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的老火汤与琼瑶的速食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02:17:04人气:0
视频:庭院深深状态:第13集大结局年代:2011
主演:归亚蕾杨群李湘王戎更新时间:2018-10-18 10:48:58
楊群(柏霈文)、歸亞蕾(章含煙/方絲縈)、李湘(愛琳)、王戎(高立德)、吳鳳鳳(柏亭亭)、傅碧輝(柏老夫人)、魯直(老尤) 本片榮獲台灣1971年第9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王戎榮獲台灣1971年第9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最初看到琼瑶奶奶这部《庭院深深》的剧情大纲(家庭教师和一对父女的故事),我还以为会是中国版的《简爱》。看完电影却觉得,它分明是劣等版的《小城之春》。 颓圮的砖墙,落寞的长衫男子,时常被追忆的过去……这样相似的元素,费穆以此构造出一个时代的迷失者戴礼言,琼瑶却以此构造出一个脆弱敏感的妈宝男柏霈文。 常听人说,《小城之春》充分体现出导演的文化素养。曾经不以为意,细想后方意识到,当今的导演大都强调艺术素养或商业价值,以画面的宏伟和剧情的讨巧来吸引受众。而《小城之春》的时间线和剧情人设却极其简单,旨在刻画人物内心的暗流涌动。 也难怪这部片在问世的当时遭遇冷落。1.戴礼言vs柏霈文 《小城之春》的男主角戴礼言,念念不忘家族战前的荣华,终日躲在被战乱摧毁的砖墙里追忆往昔,将一点身体不适无限扩大,活在悲哀里不愿出来。他每日都在尝试着将毁坏的砖墙重新砌起来,一砖一瓦地做着杯水车薪的无用功,把生活过成了日复一日的顾影自怜。 对他毫无感情的太太周玉纹,为了履行做妻子的责任,每日为他买菜买药,亦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 对于玉纹来说,戴礼言这样一个人,明显是缺乏性吸引力的。 若是什么婆媳矛盾也好,性格冲突也罢,都是可以积累、爆发,或是解决、调和的。 唯有“我不爱你”这一桩,无药可解。 相比之下,《庭院深深》则太过狗血。男主角柏霈文是茶园的太子爷,对女主角章含烟痴心一片,郎情妾意共结鸳侣之后,他甚至将家宅的名字都改作了“含烟山庄”。 这夫妻两人的矛盾,则主要来源于恶婆婆从中作梗。 一开始柏霈文还会帮妻子出头,时间久了,由于妻子也喜欢忍着委屈不说实话,两人之间的误会逐渐越积越多。到后来,丈夫开始以为妻子背着他另有新欢。 最后,柏霈文以冷漠和暴力逼得妻子投河自尽,知晓真相后又悔不当初,整日点着蜡烛,捧着妻子的日记,试图招来亡妻的魂魄。终于有一日不慎引发了火灾,他因脑震荡而成了盲人。 虽然两个男人,最终都成了躲在废墟里追忆往昔的颓废男子,然而从这故事的前缘中,作者的格局大小高下立见:费穆塑造的戴礼言,在废墟中追忆的是半生的荣华,放不下的是一个时代的陨落变迁;而琼瑶塑造的柏霈文,荒废事业、躲在废墟中追忆的,则仅仅是完全因他自己的愚蠢狭隘而伤害的女人。 同样是不自觉活在过去里的人,柏霈文的悲伤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而戴礼言的绝望,却细碎深沉,丝毫没有治愈的可能。 《小城之春》里,在发觉妻子精神出轨后,戴礼言对妻子说:“这些年我害得你好苦,让你过没有希望的日子。难得今天我看见你这样的欢喜,你在喝酒的时候,我看着你,你的青春还在,我几乎忘记了你会是我的太太,我又想,我不该是你的丈夫。我得把病治好,我得活下去,要不不如早一点死了,不能再害你。” 这才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在这种时刻,会情不自禁闪现的想法。他发觉她好像爱了别人,伤心失落之余,也愈发反省自己的缺陷。尽管苦闷在心底熬成了黄莲,但他对妻子说出来的话,只是带着深刻的爱意与歉疚。 而琼瑶笔下的男主角,更像是传统社会里,将妻子作为附属品的男权者。 对这样的男人而言,“戴绿帽”是天大的耻辱,妻子也只不过相当于自己拥有的物件罢了。所以当出轨的疑惑涌上心头,柏霈文做的事情是:对妻子使用暴力,与好友直接决裂。他并不在乎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而只在意自己对这样一个可能性的感受——然后,便任由自己跟随内心的感受,去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所以在《庭院深深》这个故事里,根本无须对“第三者”这个角色着墨太多,因为故事里最大的矛盾,并非巧合误会或是婆媳不和,而是主角本身的人格缺陷。2.周玉纹vs章含烟 《小城之春》与《庭院深深》的主要剧情矛盾,最相似的一点主要在于,两者都涉及了“妻子出轨”这一话题。不同的是,《小城之春》里的周玉纹是真正的精神出轨,而这对《庭院深深》里的章含烟来说,完全是欲加之罪。 两个女主角,在人设上有很大的不同。 《小城之春》里的周玉纹,一直在心如死灰地活着。影片开头便是她的自白:“住在一个小城里面,每天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早晨买完了菜,总喜欢到城墙上走一趟,这在我已经成了习惯。人在城楼上走着,就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眼睛里不看见什么,心里也不想着什么……” 她的生活里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冲突,却又处处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切酝酿出她刻骨的绝望,除了做妻子的责任之外,更多的是对命运本身的不信任,而造成一副麻木的、无可无不可的心态——以至于她根本无法从自己的角色里解脱出来。 在这样的状态下,突然出现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男子,无疑会点燃她重生的希望。更何况她和这人之间本就有着一段情,只不过之前在战乱中离散。 对于这样的周玉纹来说,心中若不起波澜,反倒是不正常的事了。 而《庭院深深》里的章含烟,显而易见,是个非常脆弱、矫情而且情绪不稳定的女人。她继承了琼瑶女主角的惯用人设,敏感脆弱又爱哭,时常在被婆婆刻薄之后,克制不住委屈的情绪。因而才出现了男主角那句肉麻的对白:“含烟,你要是再流一滴眼泪,我就吻干你一滴眼泪。看是你流得快,还是我吻得快。” 当丈夫误会她出轨,以长久的冷暴力对待她——在一记耳光激化了一切矛盾之后,章含烟终于按捺不住,冲出家门投河自尽。 当然,因为这个情节是发生在琼瑶奶奶的作品里,所以女主角自然是大难不死的。而且,不知道系统是怎么操作的——她在死里逃生之后,竟然还出国读了个教育学的学位。十年后她回国,当上了自己亲生女儿的老师。 这十年内,她没有另结新欢,也没有在任何方面把生活翻开新的一页,仿佛一切都还是在为了这个老庄园而活。3.章志忱vs高立德 有关于少妇的出轨对象,两部影片的着墨程度截然不同。 在《小城之春》中,充满活力的章志忱,才是真正的男主角。从他的造访开始,这个被炮灰摧毁了大半庄园与灵魂的戴家,才真的开始重拾了灵魂。 行尸走肉般的周玉纹,重新变作娇羞的少女;情窦初开的小妹妹戴秀,由此愈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就连活在伤春悲秋里出不来的戴礼言,都受了感染决意振作。 《庭院深深》里的“第三者”高立德,乃是男主角柏霈文自小最好的兄弟,因为在柏家茶园帮工而与他们一家相熟,时常看到女主角受婆婆欺辱而打抱不平,因而被保守又多疑的老太太误会成两人有不正当关系。 直到女主角愤而投河自证清白,高立德才将一切真相和盘托出。在那之前,在女主角受辱时他与老太太争吵,在女主角病弱时他热切地伸手扶抱、打电话叫医生,在得知女主角怀孕时他比男主角还开心……诸此种种的迹象,可不像一位单纯的“热心好友”的行为,也难怪男主角起疑。 然而有关于高立德的剧情线,竟然就这么草草了事。 在夫家受尽欺辱的女主角,长久以来竟从未移情于温厚的高立德,这已是不可思议。而在女主角投河、大家都以为女主角已死之后,作为当事人之一的高立德竟然就这么出走了,十年来便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也没有去追寻女主角未死的真相——这对于他一贯热心肠的人设来说,简直有悖常理。 《小城之春》里,对于章志忱的出场,周玉纹的内心明显是极为震荡:“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叫我怎么见你?” 而《庭院深深》里的章含烟对高立德的感情,更像是在无法选择社交圈的情况下,唯一可以依赖的男闺蜜。在柏霈文长期缺席的家庭相处里,高立德永远是一个代替男主人存在于柏家饭桌上的参与者;当章含烟与婆婆产生矛盾的时候,她由于受了婆婆的威胁而什么都不肯与丈夫沟通,满腹的委屈也都是去向高立德倾诉。 要知道,当你在爱慕一个人的时候,你是无法向他展现太过真实的自己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城之春》里周玉纹和章志忱之间无处不在的互相吸引的磁场,也可以看到《庭院深深》里章含烟与高立德之间,彻头彻尾的彼此绝缘。4.戴秀vs爱琳 两部影片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不仅有两男争一女的桥段,更有两女争一男的情节。 在《小城之春》里,女主角的情敌是她丈夫的妹妹,戴秀。 戴秀才十六岁,是章志忱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姑娘,此时恰逢情窦初开的时节,平日便时常缠着章志忱,要跟他聊以后去上海念高中的计划。她所代表的,是对青春的渴慕,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希冀。“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用眼睛死盯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 面对烟消云散的过往繁华,戴秀并没有什么留恋,而是更喜欢展眼望未来。 可能也是因此,令得女主角周玉纹在家最喜欢的事便是去她房里绣花——在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中,起码也能感受到一些生命的气息。 也就是说,周玉纹和戴秀之间,是有深厚的友谊存在的。之后戴秀察觉了大嫂周玉纹和心上人章志忱之间的火花,她的反应也是与大嫂相拥而泣——这个行为里嫉妒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理解和同情。 而《庭院深深》的女二号爱琳,是个非常莫名其妙的存在。 她是男主角柏霈文媒妁之言的未婚妻,一直爱慕着男主角。在女主角章含烟投河失踪之后,男主角的母亲因内疚而病逝(琼瑶总是喜欢安排这种盲目作恶,造成悲剧后又迷之悔悟的纸片化反派人设),临终前留下遗言,让男主角迎娶一直在等他爱他的爱琳以续弦,给年幼的孩子当继母。 显然,这两人的夫妻关系不会好。 琼瑶的剧情设计极为狗血弱智:柏霈文在新婚之夜抱着爱琳,嘴里却叫着“含烟”,爱琳因此非常生气,整天独自回娘家喝酒,然后醉醺醺地回来告诉丈夫,自己又和新交的男友出去约会了——以此来激怒这个并不爱自己的丈夫。 琼瑶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个人物都不能有话好好说,非要用胡作非为去引起对方的注意,以十分激烈且不成熟的方式,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最后,感情失意的爱琳和十年后归来的章含烟互相得知了对方的秘密,两个女人之间竟也迅速达成了一种和解,爱琳更是选择了留书出走,主动退出成全男女主角。 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敌意,产生和消散都莫名其妙,问题的解决方式也非常突兀。比这个更莫名其妙的,是爱琳对人格缺陷的丈夫柏霈文十年如一日、宛如怀春少女般幼稚持久且不因对方意志为转移的痴心。5.主题概念的对比 看完两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觉是,费穆塑造的人物之间,存在着由时代与命运造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靠时间和忍耐去轻轻抚平。而琼瑶塑造的人物,只要多去看看心理医生,问题就解决了。 据说费穆在创作《小城之春》的时候,着重在营造一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氛围,着墨浅淡,意蕴深远,在无边春色之下,更多的是暗流涌动的隐忍克制。 对于《小城之春》的创作年代(1948)来说,这种充满小资情调的三角恋故事,注定不被受众所青睐。然而在爱情故事以外,全片都笼罩在一种“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之中。毕竟任何人都无法独立于时代而存在,即便是在讲一个迷惘的三角恋故事,却也无处不牵扯到家国愁思,以及人类永恒的存在于精神世界里的困兽之斗。 并非只要是讲爱情的故事就都是浅薄的,费穆塑造出来的小城,便是对于一个时代、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而产生的,深刻永恒的反问思考。即便是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也不可谓格局小。 反观琼瑶“轰轰烈烈”的剧情人物设置:女主角出身寒微、曾遭人迷奸,历经辗转和男主角相爱,如履薄冰的婆媳关系,有关出轨的巧合误会,死里逃生的投河自尽,骨肉分离,十年后的重逢……每一个剧情的设置,都是很激烈的冲突,然而拼凑在一起,却只是一个狗血的八点档故事,连一丝感动也无法留下。 要说琼瑶没有创作才华吧,照她当年所获得的成就来看,这话也有失公允。但创作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海鲜粥老火汤既讲究功力火候又富含营养,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出滋味——但琼瑶奶奶却是个善于烹饪速食面的主儿,虽则营养价值低,然而成本低食用方便,故此反而能够大肆传播。 琼瑶的小说,像是从西方传统戏剧里借鉴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然而形似神不似,很多的剧情冲突都是凭空臆想出来的。 譬如古典戏剧里的奥赛罗杀妻、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简单的误会而先后赴死……这些激烈夸张的情节,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表达载体下,就是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一旦脱离了时代背景,把同样的故事情节抽出来使用,便多半只能成为一滩狗血了。 其实创作贵在世界观的自然。而要建立自然的世界观,就需要让人相信一切的矛盾冲突,都是基于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所产生的必然,而并非是一次两次的偶然巧合导致的。小时候读书尝不出好歹,后来体味过于云淡风轻中暗藏惊涛骇浪的创作格局,我便越来越对琼瑶之流难以下咽了。 要知道,真正不可抗拒的命运,永远藏在波澜不惊的清风明月之后。 真正深入骨髓的悲哀,并不是慷慨激昂地与生活宣告决裂,而是明知所得非所愿,却还是空望着远方散落一地的琉璃,一面谈笑自若,一面漫不经心地穿上那件爬满虱子的外衣。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本文版权归作者林探惜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