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欢希区柯克的影迷大多关注其在好莱坞的作品。本片是希区柯克在英国的作品,与1956年希区柯克为好莱坞拍摄的新版可做比较观看。首先,这部摄于1934年的作品更多的带有德国电影的味道。希区柯克本人在采访中表示,20世纪初在德国UFA电影公司工作的经历给他带来巨大的影响。的确,在这部1934年的作品中,许多场景的摄影都让人联想到德国1920年代一些表现主义作品——比如夜晚阴暗街道与灯光的强烈黑白对比、人物特写的朦胧光感、催眠场景的光影团簇……作品的情节与1956年相比,有些地方仿佛没有后者展开得充分——比如在孩子被绑架前的铺陈略显随意,中间情节也没有后来在1956年版中那样丰富和跌宕,音乐会谋杀场景前紧张气氛的积蓄也略短,结尾在团聚中戛然而止等。从片长看,也颇似1956年重拍版的缩略版和习作。剧中演员表演均比较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反面人物头目演员
彼得·洛尔曾在德国电影大师弗里茨·朗格的《M就是凶手》中扮演主角。在此表演也十分出色,虽然不及在《M》中出彩,但依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一些场景中面部表情变化细致入微,过渡有层次感。影片是黑白的,固然没有1956年彩色版看起来华丽,但是别有一番韵味。对于喜欢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的观影人,这部电影应该更有观赏性。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可能还不如后来那样独具特色,但是本片依然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希区柯克早年的风格和其风格所植根的欧洲电影土壤;如果再对比观看1956年重拍版,还可以对希区柯克导演风格的探索和成熟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