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23:32:33人气:0
稻草狗2011

视频稻草狗2011状态:BD年代:2011

主演詹姆斯·麦斯登凯特·波茨沃斯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詹姆斯·伍兹更新时间:2018-12-12 13:30:43

大卫(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为了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大卫携爱妻艾米(凯特·波茨沃斯 Kate Bosworth 饰)回到了风景宜人的南方老家。老家清新的空气和闲散的生活让两个疲惫的城市人感到十分的新奇,而在这靓丽的风景之下,原住民们对这对初来乍到的夫妻却并不能算得上友好。 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卫对来自外界的种种歧视选择了默默忍受,甚至…

“他们已经做过头了,让他们进来我们就死定了”,这才是文弱书生逆袭之旅的开端。而旧版David的声明“我不允许任何人在我家使用暴力”则是大boss的觉醒宣言。豆瓣影评是完了,本片几乎所有热门长评都在进行“婊子羞辱(slut-bashing)”,而IMDB的所有热门影评都是在探讨影片本身。这一对比就很尴尬了。吐槽完毕,下方正文:一、翻拍之过从电影海报开始,原版干脆利落的一张David的脸上戴着破碎的眼镜,翻拍版海报上画蛇添足地在眼镜上加了Charlie的脸的倒影。Charlie只不过是一群配角中的一员,海报上被当成了大boss。可见电影原本就不打算走原版“David就是大boss”的路线,原版的最核心线索被推翻,“所有人都是刍狗”,变成“David是英雄,那些乡巴佬是刍狗。”在2011版电影的台词中David甚至明明白白地解释了“刍狗”的概念,并且把矛头直指Charlie一伙,这显示编剧对观众的智商非常不信任(笑)。(然而……我还是得承认他要是不解释得如此露骨,我还得查资料才知道strawdogs指什么。)这样的改编在翻拍电影上是不明智的,尤其当你翻拍的是《稻草狗》。观众进影院时如果抱着对原版的期待而来,翻拍版显然会让他们感觉肤浅得不能忍受。如果是单纯为看血浆而来的观众,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软萌萌的男主角可能让他们缺乏代入感。想要把一部被观众反复咀嚼多年的邪典电影,翻拍成人人喜闻乐见的R级片,这思路有点不对啊。不如自己写个新本子啊。二、改良和进步但我还得说编剧干得不错,从以下几个角度:1.原版电影世界人人皆刍狗,没有一个角色可爱。(和FunnyGames的思路非常相似。)而此版编剧竟然能在这样的基础上,把David的性格从冷漠傲慢改编成软萌,把Amy从脑残改成单纯,把Janice从纵欲改成善良。连带David和Amy之间的关系,也从一段大学教授与花瓶妻的垃圾婚姻,变成编剧和女演员这样一对虽然磕磕碰碰但颇有化学反应的有爱夫妇。2.女性角色的性格更立体。原版是把女人完全当道具来用,甚至隐约能感受到仇女倾向。当然,在男性角色也统统是败类的前提下,也很难控诉它仇女,只能说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基本没下功夫。新版中Amy和Janice的性格更加立体,角色的行为动机能和情节的发展联系起来(尤其Amy的行为和David的一直紧密关联),这两个角色不再单薄得可怕。3.人群之间的氛围波动更加微妙。原版电影几乎看不到那种潜伏的暴力,翻拍版无论从镜头的角度也好,演员的表演也好,暴力因素一直蛰伏在主角们身边,这种不知何时就要失去平衡的感觉在一部慢节奏惊悚电影中是很赞的。4.比起英国乡村,我更喜欢美国南方这个背景。球赛的场景比原版那令人烦闷的教堂更体现狂热和躁动,和后半段的节奏爆发有所呼应。宗教和足球,仪式中的野蛮和失控更值得回味。5.整体在叙事上不如原版干净(森林里关于斯大林格勒那段对白用力过度简直是在给观众喂屎),但公平地说,David大战farmboys的这一段,新版确实超越了原版。卡车撞墙、钉枪……以及节奏把控的改进,看起来比原版舒服多了。不能忽略有40年的时间差在两版之间,但也没必要因为原版时间早就毫无原则地将它捧上天,就像关之琳、朱茵之流的女演员因为怀旧情结就被捧成女神,这很蠢,艺人就是艺人,哪个时代都一样。三、不同的内核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期待什么,甚至不知道男主角会大开杀戒。写长评最初的动机,是我自己对电影的核心的理解,甚至可能不是编剧的本意——这部电影的精华,我认为不在斯文人隐藏的暴力、不在智慧与反智之间的斗争,而在于人性中的狂暴冲破理性的过程和结果。人群逐渐失去理性,完全动物化,是屡经探讨的主题。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想到两本书:介于严肃文学和cult之间的小说《蝇王》,以及社会心理学必读书目,勒庞的《乌合之众》。当David对教练说,“你应该去找你女儿,而不是在这里”,显然是应该点醒一个父亲的话。然而在这个时刻最爱的女儿早就被父亲遗忘,这群人只想杀人。Charlie对Amy的感情是复杂的,爱恨交加,一边怀念有她的过去,一边憎恨她像抛弃刍狗一样抛弃了自己,跟一个哈佛毕业生结了婚。但是随着理性从他身上剥离,他的眼里也只有暴力,只有破坏和杀戮,甚至毫无意义地用枪去打David的捷豹,入侵者们对着燃烧的捷豹欢呼场景和原始部落绕着篝火狂欢何其相似。警长是乡民中理性的代表,警长被一枪射杀就是理性死亡的瞬间。这一刻David敏感地体会到了(不愧是写历史剧的),冷静地提醒Amy“他们已经做过头了,让他们进来我们就死定了”,这才是文弱书生逆袭之旅的开端。而旧版David的声明“我不允许任何人在我家使用暴力”则是大boss的觉醒宣言。人类的文明脆弱得不堪一击。你亲切的邻居,看起来朴实的工人大哥,在人群中随时可能失去理性,把你的家围住要置你于死地,并且内心对自己的正义性深信不疑。最后望着大火说“Igotthemall”的David,是理性人还是动物?后记:豆瓣和IMDB评分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失去参考性了,尤其在偏cult类的电影方面。最近喜欢得不要不要的几部惊悚片豆瓣评分都在5-6分之间,IMDB还更低。《怪物(몬스터)》5.7,《超能力者(Haunters)》5.8,《FunnyGamesU.S.》也才6.6。本文版权归作者席德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