不自知的人,早晚都要受到魔鬼的最后审判!    寂静岭是一个恐怖、压抑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给文章标题鬼使神差地写上了“带我回到寂静岭”,仿佛我曾经去过,或许那里对人的内心有种神秘的感召力。李安导演在奥斯卡获奖时曾经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哦认为每个人心中也有一座寂静岭,那是每个人心中的自我审判,是每个人最后都要回到的地方......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